图书介绍
证据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徐志杰,李长禄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07816X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217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证据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和意义1
一、证据的概念1
第一章 证据学概述1
二、证据的特征2
三、证据的意义4
第二节 证据学的研究对象6
一、证据学的概念6
二、证据学的研究对象6
三、证据学的体系8
二、证据学与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9
行政法学9
一、证据学与诉讼法学9
第三节 证据学与相邻法律学科的关系9
三、证据学与刑事侦查学、法医学的关系10
四、证据学的研究方法10
第二章 外国主要证据制度12
第一节 神示证据制度12
一、神示证据制度概述12
二、神示证据制度的主要证明方法13
三、神示证据制度评析16
一、法定证据制度概述17
第二节 法定证据制度17
二、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19
三、法定证据制度评析21
第三节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23
一、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概述23
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26
三、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评析27
第四节 原苏联内心确信证据制度29
一、原苏联内心确信证据制度的产生29
二、原苏联内心确信证据制度的理论31
三、原苏联内心确信证据制度评析34
第三章 中国证据制度36
第一节 旧中国证据制度36
一、奴隶社会的证据制度36
二、封建社会的证据制度37
三、中华民国时期的证据制度40
第二节 新中国证据制度41
一、新中国证据制度概述41
二、新中国证据制度的特点46
一、证明的概念50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和意义50
第四章 证明50
二、证明的意义51
第二节 证明要求52
一、证明要求的概念52
二、我国诉讼的证明要求52
第三节 证明对象59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和意义59
二、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61
三、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64
四、行政诉讼中的证明对象66
五、程序法事实和证据事实67
第四节 证明责任71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71
二、证明责任的承担74
第五章 推定82
第一节 推定的概念和意义82
一、推定的概念82
二、推定的适用82
三、推定的意义83
一、无罪推定的概念84
第二节 无罪推定84
二、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及其历史评价86
三、批判地继承无罪推定原则87
第六章 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89
第一节 收集证据89
一、收集证据的概念和意义89
二、收集证据的要求92
三、证据的固定和保全97
第二节 审查判断证据99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和意义99
二、审查判断证据的一般方法101
第三节 运用证据的基本原则106
一、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106
二、一切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108
三、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110
第七章 物证112
第一节 物证的概念和意义112
一、物证的概念112
二、物证的特征113
三、物证的意义114
一、物证的收集117
第二节 物证的运用117
二、物证的固定和保全122
三、物证的审查判断124
第八章 书证127
第一节 书证的概念和意义127
一、书证的概念127
二、书证的分类129
三、书证的意义130
第二节 书证的运用132
一、书证的收集132
二、书证的固定和保全133
三、书证的审查判断134
第九章 证人证言137
第一节 证人证言的概念和意义137
一、证人证言的概念和意义137
二、证人的条件138
第二节 证人证言的运用140
一、证人证言的收集、固定和保全140
二、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142
一、刑事被害人陈述的概念146
第一节 刑事被害人陈述的概念和意义146
第十章 刑事被害人陈述146
二、刑事被害人陈述与证人证言的区别148
三、刑事被害人陈述的意义150
第二节 刑事被害人陈述的运用150
一、刑事被害人陈述的收集、固定和保全150
二、刑事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152
第十一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156
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和意义156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156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特点158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意义160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运用161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收集161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判断162
第十二章 当事人的陈述166
第一节 当事人陈述的概念和意义166
一、当事人陈述的概念166
二、当事人陈述的分类169
三、当事人陈述的意义170
一、当事人陈述的收集、固定和保全171
第二节 当事人陈述的运用171
二、当事人陈述的审查判断172
第十三章 鉴定结论175
第一节 鉴定结论的概念和意义175
一、鉴定的概念和种类175
二、鉴定人的条件176
三、鉴定结论的概念、特征和意义178
第二节 鉴定结论的运用180
一、鉴定结论的收集180
二、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182
第十四章 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184
第一节 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概念和意义184
一、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概念184
二、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意义186
第二节 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运用188
一、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制作188
二、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的审查判断192
第十五章 视听资料195
第一节 视听资料的概念和特点195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195
二、视听资料的特点196
第二节 视听资料的运用197
一、视听资料的收集197
二、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199
第十六章 证据的分类201
第一节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201
一、划分标准及概念201
二、原始证据的特点及运用要求202
三、传来证据的作用及运用要求202
一、划分标准及概念204
第二节 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204
二、言词证据的特点及运用要求205
三、实物证据的特点及运用要求205
第三节 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和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本证和反证206
一、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和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206
二、本证和反证208
第四节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209
一、划分标准及概念209
二、直接证据的特点及运用要求211
三、间接证据的作用及运用规则213
后记217
热门推荐
- 313911.html
- 470150.html
- 358978.html
- 2451338.html
- 1792435.html
- 3642533.html
- 1920064.html
- 937458.html
- 1024332.html
- 31522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02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70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476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39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34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44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28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07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1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