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2005年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2005年版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209066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2005年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概论1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1

一、环境与环境质量、环境容量1

二、环境的基本特性2

三、环境影响4

四、环境影响评价5

第二节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7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7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8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应该遵循的基本技术原则10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11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11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14

第五节 环境影响评价常用术语18

第二章 工程分析20

第一节 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20

一、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20

二、工程分析的方法23

三、建设项目污染源强分析23

第二节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32

一、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32

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技术要点32

第三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4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34

一、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34

二、社会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37

第二节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7

一、大气污染源调查38

二、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40

三、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52

第三节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5

一、环境水文与水动力特征55

二、水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65

三、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72

第四节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73

一、环境噪声现状调查73

二、环境噪声现状评价量73

三、环境噪声现状评价74

四、典型工程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方法74

第五节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75

一、生态环境现状调查75

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93

三、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101

第四章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104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要求104

一、环境影响的概念104

二、环境影响识别的基本内容104

三、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技术考虑106

四、环境影响的初步识别106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108

一、清单法108

二、矩阵法108

三、其他识别方法109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109

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109

二、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110

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11

第一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与内容概述111

第二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与应用条件113

一、有风点源正态羽扩散模式113

二、静小风模式114

三、封闭性扩散与熏烟模式114

四、颗粒物扩散模式116

五、非正常排放扩散模式117

六、多源排放模式118

七、山区大气扩散模式118

八、面源扩散模式120

九、线源扩散模式120

十、日平均浓度计算121

十一、长期平均浓度计算121

十二、模式参数选取122

第三节 卫生防护距离125

第六章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28

第一节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128

一、水体中污染物迁移与转化概述128

二、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对流和扩散混合129

三、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扩散130

第二节 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32

一、预测方法概述132

二、常用的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33

三、湖泊(水库)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39

四、潮汐河口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41

第三节 河流水质模型的应用143

一、河流水质模型选择143

二、河流水质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146

三、水质数学模型的标定与检验149

第七章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52

第一节 声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52

第二节 声环境影响评价基础152

一、噪声的传播——声音的三要素152

二、噪声级的相加152

三、环境噪声评价量153

第三节 噪声随距离的衰减155

一、点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其衰减值155

二、线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其衰减值155

三、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的声级差计算156

第四节 声环境影响评价方法156

一、声环境影响预测156

二、声环境影响评价157

第八章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59

第一节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基本含义159

一、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般认识159

二、生态环境影响预测160

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61

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163

一、类比法及应用163

二、水土流失预测与评价方法165

三、水体富营养化167

四、生态制图171

第三节 景观美学影响评价174

一、景观美学评价一般认识174

二、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175

第九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177

第一节 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177

一、固体废物来源177

二、固体废物分类178

第二节 固体废物特点180

第三节 固体废物污染物的释放及迁移181

一、污染物的释放方式181

二、污染物的迁移途径182

第四节 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83

一、环评类型与内容183

二、固体废物环评的特点183

第五节 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184

一、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184

二、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185

三、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计算186

四、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预测188

第十章 区域环境容量分析193

第一节 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193

第二节 大气环境容量194

一、大气容量的基本属性194

二、大气容量的计算方法194

第三节 水环境容量分析197

第十一章 清洁生产评述198

第一节 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分析的基本要求198

第二节 清洁生产分析指标体系201

一、清洁生产分析指标的选取原则201

二、清洁生产分析指标202

第三节 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和程序205

一、清洁生产分析程序205

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编写要求206

三、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206

第十二章 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207

第一节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概述207

一、工业废水处理方法类型207

二、工业废水物理处理208

三、工业废水的化学处理211

四、工业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212

五、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215

第二节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概述218

一、二氧化硫控制技术219

二、氮氧化物控制技术220

三、烟(粉)尘控制技术222

第三节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223

一、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一般原则223

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方法224

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概述224

一、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主要原则2

二、固体废物处置常用的方法概述225

三、固体废物常用的处理与处置技术226

四、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228

第五节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229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要求229

二、减少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措施231

三、生态环境监理233

四、生态监测234

五、绿化方案235

第六节 水土保持措施237

一、水土保护方案编制程序与内容237

二、水土流失预防237

三、水土流失治理238

第七节 环境风险防范239

一、环境风险的概念239

二、环境风险的防范与减缓措施240

三、事故应急预案240

第八节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241

第十三章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243

第一节 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概述243

一、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必要性243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244

第二节环境经济评价方法244

一、环境价值244

二、环境价值评估方法245

第三节 费用效益分析254

一、费用效益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差别254

二、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255

三、敏感性分析257

第四节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步骤258

一、环境影响的筛选258

二、环境影响的量化259

三、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259

四、将环境影响货币化价值纳入项目经济分析259

第十四章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与调查261

第一节 验收重点与验收标准的确定261

一、验收的分类管理261

二、验收重点的确定依据262

三、验收重点262

四、验收监测与调查标准选用的原则263

五、标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264

第二节 验收监测与调查的工作内容265

一、验收监测与调查的内容范围265

二、验收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内容265

第三节 验收调查报告编制的技术要求267

一、验收调查工作程序267

二、验收调查报告编制技术要求267

三、验收调查报告章节内容270

第四节 验收监测报告编制技术要求272

一、验收监测工作程序273

二、验收监测技术要求274

三、验收监测报告主要章节279

四、验收监测报告表或登记卡2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