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新闻传播史新编【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新闻传播史新编
  • 白润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6755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43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466页
  • 主题词:新闻事业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新闻传播史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上篇9

1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11

1.1报状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12

1.1.1人类早期的信息传播活动12

1.1.2先秦时期的传播活动12

1.1.3秦汉至南北朝的新闻传播活动14

1.2报状产生后的新闻传播15

1.2.1唐代的“报状”与唐代的新闻传播15

1.2.2宋代的“邸报”和“小报”19

1.2.3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24

1.2.4明代的新闻传播活动26

1.2.5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30

2 中国近代报业的兴起35

2.1第一份汉文近代报刊36

2.2中国境内第一批近代汉文报刊39

2.3近代报刊的初期发展和国人自办的汉文近代报刊43

2.3.1外文报纸的扩展43

2.3.2传教士办报活动的变化44

2.3.3汉文商业性报刊的兴起与发展49

2.3.4国人自办的汉文近代报刊55

3 第一次办报高潮的形成与发展62

3.1王韬与《循环日报》63

3.2康有为的办报活动及新闻思想66

3.3报刊编辑和政论家梁启超71

3.4遍布各地的改良派报刊74

3.4.1康广仁与《知新报》76

3.4.2《湘学报》与《湘报》77

3.4.3严复与《国闻报》80

3.5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及对中国报业的贡献82

3.5.1维新派报刊活动的进步作用82

3.5.2维新派报刊活动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83

4 第二次办报高潮的兴起86

4.1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的机关报《中国日报》87

4.2郑贯公和《有所谓》报90

4.3《苏报》与苏报案91

4.4《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94

4.5女报人与近代妇女报刊98

4.6于右任与“竖三民”100

4.7《时报》与《大江报》102

4.7.1狄楚青、陈景韩与《时报》102

4.7.2詹大悲与《大江报》103

4.8白话报刊与通讯社的兴起105

4.8.1白话报刊的兴起105

4.8.2通讯社的兴起106

5 民国初年第一批名记者的出现109

5.1“报界之黄金时代”与“癸丑报灾”110

5.1.1“报界之黄金时代”110

5.1.2“癸丑报灾”111

5.1.3袁世凯控制新闻事业的手段113

5.1.4军阀统治下的新闻事业115

5.2一批有影响的新闻记者117

5.2.1“民初三大名记者”117

5.2.2“萍水相逢百日间”121

5.2.3其他崭露头角的记者126

中篇129

6 革命民主主义报刊的产生131

6.1第一份革命民主主义报刊《新青年》132

6.1.1陈独秀与《新青年》132

6.1.2李大钊与《新青年》136

6.2现代时事期刊的兴起137

6.3毛泽东、周恩来与学生报刊142

6.3.1毛泽东与《湘江评论》142

6.3.2周恩来与《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45

6.4新闻事业的改革147

7 无产阶级报刊破土而出及初步发展152

7.1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机关刊物及工人报刊的创办和发展153

7.1.1《新青年》改组、《共产党》月刊和华俄通讯社153

7.1.2第一批工人报刊的创办与发展156

7.1.3早期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特点157

7.2中共中央机关报刊的产生和发展158

7.2.1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及其首任主编蔡和森158

7.2.2《新青年》季刊和《前锋》月刊160

7.3瞿秋白与《热血日报》161

7.3.1瞿秋白前期的新闻活动161

7.3.2《热血日报》162

7.4党领导的群众团体机关报164

7.4.1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报刊164

7.4.2工农报刊167

7.4.3妇女报刊168

7.4.4军人报刊169

7.5统一战线报刊的兴办170

7.5.1毛泽东与《政治周报》170

7.5.2其他统一战线报刊171

7.6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初步形成171

7.6.1新闻理论在中国的萌芽171

7.6.2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初步形成172

8 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与两极新闻事业的形成175

8.1资产阶级报业的发展176

8.1.1新记《大公报》的崛起176

8.1.2史量才和《申报》改革178

8.1.3成舍我和“世界报系”179

8.2南京国民政府新闻事业在全国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发展181

8.2.1通讯社网络181

8.2.2广播网络182

8.2.3报刊网络182

8.2.4南京国民政府的新闻控制183

8.3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秘密报刊184

8.3.1在上海秘密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报刊184

8.3.2秘密出版报刊的经验与教训187

8.4鲁迅与左翼报刊活动188

8.4.1左翼文化团体的报刊188

8.4.2鲁迅及其报刊活动190

8.5外国记者对中国人民新闻传播事业的贡献191

8.5.1埃德加·斯诺191

8.5.2安娜·路易斯·斯特朗194

8.5.3艾格妮丝·史沫特莱194

8.6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195

8.6.1红军报刊195

8.6.2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报197

8.6.3《青年实话》200

8.7邹韬奋、范长江的新闻活动201

8.7.1邹韬奋的新闻活动201

8.7.2范长江的新闻活动207

9 多元化政治势力及其新闻事业的共存210

9.1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区新闻事业211

9.1.1沦陷前的上海新闻界211

9.1.2《新华日报》的创办与发展213

9.1.3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和国际新闻社219

9.1.4国民政府的新闻事业220

9.2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221

9.2.1无产阶级报刊的发展221

9.2.2无产阶级通讯社和电台的发展228

9.2.3无产阶级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230

9.2.4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发展230

9.3沦陷区的新闻事业232

9.3.1敌伪新闻事业232

9.3.2爱国进步报刊233

9.4香港地区的新闻事业235

9.4.1报刊业概况235

9.4.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报刊236

10 多元化的政治势力及其新闻事业的最后较量239

10.1国统区的新闻事业240

10.1.1国民党新闻事业的扩张与强化及国民政府对进步新闻事业的摧残240

10.1.2共产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241

10.1.3新闻出版界争取言论出版自由的斗争242

10.1.4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报刊245

10.1.5国民党新闻事业的瓦解246

10.2解放区的新闻事业247

10.2.1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247

10.2.2新华社的壮大与军事宣传报道的发展248

10.2.3土改宣传和反“客里空”运动250

10.3共产党新闻事业在全国的胜利252

10.3.1共产党新闻事业在全国的建立252

10.3.2城市政策的宣传253

10.3.3毛泽东的新闻与评论254

10.3.4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新收获256

下篇261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263

11.1新中国新闻事业网的形成264

11.1.1对旧中国新闻事业的清理整顿264

1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管理体制的初步建立266

11.1.3中华人民共和国报业的创立与发展266

11.1.4国家通讯社的建成与发展269

11.1.5全国广播事业网的建立与发展270

11.2重大新闻宣传报道战役的成就272

11.2.1开国盛典的报道272

11.2.2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的报道274

11.2.3重点工程及先进人物的报道275

11.2.4抗美援朝的军事报道277

11.3新闻工作中值得反思的几个问题278

11.3.1新闻真实性问题278

11.3.2在报刊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问题279

11.3.3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批判问题281

11.3.4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的问题283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新闻工作改革284

11.4.1改革的背景与动因284

11.4.2改革的内容与成绩285

11.4.3改革的意义与中断288

1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291

12.1新闻界在政治运动中的“左”倾错误与教训292

12.1.1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阶段的新闻界292

12.1.2“大跃进”时期的新闻宣传294

12.1.3 20世纪60年代以后新闻宣传中的“左”倾错误297

12.2新闻事业的调整、发展与成就300

12.2.1电视事业的创办和广播事业的新发展300

12.2.2新华通讯社的发展和《参考消息》的扩大发行302

12.2.3晚报和时事政治性刊物的普遍创办304

12.2.4报纸副刊和报刊杂文的再次繁荣304

12.2.5歌颂时代英雄和先进典型的优秀新闻作品层出不穷306

12.3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新闻界的影响307

12.3.1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308

12.3.2刘少奇对新闻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要求308

12.3.3新闻界努力贯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精神309

12.3.4穆青《造就名记者的必由之路:调查研究》309

13 “文化大革命”中的新闻事业312

13.1新闻传媒对“文化大革命”的宣传313

13.1.1文化领域的浩劫,个人崇拜式的宣传313

13.1.2“一月风暴”与新闻界的夺权斗争316

13.2控制与反控制的舆论斗争320

13.2.1“斗、批、改”中的典型报道320

13.2.2舆论领域的“左右”之争321

13.3突破极“左”樊篱的舆论宣传322

13.3.1“批林批孔”中的“反复辟”典型宣传322

13.3.2新闻报道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323

13.3.3“四五”前后的新闻舆论斗争324

13.4“文化大革命”中新闻工作的成就与教训辨析326

13.4.1“文化大革命”中新闻事业的停滞326

13.4.2宣传模式简单僵化,新闻内容脱离群众327

13.4.3为政治斗争服务的典型报道显露出来的弊端328

14 新时期新闻事业的繁荣331

14.1拨乱反正中的新闻事业332

14.1.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宣传332

14.1.2新闻界的拨乱反正333

14.1.3新闻的党性原则和新闻功能的争论334

14.2改革开放中新闻事业的调整与发展335

14.2.1加强经济报道,推动经济体制改革335

14.2.2精神文明建设和新时代的典型报道338

14.2.3重视和加强新闻舆论监督作用339

14.2.4重视对外开放的宣传报道340

14.2.5反对自由化倾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341

14.3新时期新闻事业空前繁荣342

14.3.1报业机构的变化与报业发展343

14.3.2报纸发行方式的改革344

14.3.3通讯社事业的发展345

14.3.4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346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新闻业的转型350

15.1新闻传播事业的产业化发展趋势351

15.1.1新闻事业产业化的发展阶段351

15.1.2新闻媒体的跨地区经营353

15.1.3产业化过程的问题与调整354

15.2新闻媒体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355

15.2.1新闻媒体产权多样化改革的探索355

15.2.2业外资本进入新闻媒体356

15.2.3新闻媒体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产权多样化356

15.3传播市场细分化与集团化的变革358

15.3.1媒体专业化发展方向358

15.3.2新闻传播机构的集团化发展360

15.3.3新闻传播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转型363

16 网络媒体的兴起与发展367

16.1网络媒体的兴起与初步发展368

16.1.1网络媒体的兴起368

16.1.2网络媒体的初步发展370

16.2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373

16.2.1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建设与发展373

16.2.2地方大型综合新闻网站的建设与发展376

16.2.3报刊网络版和广播电视媒体网站的建设与发展380

16.2.4商业网站争做网络新闻380

16.2.5网络媒体成为中国重要的传媒形态382

16.3网络媒体的规范化发展385

16.3.1网络媒体管理政策法规相继出台385

16.3.2网络媒体的自律逐步加强388

17 台湾、香港、澳门的新闻传播事业390

17.1台湾的新闻传播事业391

17.1.1报刊的发展391

17.1.2通讯社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400

17.1.3新闻教育与新闻研究407

17.2香港的新闻传播事业409

17.2.1报刊业的发展409

17.2.2电子新闻传播事业415

17.2.3新闻教育的概况418

17.2.4香港新闻事业的特点419

17.3澳门的新闻传播事业420

17.3.1早期的新闻传播业420

17.3.2新闻传播事业现状420

18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的兴起、发展与繁荣424

18.1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兴起425

18.1.1早期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425

18.1.2现代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的出现427

18.2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发展429

18.2.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初步发展阶段429

18.2.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进一步发展阶段434

18.2.3“文化大革命”的特殊阶段436

18.3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繁荣437

18.3.1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发展概况及其特点437

18.3.2日新月异的少数民族广播电视438

18.3.3少数民族网络新闻传播的兴起441

18.3.4少数民族新闻教育、新闻研究和新闻队伍建设4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