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理论基础【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十四院校《文学理论基础》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ISBN:7532100170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42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学理论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学的特征1
第一节 文学形象2
一 用形象反映生活是文学的根本特征2
二 形象的涵义与特点5
第二节 文学典型12
一 典型的涵义12
二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20
三 典型化的原则与方法24
第三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30
一 语言是文学塑造形象的手段30
二 语言艺术的特征32
第二章 文学和生活37
第一节 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37
一 文学艺术的起源37
二 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42
三 文学的“源”与“流”46
第二节 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49
一 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49
二 文学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52
第三节 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55
一 文学内容的发展55
二 文学形式的发展58
第三章 文学的性质和作用62
第一节 文学的上层建筑性质63
一 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63
二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71
三 文学与哲学、道德、宗教的关系76
第二节 文学的阶级性、人性80
一 文学的阶级性80
二 文学的人性84
第三节 文学的人民性94
一 人民性的涵义94
二 人民性在作品中的表现98
三 人民性的意义101
第四节 文学的社会作用102
一 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102
二 文学的审美作用106
第四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111
第一节 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一般原理111
一 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基本概念111
二 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16
第二节 文学作品内容诸要素121
一 文学作品的题材121
二 文学作品的主题125
三 文学作品的情节129
第三节 文学作品形式诸要素138
一 文学作品的语言138
二 文学作品的结构147
三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152
第五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166
第一节 诗歌167
一 诗歌的特征167
二 诗歌的分类170
第二节 小说172
一 小说的特征172
二 小说的分类174
第三节 戏剧文学177
一 戏剧艺术的特征177
二 戏剧文学的分类180
第四节 散文185
一 散文的特征185
二 散文的分类186
第五节 电影文学190
一 电影艺术的特征190
二 电影文学的基本要求194
第六章 文学的创作过程200
第一节 创作的准备201
一 扎实的生活基础201
二 进步的世界观203
三 相当的艺术素养、艺术技巧208
第二节 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211
一 素材积累211
二 作品构思217
三 艺术表现223
第三节 创作过程中的形象思维226
一 形象思维的特征226
二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233
第七章 文学的创作方法239
第一节 现实主义239
一 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39
二 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241
第二节 浪漫主义248
一 浪漫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48
二 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24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两结合”的创作方法252
一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形成及其特征252
二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257
第四节 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关系264
一 世界观对创作方法的指导意义264
二 创作方法的相对独立性270
第八章 文学的风格和流派274
第一节 文学的风格274
一 风格的涵义和重要性274
二 风格的形成279
三 风格的表现286
四 风格的多样性与同一性290
第二节 文学的流派292
一 流派的形成292
二 流派的意义296
第九章 文学的民族特点300
第一节 文学民族特点的意义300
一 民族特点的涵义300
二 民族特点的重要性301
第二节 构成文学民族特点的内容要素303
一 民族性格、形象画面303
二 民族题材310
第三节 构成文学民族特点的形式要素315
一 民族语言315
二 体裁和艺术技巧318
第四节 文学民族特点形成和发展的条件320
一 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学传统320
二 各民族文学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325
第十章 文学遗产的继承与革新335
第一节 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335
一 新旧文学的继承关系335
二 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继承性341
第二节 继承文学遗产的原则345
一 根据“两种民族文化”学说,对文学遗产加以清理和鉴别345
二 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剔除糟粕,吸取精华349
三 运用唯物史观,考察文学遗产的历史意义355
第三节 批判继承文学遗产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条件360
一 “推陈出新”是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360
二 “推陈出新”的具体要求364
第十一章 文学欣赏371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性质与意义371
一 文学欣赏的性质371
二 文学欣赏的意义378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一般规律381
一 文学欣赏过程中的两个阶段381
二 文学欣赏的阶级性和个人差异383
三 文学欣赏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389
第三节 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关系391
一 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的关系391
二 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的关系392
第十二章 文学批评397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任务398
一 文学批评的性质398
二 文学批评的任务402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405
一 从艺术整体上把握评论作品405
二 评价作品思想性的标准408
三 评价作品艺术性的标准414
第三节 正确开展文学批评419
一 从实际出发,对具体的文学现象作具体的分析419
二 开展“百家争鸣”,繁荣文学创作421
修订后记424
热门推荐
- 1281381.html
- 2489879.html
- 1265749.html
- 3575507.html
- 3045957.html
- 3100842.html
- 2921981.html
- 2189072.html
- 779143.html
- 187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32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60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5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52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76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4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17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55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18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2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