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媒体实用技术 上【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曾义方,张彦仲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ISBN:781034970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832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17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多媒体实用技术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第一章~第二十五章)1
第一章 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1
1.1 信息与媒体的概念1
1.1.1 信息与信号处理1
1.1.2 信息处理技术四次革命性的飞跃1
1.1.3 媒体的概念1
1.2 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系统的概念3
1.2.1 多媒体的概念3
1.2.2 多媒体的关键特征3
1.2.3 几种概念的区分和浅解4
1.2.4 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系统的概念5
1.3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实现基础及意义6
1.3.1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状况6
1.3.2 多媒体技术实现的基础9
1.3.3 多媒体的深远影响和意义11
1.4 多媒体信息系统和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14
1.4.1 多媒体信息系统14
1.4.2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研究课题16
1.4.3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和趋势21
第二章 符号与文字、图形与图像23
2.1 符号与文字23
2.1.1 符号媒体23
2.1.2 文字媒体25
2.1.3 字模与字体27
2.2 图像、图形的类别和技术参数29
2.2.1 图像的概念及分类29
2.2.2 图像的几个重要技术参数33
2.2.3 动态图像及其重要参数39
2.3 图像、图形的文件格式42
2.3.1 静态图像、图形的文件格式42
2.3.2 在Windows下使用的主要动画文件格式48
2.3.3 在Windows下使用的主要数字视频文件格式49
2.4 图像处理及其主要过程50
2.4.1 计算机图形、图像在多媒体应用中的主要作用50
2.4.2 图像处理(Image Processing)概念50
2.4.3 图像处理的主要过程51
第三章 图像压缩编码技术53
3.1 图像压缩编码的概况53
3.1.1 图像压缩编码的发展史53
3.1.2 图像数据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53
3.1.3 图像数字编码及压缩方法54
3.1.4 图像的压缩比与图像质量的评价56
3.2 空间域编码中的帧内编码58
3.2.1 PCM编码58
3.2.2 DPCM编码58
3.2.3 行程编码59
3.3 空间域编码中的帧间编码60
3.3.1 帧间编码60
3.3.2 帧间预测编码(Interframe Predictive Coding)60
3.3.3 等值线编码61
3.4 变换域编码61
3.4.1 变换域编码综述61
3.4.2 变换域内帧内编码的几种变换比较62
3.4.3 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63
3.4.4 子带编码(Subband Coding)65
3.5.1 信息熵编码法66
3.5 平均信息法中的熵编码66
3.5.2 哈夫曼编码(Huffman Coding)67
3.5.3 算术编码68
3.6 插值法和亚抽样法图像压缩技术68
3.6.1 插值法图像压缩68
3.6.2 亚抽样法图像压缩68
3.7 新方法及帧间混合编码69
3.7.1 矢量量化(Vector Quantizatjon)编码69
3.7.2 自话应矢量量化编码70
3.7.3 神经网络图像压缩和变换编码70
3.7.4 子波(Wavelet,又称小波)变换编码71
3.7.5 分形编码71
3.8.1 运动补偿的预测编码72
3.8 动态视频运动补偿法压缩技术72
3.7.6 模型法编码72
3.8.2 方块匹配法73
3.9 Indeo视频技术73
3.9.1 Indeo视频技术的概念及使用73
3.9.2 Indeo视频技术的新特征74
第四章 视频压缩技术的国际标准76
4.1 国际标准化组织76
4.1.1 标准化的意义76
4.1.2 国际标准化组织76
4.1.3 标准化工作进程76
4.1.4 制定国际标准状况79
4.2 JBIG标准81
4.2.1 图文传真编码MH、MR和MMR81
4.2.2 JBIG标准简介81
4.2.3 JBIG的特点与不足82
4.3.1 概述84
4.3 JPEG标准84
4.3.2 JPEG标准提出的要求85
4.3.3 JPEG标准的主要特点85
4.3.4 JPEG标准中的定义86
4.3.5 JPEG标准中的四种运动模式86
4.3.6 对图像压缩的步骤87
4.4 MPEG-1标准88
4.4.1 MPEG-1简介88
4.4.2 MPEG-1的特点88
4.4.3 MPEG-1视频编码结构89
4.4.4 MPEG-1标准所要完成的任务90
4.4.5 MPEG-1视频压缩编码原理92
4.5.3 MPEG-2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完成日期94
4.5.4 MPEG-2的应用要求94
4.5.1 MPEG-2简介94
4.5.2 MPEG-2的特点94
4.5 MPEG-2标准94
4.5.5 MPEG-2视频体系95
4.5.6 MPEG-2数字压缩视频转换编码器96
4.5.7 MPEG-2视频格式98
4.5.8 MPEG-3浅谈106
4.6 H.261会议电视图像编码标准106
4.6.1 概述106
4.6.2 H.261视频编解码器107
4.6.3 极低码率压缩的H.263标准108
4.6.4 H.261与JPEC的不同点111
4.6.5 H.261与MPEG-1的不同点111
4.7.1 MPEG-4简介112
4.7 MPEG-4标准112
4.7.2 MPEG-4的内容与特点113
4.7.3 MPEG-4的视频编码要求114
4.7.4 MPEG-4标准的视频压缩算法114
4.7.5 MPEG-4可视信息工具箱的解决方案119
4.7.6 MPEG-4版本2的确定和MPEG-4标准的应用122
4.7.7 MPEG-1、MPEG-2与MPEG-4的比较123
4.8 MPEG-7介绍123
4.8.1 MPEG-7的发展情况123
4.8.2 MPEG-7的内容125
4.8.3 MPEG-7的应用领域126
4.8.4 有关MPEG-7多媒体信息检索研究概况127
5.1 听觉媒体129
5.1.1 声音的概念和种类及特性129
第五章 音频信号处理技术129
5.1.2 波形声音133
5.1.3 声音的数字合成技术--波表合成技术135
5.1.4 常见的声音文件及文件存储格式137
5.2 音频信号处理基础141
5.2.1 音频信号的基本概念141
5.2.2 声音的数学表示和声音序列与标音法142
5.2.3 音频处理的基本技术145
5.3 现代音频处理技术151
5.3.1 音频超立体声技术151
5.3.2 环绕声技术152
5.3.3 Hi-Fi立体声155
5.3.4 杜比定向逻辑系统155
5.3.5 THX系统157
5.3.6 5.1通路系统和CS-5.1158
5.3.7 纯音乐重发的环绕声159
5.3.8 ASR模拟环绕声技术160
5.3.9 杜比AC-3技术161
5.3.10 数字影剧院系统166
5.3.11 虚拟环绕声系统166
5.3.12 虚拟杜比环绕声167
5.3.13 SRS 3D环绕立体技术168
5.3.14 新的Spatializer 3D技术169
5.3.15 SpatializerN-2-2数字虚拟环绕声技术170
5.3.16 SDDS系统171
第六章 语言和音频压缩技术及标准176
6.1 语言和音频压缩技术概述176
6.1.1 音频信号的压缩方法176
6.1.2 部分音频编码及压缩方法178
6.1.3 语音编码的质量评定185
6.2 语音压缩的国际标准186
6.2.1 G.711标准186
6.2.2 G.721标准186
6.2.3 G.722标准188
6.2.4 G.728标准189
6.2.5 G.723标准191
6.2.6 G.726和G.727标准191
6.2.7 G.729和G.723.1标准191
6.2.8 其他语音压缩标准192
6.3 MPEG音频编码标准192
6.3.1 MPEG-1音频编码标准192
6.3.2 MPEG-2音频编码标准195
6.3.3 MPEG-4音频编码标准199
6.4.1 MIDI概述203
6.4 MIDI标准203
6.4.2 MIDI的特点207
6.4.3 MIDI发声原理207
6.4.4 MPU-401简介208
6.4.5 MIDI的设备配置209
6.4.6 MIDI的应用--数字谱曲210
第七章 多媒体技术相关的处理器芯片211
7.1 主流CPU芯片211
7.1.1 Intel公司的主流CPU芯片211
7.1.2 AMD公司的主流CPU芯片214
7.1.3 其他公司的CPU芯片218
7.2 CPU的超频问题222
7.2.1 妨碍CPU超频的根本原因222
7.2.2 稳定超频的基本要点222
7.2.3 超频的几种基本手段224
7.2.4 超频CPU的选购226
7.3 MMX技术227
7.3.1 MMX技术的目标227
7.3.2 MMX技术的主要特征及57条指令227
7.3.3 MMX技术的应用领域228
7.4 微处理器发展近况及其他处理器228
7.4.1 微处理器近期发展状况228
7.4.2 多媒体处理器229
7.4.3 单芯片多处理器236
第八章 JPEG、MPEG视频编码/解码器芯片239
8.1 单片JPEG编码/解码器芯片239
8.1.1 CL-550单片编解码器239
8.1.2 CL-560 JPEG视频处理器241
8.2.1 单片MPEG-1解码器芯片集245
8.2 MPEG-1编码/解码器芯片245
8.2.2 MPEG-2编码/解码器芯片256
8.2.3 ODM公司MPEG-2解码器系列261
8.2.4 基于TMS320C80芯片的MPEG编/解码器267
8.3 MPEG-2解码芯片的新发展276
8.3.1 MPEG-2解码芯片的类型及性能比较276
8.3.2 MPEG-2编/解码芯片的最新进展277
8.4 其他类型的编/解码器芯片280
8.4.1 实时视频压缩的计算机结构及芯片280
8.4.2 STI3400 MPEG/H.261视频解码器282
8.4.3 超级VCD最新单片解码器283
9.1 视频驱动芯片287
9.1.1 ES3204视频驱动处理器287
第九章 视频处理器及相关芯片287
9.1.2 ES3207视频驱动芯片289
9.1.3 ES3208 MPEG-2视频驱动芯片290
9.2 视频VCD、DVD解答芯片291
9.2.1 ES3208/ES3210 VCD数据图表291
9.2.2 ES3309 DVD视频驱动芯片304
9.3 视频处理相关芯片306
9.3.1 数字电视(TV)芯片组306
9.3.2 实时视频小波压缩芯片310
9.3.3 STI3220运动估计专用芯片314
9.3.4 广播PC机的解码器317
9.3.5 Bt848视频处理器317
9.3.6 ML6430产生视频波形的芯片318
9.3.8 MBA芯片系列319
9.3.7 ES336V和ES336D遥控驱动芯片组319
9.3.9 单片数码相机芯片Dubbde Eyemax320
第十章 图形和显示器芯片322
10.1 图形加速芯片322
10.1.1 图形加速芯片生产厂商和三维(3D)芯片322
10.1.2 三维(3D)图形芯片采用的新技术324
10.2 目前市场上的3D图形芯片324
10.2.1 第一代典型产品324
10.2.2 第二代典型产品326
10.2.3 第三代典型产品327
10.3 部分公司的图形加速芯片简介329
10.3.1 Trident公司的图形加速芯片329
10.3.2 Intel公司的图形加速芯片330
10.3.3 Cirrus Logie公司的图形加速芯片330
10.3.4 S3公司的图形加速芯片331
10.3.5 3Dfx公司的图形加速芯片333
10.3.6 ATI公司的图形加速芯片333
10.3.7 Videologic NEC公司的图形加速芯片334
10.3.8 3D Labs公司的图形加速芯片335
10.3.9 Matrox公司的图形加速芯片335
10.3.10 其他公司的图形加速芯片336
10.3.11 新型显示器IC芯片338
第十一章 音频处理器及相关芯片344
11.1 音效处理器及加速器344
11.1.1 音效处理器及加速芯片344
11.1.2 数字立体声音频处理器345
11.1.3 ES1868音频驱动芯片346
11.2.1 环绕声处理器348
11.2 环绕声及波表芯片348
11.2.2 波表芯片349
11.3 数字式同步声音与数据和遥控驱动芯片组351
11.3.1 数字式同步声音与数据芯片组351
11.3.2 ES336CV和EC336CD遥控驱动芯片组352
11.4 其他类型的音频处理器353
11.4.1 MPMan专用芯片CL-EP-MP3000353
11.4.2 第二代数码家庭影院解码芯片355
11.4.3 广播电视接收PC机中所用的传送芯片L64108357
11.4.4 MSP50C3X系列语音芯片357
11.4.5 数字音频中应用的USB控制器芯片--8x930Ax/Hx359
11.4.6 数字音频处理器芯片--DSP56004362
12.1.1 视频卡类型简介365
12.1.2 电视接收卡365
12.1 视频卡365
第十二章 多媒体视频板卡365
12.1.3 视频转换/捕获卡367
12.1.4 TV-VGA视频转换卡369
12.1.5 电视编码卡371
12.1.6 视霸卡373
12.1.7 中国银河公司板卡375
12.1.8 北京微视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板卡377
12.2 MPEG卡381
12.2.1 MPEG卡简介381
12.2.2 三种MPEG标准的应用范围和MPEG卡应有的功能382
12.2.3 MPEG解压卡的组成原理和部分产品功能383
12.2.4 解压卡的选购、安装及新发展387
12.3.1 3D图形加速卡市场的特点388
12.3 图形和图像加速卡388
12.3.2 图形加速卡部分产品简介389
12.3.3 图形图像加速卡部分产品简介395
12.4 其他类型板卡397
12.4.1 中国银河VC-9800超级多媒体卡397
12.4.2 图文电视接收卡398
12.4.3 传真/调制解调器卡398
12.4.4 其他卡399
第十三章 多媒体音频板卡404
13.1 音频卡的功能与质量评估404
13.1.1 多媒体计算机中的音频卡(声音卡)的作用404
13.1.2 音频卡的功能404
13.1.3 音频卡主要的技术特性及质量评估406
13.1.4 声佳卡(Sound Galaxy)411
13.1.5 声霸卡(Sound Blaster)412
13.1.6 话霸卡(Phone Blaster)418
13.1.7 音频工作站音频卡419
13.1.8 EVB25006-3型虚拟杜比环绕声电路板420
13.2 音频卡的组成及原理421
13.2.1 中低档音频卡的组成及原理421
13.2.2 高档音频卡的组成及原理421
13.2.3 音频卡的标准423
13.2.4 音频卡的发展趋势424
13.3 音频卡产品的选购、安装与设置424
13.3.1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音频卡功能特征424
13.3.2 音频卡的选购427
13.3.3 音频卡相关问题的讨论428
13.3.4 音频卡的安装430
13.3.5 有关设置的几个问题434
第十四章 显示卡436
14.1 显示卡的性能和指标436
14.1.1 显示卡的作用和发展历程436
14.1.2 显示卡的技术性能437
14.1.3 显示卡的性能指标439
14.2 显示卡的组成与显示模式440
14.2.1 显示卡基本组成440
14.2.2 设置显示卡的显示模式441
14.3 显示卡的类型及产品的选购与安装443
14.3.1 具有代表性的显示卡类型443
14.3.2 部分显示卡产品简介450
14.3.3 采用第四代3D芯片的第四代显示卡454
14.3.4 第五代典型显示卡455
14.3.5 图形显示和显卡新技术456
14.3.6 显示卡的选购460
14.3.7 显示卡的安装及有关问题讨论462
第十五章 光盘存储技术及系统464
15.1 光盘存储系统的基本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464
15.1.1 光盘存储技术发展概况464
15.1.2 光盘存储系统的基本构成464
15.1.3 光盘存储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470
15.2 光盘的分类及光盘驱动器472
15.2.1 光盘的分类472
15.2.2 各种光盘的简介474
15.2.3 光盘驱动器483
15.2.4 其他类型驱动器485
15.3 光盘存储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存储媒体发展的研讨486
15.3.1 光盘存储系统的主要技术问题486
15.3.2 光盘碟片的识别489
15.3.3 存储媒体的发展趋势491
15.3.4 影碟的使用的维护494
第十六章 光盘驱动器CD-ROM和刻录机496
16.1 光盘驱动器的基本结构的工作原理496
16.1.1 光盘驱动器(简称光驱)的基本结构496
16.1.2 CD-ROM存储数据的原理496
16.1.3 CD-ROM驱动器的工作原理498
16.2 CD-ROM驱动器的性能指标和产品498
16.2.1 CD-ROM驱动器的性能指示498
16.2.2 CD-ROM驱动器部分产品500
16.2.3 光盘塔和光盘库501
16.3 CD-ROM驱动器的功能及问题研讨502
16.3.1 CD-ROM驱动器的播放功能502
16.3.2 CD-ROM驱动器的其他功能和特点503
16.3.3 CD-ROM驱动器的问题研讨505
16.4 CD-ROM盘片制作和驱动器选购与安装508
16.4.1 制作CD-ROM盘片的步骤508
16.4.2 CD-ROM驱动器的选购指南508
16.4.3 CD-ROM驱动器的安装509
16.5 光盘刻录机及产品512
16.5.1 光盘刻录机简介及主要指标512
16.5.2 刻录机部分产品简介515
16.5.3 光盘与刻录软件的关系及刻录机选购517
16.5.4 刻录机的新产品518
第十七章 多媒体系统的输入设备520
17.1 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和分类及应用520
17.1.1 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和简单原理及组成520
17.1.2 各种触摸屏简介521
17.1.3 触摸屏的软件支持和触摸屏的选择和应用523
17.2 文字识别技术和手写输入系统527
17.2.1 文字识别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527
17.2.2 联机手写输入系统529
17.2.3 手写输入系统的部分产品530
17.2.4 电子笔写设备537
17.3 鼠标和光标阅读机541
17.3.1 鼠标的种类541
17.3.2 鼠标增强软件544
17.3.3 鼠标的安装和选购544
17.3.4 THOMRⅢ型自动光标阅读机547
17.4 磁卡与IC卡547
17.4.1 卡片分类及IC卡使用的芯片547
17.4.2 IC卡技术及应用系统的组成552
17.4.3 IC卡标准化组织及标准553
17.5 其他输入设备556
17.5.1 键盘和跟踪球、游戏杆、光笔及麦克风556
17.5.2 数字化仪和图形输入板556
17.5.3 条形码及识读设备558
第十八章 扫描仪(Scanner)560
18.1 扫描仪类型、特征及其工作原理560
18.1.1 扫描仪简介560
18.1.2 扫描仪的类型和特征560
18.1.3 扫描仪的工作原理561
18.2 扫描仪中的技术问题563
18.2.1 CCD部件和扫描方式及彩色获取563
18.2.2 图像增强技术566
18.3.1 扫描仪性能568
18.3 扫描仪性能参数和扫描仪的选购与保养568
18.2.3 图像操作568
18.3.2 扫描仪的性能参数569
18.3.3 扫描仪的选购与保养571
18.4 扫描仪的市场发展和新产品及技术发展趋势578
18.4.1 扫描仪的市场发展和新产品578
18.4.2 扫描技术发展趋势583
第十九章 数字(码)录像机和数字(码)摄像机585
19.1 数字录像机、摄像机的发展和分类585
19.1.1 数字录像机、摄像机发展简况和数字录像机的类型585
19.1.2 数字录像机和摄像机的新产品588
19.1.3 DV数字录像机的特点591
19.1.4 数字录像机记录格式的比较592
19.2.1 数字摄录机格式类型595
19.2 数字摄录机记录格式595
19.2.2 数字摄录机记录格式的特点597
19.2.3 DV数字摄录机的数字和录存卡597
19.3 数字摄录机产品598
19.3.1 Sony 8mm 数字摄录机598
19.3.2 Sony 摄录放一体机性能特点和产品599
19.3.3 摄录像与照相一体机600
19.3.4 其他公司的数字摄录机及相关产品607
19.4 数字摄录机的选购、使用与维护612
19.4.1 数字摄录机的选购612
19.4.2 数字摄录机的使用616
19.4.3 摄录一体机的维护618
20.1 数码相机的发展、原理与配件及优缺点和类型621
20.1.1 数码相机的发展、特点及涉及的技术问题621
第二十章 数码相机621
20.1.2 数码相机的原理和部、配件及应用范围628
20.1.3 数码相机的优缺点和类型633
20.2 数码相机的发展动向、功能改善及参数635
20.2.1 数码相机的发展动向635
20.2.2 对原有功能逐步完善639
20.2.3 数码相机的参数和部分产品性能643
20.3 数码相机的选购、使用及市场发展趋势650
20.3.1 数码相机的选购650
20.3.2 数码相机的使用与保养656
20.3.3 数码相机的市场发展趋势657
第二十一章 多媒体系统的输出设备659
21.1 投影机659
21.1.1 投影机显示技术的类型和原理659
21.1.2 投影机的性能指标660
21.1.3 部分投影机产品663
21.1.4 大屏幕投影机选购指南669
21.2 音箱673
21.2.1 音箱发声原理及分类673
21.2.2 音箱尺寸的大小675
21.2.3 音质音色的技术指标675
21.2.4 有源音箱的设计方案及对音箱质量的评估676
21.2.5 国内外音箱典型产品677
21.2.6 有源音箱的选购与使用682
21.3 其他的输出设备683
21.3.1 绘图仪683
21.3.2 扬声器及扬声器系统684
21.3.3 耳机689
22.1.1 打印机的种类及单色打印机的特点和性能691
22.1 打印机种类、特点及性能691
第二十二章 打印机691
22.1.2 彩色打印机的特点和性能694
22.1.3 有关打印机的技术问题696
22.2 打印机产品704
22.2.1 典型品牌打印机介绍704
22.2.2 激光打印机新产品706
22.2.3 新型打印机708
22.3 打印机的选购713
22.3.1 根据需要选择713
22.3.2 根据品牌功能指标选择713
22.3.3 根据备件和使用的成本考虑选择714
23.1.1 显示器的作用、功能及指标716
23.1 台式电脑显示器716
第二十三章 显示器716
23.1.2 显示器适配器723
23.1.3 显示器的新功能和新产品724
23.1.4 显示器的显示原理和系统及使用729
23.2 台式显示器的品牌和选购与使用734
23.2.1 台式显示器的品牌734
23.2.2 显示器部分产品736
23.2.3 显示器的选购要领740
23.2.4 显示器的使用743
23.3 多屏幕显示技术745
23.3.1 多屏幕显示技术中的关键技术问题745
23.3.2 多屏幕显示方法与系统结构746
23.3.3 多屏幕显示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750
23.4.1 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类型753
23.4 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753
23.4.2 液晶显示器的重要技术755
23.4.3 液晶显示器的选购757
23.4.4 液晶显示器的发展趋势761
第二十四章 数字处理电视和其他类型电视764
24.1 数字处理电视764
24.1.1 模拟电视机的数字处理技术764
24.1.2 大屏幕数字处理电视770
24.1.3 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的选购782
24.2 立体电视792
24.2.1 立体电视的发展过程792
24.2.2 立体电视的科学分类793
24.2.3 立体电视的特性与软件800
24.3.1 网络电视801
24.3 其他类型电视801
24.3.2 图文电视802
24.3.3 各种新型电视807
第二十五章 数字电视809
25.1 数字电视的发展及特点809
25.1.1 数字电视的概念及发展历史809
25.1.2 数字电视的特点811
25.1.3 高清晰度电视(HDTV)发展概况813
25.2 数字电视的标准及关键技术816
25.2.1 制定数字电视标准的组织816
25.2.2 数字电视标准的内容816
25.2.3 数字电视的关键技术818
25.3 数字电视的类型、组成及其产品与应用822
25.3.1 数字电视的类型、组成822
25.3.2 数字电视部分电路826
25.3.3 数字电视的部分产品及应用范围831
下册(第二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833
第二十六章 数字音频设备833
26.1 数字音频设备的类型和MD磁光盘录音产品833
26.1.1 数字录音设备的类型833
26.1.2 小型磁光盘MD834
26.1.3 MD机产品837
26.2 新型数码录音机842
26.2.1 数码录音机的原理和产品及选用842
26.2.2 CD-R数字家用录音机844
26.3 硬盘类录音设备846
26.3.1 硬盘录音机的软硬件功能846
26.3.2 硬盘录音机的指标和性能848
26.3.3 硬盘录音机的新产品849
26.3.4 数字音频工作站850
26.4 MP3技术851
26.4.1 MP3技术的基本原理和降低码率的音频压缩措施851
26.4.2 MP3的优点及应用854
26.4.3 MP3播放机系统构成和部分产品857
26.4.4 便携式播放机的发展动向859
第二十七章 CD和LD光盘机863
27.1 光盘机的进展863
27.1.1 CD、LD、CDV和VCD全兼容机的演变863
27.1.2 LD机向自动化和多功能方向的发展状况868
27.1.3 按售价分档的机型的发展概况870
27.2 LD激光影碟机872
27.2.1 LD碟的特点和类型872
27.2.2 碟片标记和LD系列光盘性能比较877
27.2.3 LD碟的信号记录与重放原理878
27.2.4 LD机组成框图881
27.3 CD光盘机882
27.3.1 CD光盘的结构与信号面的信迹882
27.3.2 CD机基本原理884
27.3.3 CD标准和规格与音质及相关计算问题885
27.3.4 CD机产品890
27.3.5 CD光盘的生产和CD机的选购894
第二十八章 VCD影碟机898
28.1 VCD的发展及功能、标准、系统与产品898
28.1.1 VCD的发展及交互功能898
28.1.2 VCD的产品设计标准和视盘数据格式908
28.1.3 VCD系统和产品910
28.2.1 VCD影碟与VHS录像带和LD影碟的比较912
28.2 VCD与相关技术产品的比较912
28.2.2 VCD与DVD的比较920
28.2.3 VCD与几种带图像光盘的比较及发展趋势921
28.3 CVD和SVCD影碟机924
28.3.1 CVD影碟机924
28.3.2 超级VCD(SVCD)924
28.4 VCD的制作及选购929
28.4.1 VCD节目及其制作系统929
28.4.2 VCD机的选购932
第二十九章 DVD影碟机939
29.1 DVD的概念和标准及优越性939
29.1.1 DVD的概念939
29.1.2 DVD标准939
29.1.3 DVD的优越性943
29.2.1 DVD的特征945
29.2 DVD的特征和采用的新技术945
29.2.2 DVD采用的新技术947
29.3 DVD的种类、播放方式及工作原理949
29.3.1 DVD的种类949
29.3.2 DVD-Video播放的几种方式959
29.3.3 DVD系统工作原理962
29.4 DVD生产系统和产品应用及未来发展968
29.4.1 DVD生产系统968
29.4.2 DVD影碟机部分产品969
29.4.3 DVD机的选购975
29.4.4 DVD的应用及未来发展977
30.1.1 调制解调器发展概况979
30.1 调制解调器979
第三十章 调制解调器和传真发送979
30.1.2 调制解调器的主要性能指标981
30.1.3 调制解调器的分类982
30.2 调制解调器的标准及软件类型984
30.2.1 调制解调器的标准984
30.2.2 调制解调器的软件类型987
30.3 调制解调器中的技术及使用问题987
30.3.1 调制解调器的技术问题987
30.3.2 调制解调器的使用问题993
30.4 调制解调器产品的购买与技术发展趋势1001
30.4.1 主要Modem生产厂商和品牌1001
30.4.2 调制解调器的选购1002
30.5 传真板卡和软件1005
30.5.1 传真板卡和传真系统产品1005
30.4.3 Modem技术的发展趋势1005
30.5.2 传真软件1008
第三十一章 多媒体计算机1012
31.1 多媒体计算机特征、功能和硬件规范1012
31.1.1 多媒体计算机的特征及功能1012
31.1.2 多媒体PC机硬件平台的部件1016
31.1.3 PC98和PC99规范的目的和作用1050
31.2 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配置1051
31.2.1 多媒体计算机标准硬件配置1051
31.2.2 典型的多媒体计算机及产品1051
31.2.3 普通台式PC机升级为MPC及购买原则1067
31.2.4 多媒体计算机的选购1073
31.3.1 笔记本电脑的主要特点及应用范围1077
31.3 多媒体笔记本电脑1077
31.3.2 笔记本电脑的重要部件和相关技术1078
31.3.3 笔记本电脑的选择1080
31.3.4 部分多媒体笔记本电脑产品1082
第三十二章 多媒体系统和软件开发1092
32.1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及典型系统和工作站1092
32.1.1 多媒体台式计算机系统硬件1092
32.1.2 多媒体典型系统1093
32.1.3 SGI Indigo多媒体工作站1100
32.2 多媒体计算机的软件平台1102
32.2.1 多媒体软件的概念及分类1102
32.2.2 支持多媒体的操作系统软件--Windows3.11103
32.2.3 支持多媒体的操作系统软件--Windows951108
32.2.4 Windows98和Windows2000操作系统软件1115
32.2.5 OS/2Warp1118
32.3.1 多媒体软件的类型和体系结构1122
32.3 多媒体软件开发及应用1122
32.3.2 多媒体开发的基本软件工具1124
32.3.3 多媒体节目开发环境和应用开发1129
32.3.4 部分多媒体相关软件1131
32.3.5 部分多媒体软件的使用1137
第三十三章 以多媒体电脑为基础构成的系统1143
33.1 电脑绘画和美术1143
33.1.1 电脑绘画的概念特征及种类1143
33.1.2 画笔的绘画技巧1144
33.1.3 屏幕图形的编辑与打印1146
33.1.4 Windows画笔的绘画技巧1147
33.2 电脑摄影影集与相册的制作1152
33.2.1 电脑婚纱摄影技术1152
33.2.2 多媒体艺术影集的制作系统1153
33.2.3 多媒体家庭相册的制作1155
33.3 以多媒体PC机(MPC)为平台的数字音、视频系统1158
33.3.1 计算机与电视结合的系统及数字音、视频系统1158
33.3.2 数字音乐系统1159
33.3.3 数字家庭影院1165
33.3.4 多媒体音乐创作系统1169
33.3.5 计算机游戏技术1175
33.3.6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1180
33.3.7 广播电视接收PC机1183
第三十四章 多媒体著作系统1186
34.1 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开发1186
34.1.1 多媒体应用系统和程序开发1186
34.1.2 多媒体应用系统制作过程1187
34.2.1 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特性1191
34.2 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创作工具1191
34.2.2 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类型1193
34.2.3 多媒体创作工具的发展趋势1215
34.3 多媒体著作系统的分类和设计及工具类型1216
34.3.1 多媒体著作系统的分类1216
34.3.2 多媒体著作系统的设计1221
34.3.3 多媒体著作工具的类型1223
34.4 典型的多媒体著作工具1225
34.4.1 Authorware多媒体著作工具1225
34.4.2 Director多媒体著作工具1230
34.4.3 ToolBook多媒体著作工具1237
34.4.4 其他的多媒体著作工具1238
35.1 超文本和超媒体系统1244
35.1.1 超文本和超媒体的发展及研究方向1244
第三十五章 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1244
35.1.2 超媒体系统1252
35.1.3 开放超媒体的概念1263
35.2 智能超媒体1264
35.2.1 智能超媒体节点和链的类型1264
35.2.2 智能超媒体的推理模型1265
35.3 超媒体软件和工具1267
35.3.1 超媒体应用程序设计1267
35.3.2 超媒体文档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及热标处理1268
35.3.3 超媒体几种流行工具1270
35.4 超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应用系统1272
35.4.1 超媒体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1272
35.4.2 多媒体与超媒体信息检索服务系统1273
35.4.3 Hypertext系统1278
35.4.4 超媒体演播系统HCARD1279
36.1.1 多媒体数据库的发展1283
36.1 多媒体数据库的发展和数据类型1283
第三十六章 多媒体数据库1283
36.1.2 多媒体数据类型对数据库的要求1288
36.1.3 多媒体数据库的语言和需要处理的对象1289
36.2 多媒体数据库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1291
36.2.1 多媒体数据库的研究途径1291
36.2.2 多媒体数据库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1292
36.2.3 多媒体数据库实现的方法1293
36.3 多媒体数据库的系统结构和产品及应用1299
36.3.1 多媒体数据库的系统结构1299
36.3.2 多媒体数据库产品1300
36.3.3 数据库的选用1301
36.4 分布式超媒体数据库1306
36.4.1 分布式超媒体数据库的功能特点和数据类型1306
36.4.3 共享存取和安全访问1307
36.4.2 分布式超媒体数据库的结构1307
第三十七章 多媒体通信1309
37.1 多媒体通信系统与业务发展特征1309
37.1.1 多媒体通信的概念及发展特点1309
37.1.2 多媒体通信业务的种类和服务1312
37.1.3 多媒体通信系统的特征1316
37.2 多媒体通信标准和协议1319
37.2.1 实时多媒体系统通信标准1319
37.2.2 存储转发式多媒体系统标准1321
37.2.3 多媒体通信控制协议1322
37.3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1326
37.3.1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结构1326
37.3.2 分布式多媒体信息处理研究的内容1327
37.3.3 MediaBase工程1332
37.3.4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和发展展望1336
第三十八章 多媒体网络通信1344
38.1 多媒体通信对网络的要求和网络类型及计算机1344
38.1.1 多媒体通信对网络的要求和服务1344
38.1.2 主要的多媒体通信网络介绍1346
38.1.3 网络计算机1357
38.2 Internet的发展和管理1361
38.2.1 Internet的发展和管理机构1361
38.2.2 Internet的工作过程、文件及访问1368
38.2.3 第二代Internet1372
38.3 内部和外部企业网与多媒体信息发现及音/视频通信系统1374
38.3.1 内部企业网(Intranet)1374
38.3.3 多媒体信息发现系统1381
38.3.2 外部企业网(Extranet)1381
38.3.4 视频和音频通信系统1389
38.4 多媒体网络的应用及所涉及的概念和发展趋势1390
38.4.1 多媒体网络的应用1390
38.4.2 多媒体网络的应用中经常涉及的几个概念1392
38.4.3 网络发展趋势1395
第三十九章 多媒体可视电话系统1401
39.1 多媒体可视电话系统及发展概况和类型1401
39.1.1 多媒体可视电话系统1401
39.1.2 可视电话的类型1402
39.1.3 市场上可视电话的类型及产品1403
39.1.4 新产品简介1405
39.2 基于标准的多媒体可视电话系统1407
39.2.1 H.324标准的多媒体可视电话系统1407
39.2.2 基于PSTN的可视电话标准中的建议内容1408
39.2.3 基于ADSP21062芯片的H.245实现1411
39.3 可视电话和电视电话系统产品1413
39.3.1 可视电话发展依存的通信网络1413
39.3.2 基于ISDN的发展1416
39.3.3 可视电话产品1418
39.3.4 可视电话终端及可视电话应用1419
第四十章 视频点播(VOD)1423
40.1 视频点播的类型、特点与系统组成1423
40.1.1 视频点播的分类和特点1423
40.1.2 VOD业务系统的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1424
40.1.3 VOD的系统部件1426
40.2 交互电视中的服务器与用户接口技术1431
40.2.1 视频服务器技术1431
40.2.2 用户服务器技术1431
40.2.3 几种用户服务器范例1432
40.2.4 交互电视的用户接口技术1433
40.3 数字机顶盒(用户终端设备)1435
40.3.1 数字机顶盒的功能及系统对机顶盒的要求1435
40.3.2 STB的系统结构1437
40.3.3 STB类型及方案对比和举例1438
40.4 视频点播系统及产品1446
40.4.1 准视频点播的实现1446
40.4.2 基于网络的VOD1447
40.4.3 视频点播系统产品1450
40.4.4 交互式信息点播服务的应用领域及举例1456
第四十一章 会议电视系统技术1461
41.1 会议电视(或电视会议)系统1461
41.1.1 会议电视的发展及优点1461
41.1.2 会议电视系统的基本功能、种类及特点1463
41.1.3 视频会议标准1472
41.2 多媒体终端设备结构和会议电视终端1473
41.2.1 多媒体终端设备结构1473
41.2.2 会议电视设备1478
41.2.3 会议电视终端1479
41.3 多媒体会议电视系统涉及的几个技术问题及发展趋势1484
41.3.1 多点多媒体会议的系统结构模型1484
41.3.2 会议电视涉及的几个技术问题1486
41.3.3 会议电视技术的发展动向1492
第四十二章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1493
42.1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其在辅助教育、素质教育中的应用1493
42.1.1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1493
42.1.2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特点和实施要点1495
42.1.3 多媒体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498
42.1.4 多媒体教学软件概述1501
42.1.5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设计1502
42.1.6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稿本编写1503
42.2 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学双向控制系统1506
42.2.1 系统组成1506
42.2.2 软件的编制1507
42.2.3 关键技术1508
42.3 多媒体网络教学1508
42.3.1 多媒体网络教学CAI的组成原理1508
42.3.2 国内几种典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1509
42.3.3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类型1510
42.3.4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如何运用1511
42.3.5 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1511
42.3.6 多媒体电脑教室及电子教案1514
42.4.1 家庭多媒体语言实验室1517
42.4 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和多媒体教学发展趋势1517
42.4.2 语言学习CAI1518
42.4.3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1519
第四十三章 多媒体技术在多种领域中的应用1521
43.1 多媒体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1521
43.1.1 医院多媒体信息的特点及遵循的标准1521
43.1.2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建立1521
43.1.3医院图像信息处理及通讯1525
43.1.4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自我保健医学计算系统(SMCS)1525
43.2 多媒体咨询和演示系统1528
43.2.1 多媒体咨询系统1528
43.2.2 电信业务多媒体话费查询系统1530
43.2.3 多媒体演示系统1532
43.3.2 城市交通多媒体实时监控系统1534
43.3.1 多媒体技术在自动化和测控系统中的应用1534
43.3 多媒体技术在控制领域中的应用1534
43.3.3 多媒体图像监控系统1537
43.4 多媒体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1539
43.4.1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方面的应用1539
43.4.2 多媒体技术在通信方面的应用1541
43.4.3 多媒体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1545
43.4.4 POWER-1000光盘档案管理系统1548
43.4.5 多媒体技术用于电视节目制作1549
第四十四章 体视学和体视化的发展与应用1551
44.1 体视学和体视化及计算机视觉的发展1551
44.1.1 体视学发展的历程1551
44.1.2 体视学的概念及定义1555
44.1.3 体视化与计算机视觉1557
44.2.1 图像分析与计算机视觉1564
44.2 图像分析与计算机视觉和体视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应用1564
44.2.2 图像分析与计算机视觉的应用1567
44.2.3 体视学、体视化技术和计算机视觉研究的相互关系1567
44.3 体视化的进展1568
44.3.1 体视化技术的内容1568
44.3.2 专用的体视化硬件和软件1574
44.3.3 体视化系统设计及典型系统1576
44.4 体视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1577
44.4.1 体视化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577
44.4.2 体视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578
44.4.3 体视化在医学中的应用1579
44.4.4 体视化在显微摄影学中的应用1579
44.4.5 体视化有无损检测中的应用1579
44.4.8 体视学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1580
44.4.7 体视化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1580
44.4.6 体视化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应用1580
44.4.9 体视化在气象学中的应用1581
44.4.10 体视化的发展趋势1581
第四十五章 虚拟现实技术1584
45.1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系统特性1584
45.1.1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背景及定义1584
45.1.2 虚拟现实系统的特性1587
45.1.3 虚拟现实与其他技术的关系1589
45.2 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和输入/输出设备1590
45.2.1 虚拟现实系统分类1590
45.2.2 虚拟现实系统的输入设备1597
45.2.3 虚拟现实系统的输出设备1602
45.3.1 虚拟现实系统的体系结构1611
45.3 虚拟现实系统的体系结构和作用1611
45.3.2 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及作用1615
45.4 虚拟现实软硬件开发平台和工具1617
45.4.1 VR系统开发的硬件和软件平台1617
45.4.2 虚拟现实软件及开发工具1618
45.4.3 虚拟现实编程技术1623
45.4.4 虚拟现实造型语言1625
45.4.5 几个典型系统及相关技术和发展趋势1628
第四十六章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1634
46.1虚拟现实技术在多种领域中的应用1634
46.1.1 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及相关领域中的应用1634
46.1.2 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1640
46.1.3 虚拟现实在文艺和娱乐领域中的应用1641
46.1.4 虚拟现实在遥在和遥控领域中的应用1644
46.1.5 在虚拟企业和虚拟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1650
46.1.6 虚拟现实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1651
46.2 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应用1656
46.2.1 仿真技术及类型1656
46.2.2 飞行仿真虚拟现实系统1658
46.2.3 电站仿真器模型开发支撑系统1659
46.2.4 基于电台接收机的故障仿真预测系统1662
46.2.5 侦察卫星功能仿真系统研究1663
46.2.6 分布式VR技术1664
46.2.7 分布交互式仿真的应用1664
46.2.8 在建筑仿真系统中的所涉及的技术问题1669
46.3 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现实1670
46.3.1 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和分类1670
46.3.2 可视化仿真技术及研究方法1671
46.3.3 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及其应用1672
47.1 工业多媒体技术1675
47.1.1 工业多媒体技术简介及特点1675
第四十七章 多媒体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关系及新发展1675
47.1.2 研究内容和技术难点1676
47.1.3 工业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1680
47.2 智能多媒体系统1680
47.2.1 智能多媒体概念和集成方式1680
47.2.2 智能多媒体系统的组成1682
47.2.3 基于知识的多媒体系统和应用举例1683
47.3 移动式多媒体系统1685
47.3.1 移动式多媒体系统和移动式计算技术1685
47.3.2 移动式计算涉及的关键技术1686
47.3.3 汽车多媒体系统1687
47.4.1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和群件1690
47.4 分布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1690
47.4.2 分布式多媒体共同编辑系统1694
47.4.3 多媒体协同编辑系统1697
47.4.4 多媒体协同编辑工具Swan Author1701
47.5 多媒体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关系1704
47.5.1 数字地球与多媒体技术1704
47.5.2 “数字家庭”与多媒体技术1706
47.5.3 信息高速公路与多媒体技术1706
47.5.4 21世纪要发展的电脑与多媒体技术1710
47.5.5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GPS与多媒体技术1712
47.5.6 传真机与多媒体技术1713
47.5.7 多媒体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1714
参考文献1717
热门推荐
- 3180182.html
- 1057128.html
- 994890.html
- 477349.html
- 1172034.html
- 2570495.html
- 3017267.html
- 3564085.html
- 1128709.html
- 996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11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81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92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95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87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89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12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74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6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