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法理念与范畴的解析【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单飞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780185019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经济法(学科: 法的理论) 经济法 法的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济法理念与范畴的解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理念论1
篇Ⅰ 经济法的法治理念探索3
一、经济法的自由理念4
(一)市场竞争自由5
(二)经济政策民主6
二、经济法的公平理念8
(一)规则公平9
(二)信息公平10
(三)分配公平12
三、经济法的发展理念14
(一)持续发展理念15
(二)公平发展理念17
(三)快速发展理念18
四、经济法的安全理念19
篇Ⅱ 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经济法理性之诠释23
一、市场逻辑23
(一)市场结构24
(二)市场逻辑25
(三)市场逻辑非自洽性27
二、国家观念29
(一)国家的产生29
(二)国家行动范围之界定31
三、经济法理性之诠释33
(一)发展公平理念35
(二)经济安全理念37
(一) 古代经济法 观念的批判40
篇Ⅲ 经济法观念的批判40
一、关于经济法起源论观念的批判40
(二)以经济法的造词作为起源的观念的批判41
二、关于经济法本质论观念的批判41
(一)经济法词义论的批判41
(二)经济立法论的批判42
(三)经济行政法论的批判42
三、关于经济法方法论观念的批判43
(一)以企业法为本位的经济法研究方法的批判43
(二)以机械法律继承为手段的经济法研究方法的批判45
篇Ⅳ 经济法观念论47
一、经济法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法律产物47
二、经济法是国家经济权力深入经济生活的法律反映50
三、经济法体系的核心与本位是竞争保护法和宏观经济调控法54
(一)竞争保护法律制度55
(二)宏观经济调控法律制度56
篇Ⅴ 法律文明演进与经济法的现代化58
一、社会转型与法律文明演进59
二、经济法:政治国家向经济国家转化的法形式62
三、中国经济法:现代化与本土资源的契合64
篇Ⅵ 经济法的人文关怀71
篇Ⅶ 经济法发展理念论75
一、工业经济、工业文明与传统发展观75
二、经济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77
(三)产业持续发展78
(二)人力持续发展78
(一)生态持续发展78
三、经济法的公平发展理念80
(一)地区发展公平80
(二)竞争公平81
(三)分配公平82
四、经济法的快速发展理念82
(一)社会化大生产与经济发展82
(二)经济法的快速发展理念83
篇Ⅷ 经济法安全理念论89
一、安全:法律持续性的制度安排与价值追求89
(一)安全源于人性,保障于法律89
(二)人身、财产保护:安全的核心90
二、宏观经济风险:安全理念的挑战与发展契机96
三、经济法安全理念100
(一)宏观经济安全理念100
(二)发展安全理念104
篇Ⅸ 经济法程序理念论107
一、经济法程序理念的含义107
(一)程序与实体107
(二)特殊的经济法程序理念108
二、实质平等理念109
(一)传统法律程序中扶助弱者理念的欠缺110
(二)实质平等理念在特殊的经济法诉讼程序中的体现111
三、保护公益理念114
(一)传统诉讼程序对公益救济的不足115
(二)保护公益理念在经济法程序中的体现116
四、多元善治理念118
(一)行政权治理念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反差118
(二)多元善治理念119
(三)多元善治理念在经济法程序中的体现121
篇Ⅹ 社会法:一种经济法研究进路的反思124
一、本质反思:经济法等于社会法吗?124
二、利益反思:社会利益是本位或基石吗?128
三、主体反思:社会团体是经济法中最具特性的法律关系主体吗?131
篇Ⅺ 经济法的社会力学原理分析135
一、经济法的经济力学原理分析135
二、经济法的政治力学原理分析138
三、经济法的理念力学原理分析141
四、经济法的惯性力学原理分析143
五、经济法的综合力学原理分析146
篇Ⅻ 当代中国经济法的发展进路149
一、理论进路149
(一)经济法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辩证法149
(二)经济法是公法与私法交融衍生的第三法域150
(三)经济法是社会勃兴的法律载体150
二、立法进路150
(一)法律与政策的适当分离和尽可能分离151
(二)现有经济法成果与理论的最充分反映151
(三)立足于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国情151
(四)高度注重社会与地区空间151
(二)社会控制机制152
(一)行政程序机制152
三、实施进路152
(三)司法干预机制153
范畴论157
篇Ⅰ 论行政权与国家所有权157
一、 两权分离 的思考158
(一)政府所有权形态与 两权分离 的背景158
(二) 两权分离 的形式及其实质160
(三) 两权分离 的局限性162
(四) 两权分离 的走向166
二、行政权与国家所有权现状之考察167
(一)主体重合所引起的观念与功能的对抗167
(二)行政权限结构与国家所有权168
(三)串借与异化效应:行政权与国家所有权一体结合的必然172
三、行政权与国家所有权分离176
(一)行政权与国家所有权分离的必要性176
(二)行政权与国家所有权分离的内容178
(三)国家所有权主体形态的构造与三次分权的形成183
四、行政权与所有权关系的重建189
(一)重建行政权与所有权关系之一般原则189
(二)重建后的行政权与所有权关系之特征192
(三)行政权对所有权的作用理论194
篇Ⅱ 经济法: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辩证法199
一、解读市民社会199
二、国家观念与职能204
三、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架构208
(一)市场缺陷与干预市场211
(二)政府失灵与干预政府213
四、经济法: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214
(一)经济法是公法与私法交融衍生的第三法域216
(二)经济法: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辩证逻辑217
篇Ⅲ 经济法的法经济范畴研究218
一、经济法不具有双重法经济人格218
二、民商关系的高度发达和经济资源的权力分配是经济法产生和存在的法经济前提222
(一)民商关系的高度发达与经济法的产生222
(二)经济资源的权力分配与经济法的法律反映226
三、中国经济法法经济范畴的理想与现实228
一、经济法法主体前提探微231
篇Ⅳ 经济法的法主体范畴研究231
二、经济法法主体个性分析234
(一)广泛性235
(二)意志性236
三、经济法法主体范畴之外延界定236
(一)市场237
(二)社会239
(三)国家241
篇Ⅴ 经济法的法权利范畴研究244
一、商品社会的两难权利现象244
二、经济法中的经济权力246
三、社会自治权力:新兴的经济法权利概念249
篇Ⅵ 经济法的法价值范畴研究252
(一)古代经济法与经济强行法的识别253
一、经济法的存在价值--商品经济的普通法253
(二)经济法是商品经济的普通法254
二、经济法的法权价值--权力的规制255
(一)经济法是限权法,而非扩权法255
(二)经济法与私权规制255
(三)经济法与公权规制256
三、经济法的资源价值--发展公平258
(一)商品社会与可持续发展258
(二)经济法的资源价值目标:发展公平260
四、经济法的社会价值--经济安全265
(一)个体安全与交易安全的道德障碍与法律局限265
(二)经济法的社会价值目标:经济安全的实现266
一、法形式、法地位与法体系269
篇Ⅶ 经济法的法形式与中国经济法立法模式的基本分析269
二、关于中国经济法立法模式的理论预想270
(一)经济法典模式270
(二)基本经济法+单行经济法律法规模式271
(三)单行经济法律法规模式271
三、基本经济法的制定与《中国经济法纲要》272
(一)基本经济法制定条件的分析272
(二)《中国经济法纲要》的制定279
篇Ⅷ 经济法的程序机制研究--以司法程序为视角282
一、程序、法律程序、司法程序282
(一)程序282
(二)法律程序283
(三)司法程序285
(一)横向层面之考察:经济诉讼在诉讼机制中的遗漏286
二、程序视角的盲区--经济法司法程序机制的缺漏286
(二)纵向层面之考察:司法程序机制在经济法内部程序系统的缺失292
三、创设经济法程序机制的基本问题分析299
(一)经济法程序机制架构--权力分配背景的基本分析299
(二)执法程序与诉讼程序视角的理性分析和比较302
四、经济审判制度的经济法分析310
(一)经济案件类型及经济审判机构职能分析310
(二)经济审判机制的发展312
篇Ⅸ 竞争诉讼机制研究--经济法的程序价值视角320
一、竞争冲突及其可诉性认识320
二、竞争诉讼的程序价值323
(一)行政机制323
(二)诉讼机制326
三、竞争诉讼的基本属性330
(一)竞争诉讼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基点,存在其独立的价值追求331
(二)竞争诉讼以社会公众与国家代表起诉机关为起诉主体,有广泛化的主体需求332
(三)竞争诉讼以其相对的低成本,发挥独特的效益优势333
四、国外竞争诉讼模式研究334
(一)美国竞争诉讼模式334
(二)德国竞争诉讼模式335
(三)西班牙竞争诉讼模式336
五、我国竞争诉讼机制的构建337
(一)国家与个人:竞争诉讼控诉方设计337
(二)经济审判庭:竞争诉讼的裁判主体340
(三)处分权利的受限性:竞争诉讼的特殊权利安排341
后记343
热门推荐
- 3279149.html
- 2470055.html
- 2150669.html
- 2300196.html
- 2718140.html
- 1683141.html
- 2347770.html
- 215491.html
- 2672364.html
- 2489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85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77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61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1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54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42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78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94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98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6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