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免疫缺陷性疾病【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免疫缺陷性疾病
  • 周尚仁编译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4212·34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473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免疫缺陷性疾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Ⅰ 人体的免疫系统概述1

第一章 非特异性免疫1

一、遗传因素3

二、屏障作用4

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4

内部屏障5

三、炎性反应5

四、体液因子6

天然抗体6

溶菌酶8

乙型溶解素8

备解素9

干扰素10

铁蛋白12

补体系统12

四、免疫细胞间的调节和控制机制失常16

一、中性粒细胞20

第二章 吞噬细胞系统20

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23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起源和组成分型23

巨噬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26

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作用27

第三章 特异性免疫31

一、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34

中枢性免疫器官34

外周性免疫组织37

二、淋巴细胞41

三、免疫反应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44

第四章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50

B淋巴细胞50

一、体液免疫50

免疫球蛋白52

二、细胞免疫62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62

淋巴因子66

第五章 胚胎期免疫器官发育和新生儿的免疫状态73

一、胚胎期免疫器官的发育73

细胞免疫的发育73

体液免疫的发育74

胎儿及新生儿脐带血中Ig的含量75

补体系统78

新生儿的易感性78

二、新生儿的免疫状态78

细胞免疫80

免疫球蛋白80

吞噬细胞82

补体83

其他83

第六章 分泌性免疫系统86

一、分泌性抗体的形成86

二、分泌性免疫系统的组成87

分泌型IgA(S-IgA)87

分泌液中的其他免疫球蛋白89

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局部免疫中的作用91

三、局部免疫的两种机理92

四、全身免疫和局部免疫的关系94

五、呼吸系统的局部免疫95

六、消化系统的局部免疫96

生理性免疫反应102

一、细菌性感染与免疫102

第七章 感染与免疫102

二、病毒感染与免疫105

细菌感染后引起的病理免疫105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106

特异性免疫反应107

病毒感染引起的病理免疫108

三、霉菌、原虫及寄生虫感染与免疫110

第八章 祖国医学与免疫115

在病因学和发病机理方面115

阴阳学说在免疫和生理、病理学方面的意义116

祖国医学在预防方面的贡献118

关于中医中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119

免疫缺陷性疾病123

第九章 免疫缺陷性疾病概述123

一、发病率124

二、发病年龄125

五、免疫缺陷病的病因126

四、家族史126

三,性别126

六、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128

第十章 免疫缺陷病的临床表现136

一、感染136

一般感染136

机会感染138

二、非化脓性关节炎145

三、血液系统合并症146

四、消化系统疾病146

六、过敏性疾病147

五、肝胆系统损害147

第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理151

一、概述151

二、遗传因素154

抗体的遗传控制15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遗传控制155

三、酶缺乏引起的免疫缺陷病157

腺苷脱氨酶(ADA)缺乏157

核苷磷酸化酶(PNP)缺乏158

其他酶的缺乏160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换酶(HGPRT)缺乏160

遗传性乳清酸尿症160

五、环核苷酸及前列腺素E对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功能的影响164

六、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功能的调节失常166

第十二章 免疫缺陷病的病理改变169

一、胸腺169

二、淋巴结174

三、脾脏与骨髓176

第十三章 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180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180

免疫耐性的破坏181

抗原的修饰182

免疫细胞自我识别功能失常184

免疫稳定机制的失效185

遗传因素187

二、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187

体液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188

细胞免疫缺陷与自身免疫性疾病191

免疫损伤的类型192

第十四章 免疫缺陷与恶性肿瘤196

一、机体抗癌的免疫机制196

二、关于带瘤生存与肿瘤自然消退现象的研究200

三、免疫缺陷病与肿瘤发病的关系202

原发性免疫缺陷的肿瘤发病率202

继发性免疫缺陷与恶性肿瘤的关系204

第十五章 原发性B细胞免疫缺陷病208

一、性联丙种球蛋白缺乏症209

二、婴儿暂时性丙种球蛋白低下症214

三、伴IgM正常或升高的性联低丙种球蛋白血症216

四、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217

五、选择性IgA缺乏症222

六、选择性IgG亚型缺乏症228

七、选择性IgM缺乏症229

八、遗传性转钴胺重缺乏伴低丙种球蛋白血症231

九、先天性酶缺陷引起的B细胞免疫功能不全233

嘌呤5 -核苷酸酶缺乏伴低丙种球蛋白血症234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换酶缺乏伴低丙种球蛋白血症235

十、抗体缺乏伴丙种球蛋白正常或升高236

十一、有限性免疫缺陷237

第十六章 异常丙种球蛋白病242

一、概述242

二、单细胞系免疫球蛋白病244

轻链病245

重链病246

多发性骨髓瘤248

巨球蛋白血症252

特发性良性单细胞系丙种球蛋白病253

三、多细胞系丙种球蛋白病254

第十七章 原发性T细胞免疫缺陷病261

一、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262

二、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症266

三、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269

四、高IgE综合征272

第十八章 原发性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276

一、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277

二、腺苷脱氨酶缺乏症282

三、网状组织发育不全287

四、伴有Ig合成障碍的细胞免疫缺陷病288

五、伴有湿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缺陷病290

六、伴有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的免疫缺陷病293

七、伴有短肢侏儒的免疫缺陷病297

八、伴有胸腺瘤的免疫缺陷病299

九、阵发性淋巴细胞减少伴淋巴细胞毒素301

十、免疫耗损症302

第十九章 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308

婴儿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09

一、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09

家族性重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10

周期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310

中性粒细胞减少伴胰腺功能不全311

二、吞噬功能不全综合征313

慢性肉芽肿病313

Chediak—Higashi综合症317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319

髓性过氧化酶缺乏症320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321

吞噬促进因子缺乏症321

Job氏综合症322

结合性肌动蛋白缺乏症323

第二十章 原发性补体缺陷327

一、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329

二、C1q缺乏症331

三、C1r及C1s缺乏症332

四、C2缺乏症333

五、C3缺乏症334

六、家族性C5功能缺陷335

七、其他补体组分的先天缺陷336

八、补体的获得性异常337

自身免疫性疾病337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338

肾小球性肾炎338

异种移植排斥反应338

第二十一章 继发性免疫缺陷状态340

病毒性感染341

一、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不全341

细菌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不全344

原虫、霉菌、蠕虫类感染所致的免疫缺陷345

二、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度348

三、蛋白质的异常丢失351

四、恶性肿瘤352

五、慢性肝肾功能不全355

六、代谢性及内分泌性疾病356

肾上腺皮质激素357

七、免疫抑制药物357

细胞毒性药物358

抗菌素类药物359

八、麻醉及外科手术361

九、胸导管引流术362

十、脾切除362

十一、衰老367

老年期的免疫状态367

衰老所致的低免疫状态与疾病368

家族史372

一、病史372

第二十二章 免疫缺陷性疾病的临床诊断372

母体妊娠史373

发病年龄与性别373

既往史374

二、临床表现374

三、体格检查376

腺样体377

骨骼系统的X-线检查377

脾脏377

胸腺377

四、X—线检查377

肺部X-线检查378

消化道造影378

慢性肉芽肿病的X—线所见378

五、血液细胞学和活体组织检查379

外周血象和淋巴细胞计数379

骨髓检查381

淋巴结活检381

直肠粘膜活检382

胸腺活检383

第二十三章 免疫缺陷病的实验诊断384

一、B细胞免疫缺陷的实验室检查384

免疫球蛋白的测定384

EA玫瑰花形成试验387

EAC玫瑰花形成试验388

细胞膜表面Ig(SmIg)检查388

免疫球蛋白的代谢率测定389

血清转钴胺Ⅱ(TranscobalamineⅡ)测定390

淋巴细胞嘿呤转化酶测定390

特异性抗体效价测定391

二、T细胞免疫缺陷的实验室诊断393

T细胞计393

T细胞亚群测定395

K细胞测定398

迟发性皮肤超敏试验399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400

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402

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LAl)403

淋巴细胞毒性试验404

三、围产期免疫缺陷的实验室诊断405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MLC)405

羊水细胞的免疫学和染色体检查406

新生儿脐带血免疫学检查406

新生儿期免疫状态的检查406

四、吞噬细胞功能试验407

Rebuck皮肤开窗试验408

中性粒细胞趋向性试验(体外法)408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试验408

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试验409

E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409

髓过氧化酶(MPO)检查410

NBT还原试验(定性法)410

定量性NBT试验412

五、补体缺陷的实验室检查412

血清总补体测定412

血清中各单一补体组分的检测413

六、溶菌酶测定415

平血测定法415

比浊法417

第二十四章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421

一、宫内感染的预防和遗传学预测421

二、预防感染和一般支持疗法422

饮食方面423

抗菌素的应用424

免疫缺陷病忠儿的预防接种问题425

三、丙种球蛋白426

四、高效价免疫球蛋白428

五、血浆疗法430

六、先天性酶缺陷的补充疗法431

七、骨髓移植432

组织相容性配型与供者的选择432

操作步骤和方法436

判断移植是否成功的根据437

骨髓移植后的并发症437

八、胚胎肝移植440

九、胎儿胸腺移植441

十、胸腺素443

胸腺素的生物化学性状及作用444

胸腺素治疗免疫缺陷病的临味研究446

十一、转移因子449

转移因子的性状和作用机理449

转移因子的制备450

转移因子的适应症451

转移因于的使用方法和副作用454

十二、免疫核糖核酸454

十三、左旋咪唑458

LMS对宿主免疫功能的影响459

LMS的免疫药理学研究460

LMS的临床应用461

LMS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64

LMS的作用机理465

十四、其他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466

卡介苗及其提取物466

多糖类467

厌气棒状杆菌类467

海藻酸钠467

十五、中草药4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