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仿佛居士说慧能禅【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仿佛居士说慧能禅
  • 仿佛居士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团结出版社
  • ISBN:780130989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慧能(638~713)-传记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仿佛居士说慧能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仿佛丛书》自序1

编辑者按语1

编辑说明1

第一部 仿佛与慧能1

仿佛先生是学有传承的道门中人1

有人认为仿佛先生是道门中人,是外道!6

说先生不懂佛法,是指先生不懂佛教的科仪法事和仪规!10

我觉得你最好还是皈依佛门15

把“功德箱”改成“福德箱”16

历史上,佛家与道家确实有过多次辩论18

科仪法事是教派产生的,与禅的内涵一点关系都没有19

“慧能”和“惠能”20

现有史料没有关于慧能习武的记载;我之所以这么写,当然有我的根据21

历来的弘法大师都是多才多艺24

写《慧能大师传》的起因是讲课的需要26

动笔之前的考证工作是成书的一个关键所在27

我写《慧能大师传》,应该说是因缘和合而成。我不是文学家,我也不是在写小说29

我是进入了一种境界写的。我在描写的时候是一种自然流露31

书里的有些描写,修行的人比较容易体会,很多感受,应该说在境界中是常有的34

在自然之中,各种生灵都在比势力。修道的人,就是修力量36

一个平常的人之所以平常,不是他本身平常,而是对世间来说他很平常38

历史从来只对人世间的成功者露出笑容。而道不在世间39

宗教需要神秘性,应让世俗与宗教之间有一定的距离41

书中涉及了一些神通境界,实际上,这不过是展示一下人类感知功能的全貌。我在书中主要是讲道,神通法术只是它的一个组成41

人之所以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念头,这与他的气脉有关系43

婴儿的境态是一种特殊的境态,只要你在这种特殊境态里不迷,就是禅定境界44

天地赋予人的灵慧,对于人来讲是不可选择的45

道虽惟一,了则非一,依稀之间,恍惚相似47

一个真正悟了道的人,他是不会有丝毫怀疑的47

修佛修道,并不在过去。佛家有句名言:但求当下心安。这句话很重要、很重要51

世俗间的人只能从世俗中悟道52

修行人也有自己的习惯、兴趣爱好53

成道没有模式53

世俗的完美,跟道没有关系。道以道行相亲,俗以德行相亲。能不能入道,还在你自己54

慧能是佛门六祖,他怎么还哭呢——这就是直心55

龙究竟是古人杜撰出来的,还是真有其事57

道是平常的。慧能是一个很普通的人58

对没有“地狱”观的人,我说有“地狱”;对有“地狱”观的人,我说没有“地狱”60

“天堂”和“地狱”就在你的自性上。修行人就是要在自性上不迷63

来什么我都不恐惧,“天堂”、“地狱”对我都没意义——修道修什么,就修这个;如来修来修去,就修这个63

念动欲生,欲动贪生,贪则业生,业则系生,所以把你牵进各种境界,轮回不已,世世沉沦64

所谓玄机,是指的先天意根的功能。后天意根是感知性的,落时空境界;先天意根是觉知性的,在这个境界中时空是假像67

所谓的预言,一种是阳六根的感应,另一种是后人的附会68

人类的知解中,还有很多奥秘。悟道的人,不等于无所不知69

无上智,或知解无碍69

历来弘法之人必须悟道,而悟道之人未必能弘法70

传法之人在世间要历练。你必须变成一颗鹅卵石,八方都碰不到71

智圆而行方——修行人的思维与世俗的不同72

打得走的不是你的婆娘,赶得走的不是你的学生73

成道了,也不是“一劳永逸”了,也还需要不断地磨炼74

诸葛亮的心量不够宽,所以他就只能得三分天下76

秦始皇骑脚踏车78

这些人物是我造的、但又不是我造的79

“紫气东来”80

世界,是一个复重性的世界存在82

世界,是一个复性的世界。精神世界的存在就更复杂82

慧能之所以成为佛门的禅宗六祖,这只能说是天意83

天衣无缝,自然天成84

因为人的心性不一样,当来的地方不一样85

慧能的成道是“无师自通”的86

慧根智性,无上妙明,得之于人,成之于天,悟之在人,启之在天88

因果有现实世理性的和宗教教理性的两种90

一个人立身处世,要正确地看待钱财92

富家败在钱上,贵家败在权上92

宗教所讲的因果对不对呢?对一半93

为什么要给六祖立一个“跏趺相”?94

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就是吃饭、拉屎、睡觉95

第二部 仿佛与禅心97

禅,要在:触之通,觉之解,证之得,悟之省,参之明,通之贯98

慧能当年参悟、透破的时候,是在“本”上转,不是在理上转。但是大多数参禅的人,总是想沿着理走98

虽然都叫禅、都叫道,但是,却有高、下、凡、圣之别99

用俗道看圣道,所以差得太远101

“万象”在“我”,都可以喻“道”。但是,你却开始分别了——就是因为你的这个“见”102

一般的人都落在常见上,这不是他愿意落,而是他无法突破这个常见。越是觉得自己聪明的人,就越是要有一个观点104

如能谈到知不知“道”,那你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了105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可以看出神秀已经在见性与不见性之间106

达后随冲口,无非般若音108

历史上那么一个生机勃勃的禅宗怎么沦落为人见人厌的“口头禅”了呢?禅的内函就是被“玩”掉了108

悟到最后,你这个生命和你一点关系也没有110

机机机,得来是个屁110

禅必须流行,不然就成了死禅111

人从桥上过——桥从人上过112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形成了很多常见,人们都被常见给捆住了116

所有固定的法、固定的见解、固定的规律,都是人形成的,并不是天定的,并不是这个世界强加给你的118

“断”跟“常”刚好相反。断见即不是、不可能120

这个自序就是我给众生读这本书的一把钥匙128

尽情都说了,只恐信不及130

禅之为物,无处可见,亦无处不可见,无物可得,更无物不可得也132

自然既不神秘,也不平常。神秘或平常都是人见133

众生有心,众生着法,所以佛要讲法135

从自然来讲,道很平常,对世俗来讲,道不平常。所以老子要说“道可道,非常道”137

如果你真的认为“道”有这么一条路,那么这条路就真的会有,你越想走,它就越长,你觉得它远得到不了头,你就永远到不了头138

“狗急跳墙”——那时已无“墙”可跳。如还有“墙”可跳,你就永远也跳不过去,不管你能跳多高,“墙”都会比你高,你永远也跳不完,跳过一道,总还会有墙堵着你139

生为虚生,灭亦假灭,降心为苦,愚心为乐,牵蒙为欲,执有为迷——你是怎么进来的,就应该怎么出来139

道者向内看本来。整个天地的奥妙全在我的本知上,我全明白了141

明白的是不明白的,不明白的是明白的145

蚯蚓也许更不会学仙修佛,而祈成道,最后成一个大觉蚯蚓佛146

可怜!天地给人本就设了一个套,而人又不断给自己设套147

所谓究竟,是人讲的,是佛对俗所讲的149

真是这样,那么人类便是天地设置的道工150

这就是六根识知之所限,也是天地对人类的一种保密154

应该说人类的智慧在不断地积累,从整个生命来说,它在升华155

其实众生最大的碍是人类形神自己155

《慧能大师传》就是帮助悟道的人透破的157

当其机则有禅,当其禅也有机158

禅,是从人的内心出来的。你的心就是禅159

万物是平等的,人不需要依靠谁就可以觉悟160

人之所以能够改造世界,是因为在人的境界里生活,改造的也只是人的世界160

生命本来平等,本性本来一体161

无数生命的平等,体现在它们的神性上。既然神是同一个,没有第二个神,所以上帝是我,但上帝又不是我。因为是,所以不是;因为不是,所以是162

能进入这个境界,你就进入了一个特定的境界,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有人162

真性为万有诸虚之本,虚与实对,故名实性,能住此性,便境同诸佛,故曰:“见性成佛”163

明心见性,不落对待。佛法千张纸,剥尽加万层167

只有进入如如之境,你才能进入证道的根本境界169

成佛只是一个假说170

圣者见心是圣心,俗者见心是俗心172

心,历来便是人类悟证思维的关钥173

直心为性,曲心为智173

若要行直心,就当破万执174

慧能开了禅宗顿悟禅以后,禅宗才名震朝野176

谈禅的人有千千万,千千万都在门外边——因为他是在有界看禅,落入有相禅178

世法中之善恶,皆业根之因缘,故无悟时皆有别,悟证时则皆无别,以本性不受故180

当此则真,已过则假。你要想听一个绝对的真话,永远也不会有。真假、是你心里的一个执181

修行的人,往往注意修为的形式,而忽略了觉、悟。参禅不坐,神同圣行,坐不参禅,形同凡行182

所有的法,都是针对某一个人的——因为你有这样的执着。众生有执,佛才说法182

无上之法,本即无法。凡所能悟,亦皆是法。故《金刚经》云:实无有法183

道不需要老师。凡是能学会的,都跟道没关系183

一从会得哑巴语,笑看经文不是文184

《慧能大师传》也是一朵金波罗花185

人为什么要求道——茫茫四海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187

这就是我们要走的路——如来当年的路189

得道的人,得到的是整个宇宙,失去的是人生短暂的不自在190

有时候我就给病人讲要“爱病”:因为病也是一种生命境界啊191

在有界不可能臆推不生不灭的境界195

所有的生命都是一体,生生不息,不断升华196

在天地面前,没有罪和功的概念。功与罪都是人见197

善恶、业力,都从境界中来,也在境界中显现200

说有鬼神和没鬼神都错了,说有业力和没业力、有因果和没因果也都错了。其实,人的所有问题,都落在自心上,何止是鬼神201

我做的事,跟我的本性没关系——跟本性无关,跟悟性相关,悟到什么程度,就还到什么程度,解到什么程度201

没有善和恶这两端,那么他成道啦203

世俗往往是以善恶端见来立教。修道就必须破掉这些端见205

静悟的这个“静”,指的是不要让世间的欲念和情绪来干扰207

为什么当局者迷?因为当局的人总是带着情感来思考和处理问题207

“一日三省吾身”,并不是说我在检查我自己,而是说我在看“你”208

悟,须用圣心。凡落在得失、已知里面,对你的悟都没有意义209

悟,要用本性的本知本觉、先天的先知先觉,而不要用后天的思维知觉210

这个有无,就是我们参禅最要紧的基点211

我生不落端之心,就是静悟的境界212

道和魔一层纸,只要不是你自己悟的,是他来告诉你的,这就是魔213

道不能给予,你不能希求任何人给你这个道214

参禅,要用本心参,要参自心,而不是参客心214

《慧能大师传》的这些比喻性表达,是我的道情的自然流露。如果让你悟了,那是最好的表达;如果不能让你悟,那就不是好的表达216

为什么人不知道“我”?因为人的知解是向外的,不向内217

由灵而生明,由明而生智,所以,灵明产生智慧知解217

人类的一切学问都是由执着形成的。我不通过你,我没法认识我。可是当我认识了你的时候,这个你就已经把我捆住了,我没法知道我了218

每个人都得走他自己的路。你要照释迦牟尼那样走,你永远也走不通218

酒、色、财、气、名、位,是阻碍入道的障碍,但它也是道219

佛设三十二相,是为应俗。法落世间,就要按世间的规律来办220

悟,既不在俗、也不在圣、也不在道。你不要试图用任何框框去套它,不要把它理解成是一种思维221

我不是用文字来表达的,要能够感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222

斗机锋时候,碰击是连贯的,斗得相当激烈,为的是让你冲上去,就这样在这种波浪中被推上来的——这就是我当年的境界223

如是——你心里知道,够了,不要说出来。说出来的,全是假的223

迦叶笑一笑,够了!慧可不笑,站在那儿一句话不说,也够了!你能圆明无碍,如盘走珠,见见不落,这就叫智慧见224

《慧能大师传》是与性灵的火花碰击。这种感觉,就是真正的禅225

第三部 非常与平常227

你看那条狗在这个自由的时候,它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价值的,它的价值是主人给的227

你被这个社会套上了,社会成了你的主人,它牵着你,让你这样,让你那样,然后再给你奖赏或者惩罚,你因此而确认自己的价值228

欲望和情趣,这是拴住人生命的两根鼻头绳。如果你能不受这两个东西牵绊,这就是道228

我明白了这个套是怎么回事,这个套就套不住我了,我就从套里出来了,这就是禅230

我心不牵,谁能牵我?这就叫游戏红尘。一个囚犯在监牢里会非常痛苦,如果被关的是一个演员,尽管他演得比囚犯还真,但是他知道这是游戏,所以他没有痛苦230

以执破执,必落其执。你破掉一切执,一切执都在等着你——人无往不在境界之中231

破、透、有、碍——这就是悟道的标志232

我们所有的知解,都是世俗强加给我们的,而且它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233

后天的知解全是外来的,不属于我的本知,而是染知。没有染知,我也就不知道我的本知233

见性还在俗界,因为我是用俗来见的,但证性不在俗界234

道者的独立自在与常人的独立自由234

群体生活产生规则236

生命属于自然,规则在于社会236

后天的自然中,蕴含着不自然,蕴含着反自然,也蕴含着人类的无奈237

修道的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这个天地世界,这出闹剧,我看得清清楚楚238

常人的角色是固定的,而对一个悟道的人来说,他在当局的同时,就在旁观239

迷的人,他带上了情感,带上了各种得失观。不迷的人,荣辱和得失跟他没有关系,能够充分地运用他的智慧来做这件事,于是这就成了一桩智慧的游戏240

本性参识神:他在自参的时候,他的我就分成了我和你。再向上,就是真性的性灵和识神的关系了240

向俗我已经看完了,为什么我不背过身来呢?这时,你会发现,那里还有一大片天地241

修道的意义,没有意义之中的意义242

向俗无路,何不背之;向道无形,何不证之242

生命的光辉要向俗发挥245

真正的价值就是自在。由自在产生智慧,由自然产生自由245

不生不灭的境界,“能婴儿乎”的境界,就是天地的生命价值所在246

修行人的各种欲望都是齐全的。他与常人差别的关键就在于:这些欲望不足以牵他。有欲与无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个问题上,道和俗于体不悖,而于用有悖247

道者既向道、又向俗;俗者只向俗、不向道。一个明心向俗,一个迷性向俗248

菩萨为什么称觉悟有情呢?喜怒哀乐悲恐惊,七情全部向道;七情都在性上,而且情比识更近249

孝道是一种世间的定义,而且越来越成为一种表演251

定力,就是指心不被牵,指我的心能够自主。不为得失所动,这就是定力252

以心会心,以心印心254

“能婴儿乎”的境态就是有知无念的境界255

小孩子为什么可以看到成人看不到的东西?可见这是一个大千世界,就看你在这个大千世界中走到哪个角落去了257

比如在冬至时,他就迎着天地一阳升起的时候,他的神借着生气出去258

佛证到那个境界以后,他就发现大千世界本来就不存在。见性跟成道是两个概念。这个见性的境界,还在有界258

阴阳六根被废止了,就用本性的本知来感知了,所以佛就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259

用慧眼看的时候,他发现了大千世界,有无数层次的生命。而进入佛眼境界的时候,他看到整个宇宙全是空的,本来就没有260

一微尘中有三千大千世界,无穷大和无穷小是一体260

我们的生命是综合性的生命。世间万物,皆是如此,皆是因缘和合而成261

站在修为的立场上看,任何宗教,当它形成自己固定的教义的时候,它距离当初、那个本来已经很远了261

人类有了“悟道”这两个字,反而把人给误了。因有人跟他说悟道怎么样怎么样,于是他就老去想那个道、老想那个悟、那就糟了262

人之所以能够悟道,是因为他自己本来就可以成道,不需要你去度他。道本身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关键的问题在于知263

成道的境界没法说出来,能说出来的都在有界。越是能说出来的,就越是低的264

阶是人定的,修行无阶,证道有阶264

成道在先天,证道在后天。所谓印证,是用后天的心来证你先天265

成佛是我见。一个透破了有碍的人不需要我见,也不需要你见,总之,他没有人见266

如果众生都能看到你成佛啦,那你是皇帝。众生承认的佛在俗界,共实是教主266

神通跟真正的大智慧是两回事。成道的标志是:你得破掉一切有碍267

透破有碍,就没有阻碍了。为什么叫道呢。——道,就是通267

大道不以神通度人。所谓道与魔的最大差别就在于:道行世间的时候,它用道来度你,它化成理来跟你说,而魔用神通,它用神秘来迷惑你。凡是着神通相的人,就容易入魔境268

着神通都落在私欲上。用神通做事,用神通攫名取利,你自己的心性污染了,你要向道就很困难了269

缘合、境合与心合。一个执着于神通的人,他的根本问题还是有碍270

人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他所处的境界271

“佛”这个名相,跟释迦牟尼的证果毫无关系272

真成佛的不讲成佛。凡是说自己成佛的人,他都是把佛这个假名272

当成了一个真相,这时候他已经迷了。诸佛有我,即非诸佛,惟人有我,是乃为人272

有人对我说:我见性了。我就列问:谁见性了?如果落执,那你没见性274

如果你感觉“我大彻大悟了”,那不对,那就危险了274

如果你能够入一切境而不迷,出一切境而不惑,破一切执,真正透破一切,这就叫透破有碍。其实,一切本来就不需要你透破,一切本来也没有碍着你。只因一切成为了你的名相,成为了你的执,才需要你透破275

佛家所说的三身相:法身、报身、化身275

人的所有存在,全部是六根的表现276

凡是讲光色的,只要你是用六根描述的,我不管你是哪门哪派,也不管你把自己说得多么高深,你的境界就在佛之下277

佛讲三光,为方便度人。果位的标准:在阴六根内,属于初级果位;在阳六根内,属于中级果位;超出阳六极之上,属于高级果位;再上面,是佛的果位278

曹溪路是顿悟禅的根本278

过重关跟戒律没有关系。过了重关,马上就进入自在境界;进入自在境界,各方面的智慧就都来了279

“重关”的意思就是碍,一个欲望,一个执着,这两个关口279

如果你到了本性大定的境界,那么阴阳六根必须破掉280

关于《僧俗辩语》那篇文字的缘起真相280

人的思维、大脑的智慧,也是积累的281

阴阳六根的学说,是衡量道的一个很好的标准281

参禅之要,妙在悟心,悟心之法,不可断性。但是禅门的法,只有两边,没有中间282

但是太极门把中间补上了,但这我们还没有公开282

任何境界里都有禅,又都不是禅。能够自行其道的,叫入门;能够自证其道,叫得道283

你必须息灭阴六根的作用,才能进入初禅。而阴六根的作用是一层一层灭的,不是一根一根灭的283

法无定法。从阴六根透出去,透破阳六根,然后再往上走,这是人类惟一的成道的方向284

法无定法。能使人圆融的,是上法;使人落执的,是下法。本来无法,最后你觉得:我没学到什么,只学到一点:破执。这一点是最难的284

在“天堂”待久了、腻了,说不定你就会想去“地狱”旅游观光一番287

所有宗教讲的神说的话,那不是神说的,都是人说的287

凡诸有相,皆是虚妄,这是就总体而言。但是,对各个具体的境界,没有虚妄。所有的存在都是境界性的存在288

人所有的法力,说穿了,都是一个心性的问题,都是心性和心力的运用问题289

我们说有界,那是不得已而分开说的。其实,三界一贯、三界一体289

对修行人来说,我的智慧是用来鉴察和明识世间事的,不是用来欺骗世间的。直心与曲心的差别就在这里290

能否取直心,就在第一念。一个真正悟性的人,他就用第一念,即于第一义而不动291

诸佛有种,诸缘有因292

你的六根越是发展下去,知识也就越多,理解也就越多,而你的执着也就越多,你的贪欲也就越多,越是“背道而驰”293

人的第一个本,就是婴儿;再往前的本,是先天的本。把六根的知解、贪欲慢慢去掉,才可能逐渐逐渐退回到婴儿本来的境界,也就是有知无识的境界。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293

佛者,觉也,觉悟自性,我他同体。敬我之佛,即他之佛,敬他之佛,即我之性294

一朝了得应无住,滴水瞬间与海同295

关于《慧能大师传》的“续集”——我不打算写了296

慧能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他无师自通、悟证大道的那个过程。我写慧能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最自然、最本来的道做一次完整的演绎296

禅宗以后的发展,全是不断地重复。再演下去,枝叶就会把主干挡住297

亲自把着手教出来的绝不是好学生,真正的好学生是他自己走出298

你进入自然,你就能成道,这就是老子讲的道法自然,以天地为师。真正的老师是天地自然298

“金刚琉璃体”与“紫金琼玉身”299

凡是不腐烂的东西都有一些特点:第一,它跟天地是一体的,第二,它是运动的300

生命的存在是多样化的。形式的结束未必代表本质,本质的结束302

也未必代表形式302

看问题的时候,不要凝固地看,凝在一个点上,往往就把自己给局限了302

大道全凭静中得,不管你什么宗教、或者门派,你只要宁静,你照样能进去304

人类的生命中间确实有很多奥秘。我们在看到它神秘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平常305

平常和神奇落在两端,显然这都不是我们的道306

我写《慧能大师传》,是要给世人留下一个无为得道的标准。本来没有老师。参师训是自考,首先是否定自己307

我们现在达到的境感是前人所没有的308

善写书者,不如善读书者。读这本书的关键,就是慧能的道、他的本来309

雨打甘露落性宫。我们的道,可道,非常道。这个道,不是常道,你不能用知解去理解它309

参禅不能落在实处。这个,不是!那个,也不是!我说的这个,还不是。让你所有的都不是。而是的那个呢?我没有跟你说,你自己去找310

本性忽开忽闭,在不用思维的自然状态下,心识与性源是前后相通的,讯息过来就直接打到本源上去了,而一用心识,意念的屏障就出现了——我这个比喻已经很形象了,因为我当年就是这样过来的311

直心是道场——这句话,是慧能功夫的“点睛”之处、是他的“点石成金”之句。以直心读《慧能大师传》,就是道场311

凡夫身外求,我佛性中留。离我觅真佛,犹如水泡收3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