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体机能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程伟,郭明广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93501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人体-机能(生物)-专业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体机能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2
一、生物化学的概念2
二、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
上篇 生物化学2
三、本篇简介3
第一章 蛋白质的化学4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4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4
二、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4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5
一、肽键与肽5
三、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二、三、四级结构6
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6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9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及等电点9
二、蛋白质的高分子性质9
三、蛋白质的沉淀10
四、蛋白质的变性10
第二章 核酸的化学12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12
一、核酸的分类12
二、核酸的基本成分12
三、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14
一、核酸的一级结构15
二、DNA的二级结构15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15
三、RNA的结构与功能17
第三节 几种重要的核苷酸18
一、ATP,ADP18
二、cAMP,cGMP18
第三章 酶20
第一节 概述20
一、概念20
二、酶促反应的特点20
第二节 酶的结构与功能21
一、酶的分子组成21
三、酶原及其激活22
二、酶的活性中心与必需基团22
四、同工酶23
第三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23
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24
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24
三、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24
四、pH值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25
五、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25
六、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25
第四章 维生素28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28
一、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29
二、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29
一、维生素B1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30
三、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30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30
二、维生素B2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31
三、维生素PP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31
四、维生素B6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31
五、维生素B12与叶酸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32
六、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32
第五章 糖代谢35
第一节 糖的分解代谢35
一、糖酵解35
二、糖的有氧氧化38
三、磷酸戊糖途径42
二、糖原的分解43
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43
一、糖原的合成43
第二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43
第三节 糖异生44
一、概念44
二、糖异生途径44
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44
第四节 血糖44
一、血糖的概念及正常浓度44
二、血糖的来源和去路45
三、血糖浓度的调节45
四、高血糖和低血糖46
二、特点48
一、概念48
第六章 生物氧化48
第一节 概述48
第二节 呼吸链49
一、概念49
二、呼吸链的组成49
三、呼吸链中氢和电子的传递50
第三节 ATP的生成51
一、ATP生成的方式51
二、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52
一、分类55
二、生理功能55
第一节 概述55
第七章 脂类的代谢55
第二节 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56
一、三酰甘油的水解56
二、甘油的氧化分解57
三、脂肪酸的氧化57
四、酮体的生成及利用58
第三节 三酰甘油的合成代谢60
一、合成部位60
二、合成原料61
第四节 胆固醇的代谢61
一、合成部位与原料61
第五节 血脂62
一、血脂的组成和含量62
二、胆固醇的转化62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与生理功能63
三、高脂血症与高脂蛋白血症65
第八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66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66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66
二、蛋白质的需要量66
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67
第二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67
一、氨基酸代谢概况67
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67
三、氨的代谢69
四、α-酮酸的代谢72
第三节 个别氨基酸代谢73
一、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73
二、一碳单位的代谢75
三、含硫氨基酸的代谢76
第九章 核酸代谢78
第一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78
一、嘌呤核苷酸的分解78
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78
第二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79
一、基因79
二、遗传信息的中心法则79
第三节 DNA的生物合成80
一、DNA的复制80
二、反转录81
一、转录的概念82
二、转录的原料82
三、模板链82
第四节 RNA的生物合成82
四、参与转录的酶83
五、转录过程83
第十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85
第一节 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85
一、mRNA85
二、tRNA86
三、rRNA86
第二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基本原理86
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简要过程87
一、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87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与医学90
一、分子病90
二、抗生素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90
第十一章 肝生物化学92
第一节 生物转化作用92
一、生物转化的概念92
二、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92
三、生物转化的特点及生理意义93
第二节 胆色素代谢94
一、胆色素的概念94
二、未结合胆红素94
四、胆红素在肠道中的变化95
三、结合胆红素95
五、血清胆红素及黄疸96
第三节 胆汁酸代谢97
一、胆汁97
二、胆汁酸代谢与功能97
第四节 常用肝功能试验及临床意义98
一、血浆蛋白质测定98
二、检测血清中某些酶的活性变化99
三、胆色素测定99
一、参与形成骨骼100
二、钙离子的生理功能100
第一节 钙、磷的生理功能100
第十二章 钙磷代谢100
三、磷的生理功能101
第二节 钙、磷的吸收与排泄101
一、钙、磷的吸收部位101
二、钙、磷的吸收形式101
三、影响钙、磷吸收的因素101
四、钙、磷的排泄102
第三节 血钙与血磷102
一、浓度102
二、存在形式102
三、钙、磷浓度的乘积及意义103
二、成骨作用与钙化104
三、溶骨作用与脱钙104
一、骨的组成104
第四节 钙、磷与骨的关系104
第五节 钙磷代谢的调节105
一、甲状旁腺激素105
二、降钙素105
三、1,25-二羟维生素D3106
第十三章 酸碱平衡107
第一节 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107
一、酸性物质的来源107
二、碱性物质的来源108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108
一、血液的缓冲作用108
三、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111
二、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111
第三节 判断酸碱平衡的生化指标及其意义114
一、血液pH值114
二、血浆二氧化碳分压114
三、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115
四、缓冲碱115
五、碱剩余和碱缺失115
实验部分117
实验一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117
实验二 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19
实验三 血糖测定(邻甲苯胺法)121
实验四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赖氏法)123
实验五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酶法)125
附:教学大纲126
第一章 绪论132
下篇 生理学132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33
一、新陈代谢133
二、兴奋性133
第二节 机体与环境135
一、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135
二、机体与外环境的和谐平衡136
第三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136
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136
二、人体功能的调节与反馈138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和受体功能140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40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140
二、细胞膜的受体功能143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43
一、静息电位144
二、动作电位145
第三节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148
一、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148
二、骨骼肌的收缩机制149
三、骨骼肌收缩的形式150
第三章 血液152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152
一、血液的组成152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153
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154
第二节 血浆154
二、血浆渗透压155
第三节 血细胞156
一、红细胞(RBC)156
二、白细胞(WBC)159
三、血小板160
第四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161
一、血液凝固161
二、纤维蛋白溶解165
第五节 血量和血型166
一、血量166
二、血型166
第一节 心脏生理170
第四章 血液循环170
一、心脏泵血功能171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76
三、心肌的生理特性179
四、心音和心电图183
第二节 血管生理185
一、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186
二、静脉血压与血流190
三、微循环192
四、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194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96
一、神经调节196
二、体液调节200
三、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202
第四节 器官循环202
一、冠脉循环202
二、肺循环203
三、脑循环203
第五章 呼吸205
第一节 肺通气206
一、肺通气的动力206
二、肺通气的阻力209
三、肺容量与肺通气量211
一、气体的交换213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与运输213
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215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217
一、呼吸中枢217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218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221
第一节 口腔内消化222
一、唾液及其作用222
二、咀嚼和吞咽222
第二节 胃内消化223
一、胃液性质、成分及作用223
二、胃的运动方式224
一、胰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226
二、胆汁的主要成分及作用226
第三节 小肠内消化226
三、小肠液及其作用227
四、小肠的运动方式227
第四节 结肠的功能229
一、结肠液及细菌的作用229
二、结肠的运动和排便230
第五节 吸收231
一、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地位231
二、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231
第六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234
一、神经调节234
二、体液调节236
一、能量的来源和去路238
第一节 能量代谢238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238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239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242
四、基础代谢243
第二节 体温244
一、人体的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异244
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245
三、体温调节247
第八章 肾的排泄功能249
第一节 概述249
一、排泄的概念与途径249
二、肾的基本功能250
三、尿量和尿的理化特性250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251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251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254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256
第三节 影响和调节尿生成的因素257
一、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因素257
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功能的因素259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261
一、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概念261
二、尿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261
三、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和保持261
一、尿液的输送、储存263
二、尿液的排放263
第五节 尿液的输送、储存和排放263
第九章 神经系统265
第一节 反射中枢265
一、突触与突触传递265
二、反射中枢的活动270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273
一、感受器生理273
二、感觉的投射系统及功能274
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276
四、痛觉278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279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279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281
三、小脑的功能282
四、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283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285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生理意义285
二、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递质与受体287
三、内脏功能的中枢调节290
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291
一、条件反射291
二、人类大脑皮质活动的特征292
三、大脑皮质的电活动293
四、觉醒与睡眠295
第一节 视觉器官297
一、眼折光系统的功能297
第十章 感觉器官297
二、眼感光系统的功能301
三、与视觉有关的几个现象302
第二节 位、听觉器官304
一、外耳与中耳的传音功能304
二、内耳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306
三、内耳前庭器官的位置觉和运动觉功能307
第十一章 内分泌311
第一节 概述311
一、激素的信息传递方式及分类311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312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313
一、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313
二、腺垂体314
三、神经垂体316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317
第三节 甲状腺317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318
三、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319
第四节 肾上腺320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320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323
第五节 胰岛324
一、胰岛素324
第六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325
一、甲状旁腺激素325
二、胰高血糖素325
二、降钙素326
第十二章 生殖327
第一节 男性生殖327
一、睾丸的功能327
二、睾丸功能的调节329
第二节 女性生殖329
一、卵巢的功能329
二、月经周期331
第十三章 衰老335
第一节 衰老的表现335
四、泌尿系统336
三、消化系统336
五、生殖系统336
二、呼吸系统336
一、循环系统336
六、内分泌系统337
七、运动系统337
八、感觉器官337
九、神经系统337
第二节 衰老的原因337
一、遗传因素学说337
二、环境因素学说338
第三节 延缓衰老的途径338
一、科学的饮食调养338
五、其他339
四、良好的精神状态339
三、合理的生活方式339
二、适度的体力活动339
实验部分341
实验一 刺激与反应341
实验二 反射弧的分析343
实验三 出血时间和血液凝固时间的测定344
实验四 ABO血型的测定345
实验五 人体心音的听取346
实验六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347
实验七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348
实验八 瞳孔对光反射和近反射350
实验九 视力测定350
实验十 色觉检查351
实验十一 声波的传导途径351
附:教学大纲353
热门推荐
- 736742.html
- 995504.html
- 595984.html
- 3197665.html
- 1993397.html
- 687767.html
- 2952164.html
- 321349.html
- 3271658.html
- 36352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66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25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42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99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96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49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95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75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00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8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