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时代潮流中的中国现代化【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夏振坤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出版社
- ISBN:754303175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暂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时代潮流中的中国现代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百年不懈的追求3
一、困惑与反思3
三个基本阶段4
我们学到了什么6
二、标准与价值7
目标与结构7
价值观评析8
马克思主义的现代价值观10
我们应有的现代价值观10
合群与自利的辩证统一12
三、思路与方法13
兼容并蓄别立新宗13
从三个比喻说起15
国情概括18
防止浮躁倾向19
四、学风问题19
核心是科学良心22
如何理论联系实际23
所谓“科学化”的经济学24
五、学习西方25
一分为二25
取精去莠25
有的放矢26
综合运用27
六、本书的结构28
第一章 历史的殷鉴29
一、质疑马克斯·韦伯31
二、西方资本主义近代化并非普遍规律33
历史的偶然34
神权制约王权34
岛国与小国35
还有一种说法36
三、19世纪中国近代化迟滞的原因37
三因素论38
四、历史的殷鉴43
要大力推动“个性解放”43
要向前看44
坚持对外开放44
第二章 国际的经验45
一、殊途同归的原生型道路47
主要国家47
正面经验49
负面教训50
二、后熟型的封闭式道路52
畸形工业化52
恰达耶夫的悲观:制度障碍54
能不能避免:米格拉尼扬的看法56
极权主义与权威主义的区别58
三、步履蹒跚的拉美道路59
文化传统60
人种与地理的复杂结构60
过于轻率地抛弃旧权威60
四、“之”字形的日本道路61
脱亚入欧曲线救国61
仿效德国步入歧途62
民主补课惟美是瞻63
五、给我们的启示64
现代化的路径选择问题65
现代化与权威问题65
现代化与民主化问题66
第三章 东亚的启迪67
众说纷纭69
一、何谓“东亚模式”69
全面的概括70
二、争论的焦点71
政府与市场问题72
面包与自由问题72
汗水与效率问题73
外向与结构问题73
三、马克思主义的范式74
辩证观74
历史观74
制度观75
联系观75
四、辩证的评价76
成就与问题76
调整与前景78
不是万岁79
五、如何看待权威主义79
事出有因80
权威主义存在风险81
六、由权威主义向现代民主过渡82
政治现代化的条件82
经济现代化促政治民主化84
中间阶层的作用84
第四章 时代的新页87
一、知识经济辨析89
定义89
前景90
二、展现的特质92
商品特质93
劳动泛化93
报酬递增95
分工变化97
垄断新义99
供求关系101
独特性102
依附性103
三、中国现代化的新视角104
全方位的战略调整104
新型工业化的提出105
四、知识阶层的崛起107
老名称新本质107
崛起的条件107
新的属性109
拨乱反正110
五、发展的必要条件111
战略启动与自由创新之间的高度融合112
具有发挥“合能效果”(synergy)的能力114
适宜的制度安排115
有效的金融支撑118
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120
六、我国发展的对策121
基本国情121
发展对策123
机制创新126
第五章 全球化的格局129
一、福兮祸兮131
乐观论的基本观点131
怀疑论的基本观点132
悲观论的基本观点133
二、经济全球化的概念135
一个新概念135
四大表征136
定义137
三、经济全球化的误区138
全球化与经济增长138
全球化与就业139
全球化与互补139
全球化与贫困140
四、一分为二的策略142
认识问题142
策略问题145
五、在夹缝中奋斗147
既反对关门主义又反对新自由主义147
四大策略149
第六章 制度的选择(上)153
一、由经典到现实156
成就与危机156
预想与现实157
误解与曲解162
愿望与结果164
二、前苏联的失败165
是社会主义国家吗165
什么是苏联体制166
原因的集合167
如何评判戈尔巴乔夫170
三、休克疗法的命运171
内容与效果171
几点结论173
四、世纪的教训174
关于社会主义的目标175
关于民主化的基础175
关于改革的策略176
关于知识分子178
关于党的建设179
第七章 制度的选择(下)181
一、双重超越183
国家的超越183
公有制的超越184
二、几点反思186
绝对矛盾论186
绝对一致论186
神话先验论187
功能混淆论187
三、什么是社会主义188
一个观点三条原则188
制度的本质189
四、何谓“中国特色?”190
初级阶段191
权威主义192
文化烙印192
五、模式的设想193
人民民主的公民社会193
社会主义混合经济195
新社会市场经济196
有激励的福利制度197
民主的家庭198
开放的国家198
六、光明的前景198
第八章 开放的国家201
一、开放的现代化203
历史的教训204
现实的挑战204
他国的佐证205
二、开放的效益205
引进新的思想206
引入发展动力206
引进资本207
引进商品与服务208
引进制度209
三、开放的误区211
历史的负担211
认识的偏颇212
两个极端214
四、开放的险区215
过度的外向依赖215
肓目的金融自由化216
伙伴的单一化217
文化的两极化217
五、有效的开放218
开放的条件218
开放的策略220
渐进的开放220
第九章 农业的革命223
一、对象问题225
问题的重要性225
坚韧的惯性结构226
大染缸227
二、五十年回顾227
土地改革与农业恢复阶段(1949-1955)228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阶段(1956-1978)229
家庭承包阶段(1978-上世纪末)232
几点体会234
三、新阶段新问题235
世纪末的新形势235
面临的新挑战236
阶段的定性239
四、宏观:改弦易辙240
积极推进城市化逐步消除二元结构241
逐步由“农养工”过渡到“工补农”243
转变政府职能244
五、微观:制度创新247
创新的目标247
创新的主流249
创新的保障253
第十章 文化的重塑259
一、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冲突261
从两个人的争论说起261
让位于文化分歧262
世界秩序归根结蒂不决定于文化265
文化的反作用266
二、模式与文化268
文化差异与模式差别269
如何理解李光耀的变化270
东亚金融危机并非东亚模式的危机271
三、差异与出路272
两点说明272
主要差异273
三点启迪276
四、现代与传统277
现代化、传统与稳定278
儒家文化与现代化279
罗素的建议280
五、路径与重塑282
纳新的路径282
走积极融会之路283
主要参考文献287
后记295
热门推荐
- 1736781.html
- 210500.html
- 958576.html
- 1278025.html
- 3851359.html
- 945149.html
- 1906346.html
- 3083429.html
- 3267784.html
- 16304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56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60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59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76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21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17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46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4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84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