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药物动力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新编药物动力学
  • 郭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1390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84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605页
  • 主题词:药物代谢动力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药物动力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1

第一节 概述1

一、药物动力学的概念1

二、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1

三、临床药物动力学2

第二节 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2

一、速率过程2

二、隔室模型与非隔室模型5

三、基本药物动力学参数10

第三节 药物动力学研究步骤14

一、体内药物浓度测定15

四、药物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推测与结果评价18

三、药物动力学基本参数的计算18

二、隔室模型的嵌合18

第四节 药物动力学新进展19

一、群体药物动力学19

二、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学结合模型19

三、手性药物的药物动力学21

四、蛋白多肽类药物动力学21

五、Caco-2细胞模型在药物动力学吸收研究的应用23

六、中药药物动力学25

第2章 单室模型28

第一节 静脉注射给药28

一、血药浓度28

二、尿药排泄数据32

三、清除率34

一、血药浓度36

第二节 静脉滴注给药36

二、尿药排泄数据39

三、静脉注射与恒速静脉滴注同时给药40

第三节 血管外途径给药40

一、血药浓度41

二、尿药排泄数据45

第四节 多剂量给药46

一、多剂量函数46

二、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47

三、稳态血药浓度47

四、平均稳态血药浓度48

五、积累程度与积累系数49

七、负荷剂量50

六、达稳态浓度分数所需时间50

第3章 多隔室模型52

第一节 静脉注射52

一、血药浓度52

二、尿药排泄数据57

三、清除率59

第二节 静脉恒速输入61

一、血药浓度61

二、静注与恒速输入同时给药63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65

第四节 重复给药68

一、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68

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73

三、重复给药时体内药物量的蓄积76

五、间歇性静脉注射给药78

四、首剂量与维持剂量78

六、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波动程度81

第五节 隔室模型的判别82

一、作图判断82

二、用残差平方和判断83

三、用拟合度(r2)判断83

四、AIC法83

五、F检验83

第4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85

第一节 概述85

一、非线性药物动力学定义85

二、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85

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识别86

一、非线性吸收87

第二节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中的非线性药物动力学87

二、非线性分布88

三、非线性代谢91

四、非线性排泄95

第三节 Michaelis-Menten型非线性药物动力学98

一、Michaelis-Menten型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方程98

二、Km与Vm值的体内测定99

三、动力学参数的测定103

第四节 阿司匹林的非线性药物动力学107

一、阿司匹林及其代谢产物的肾脏排泄107

二、阿司匹林体内消除动力学的特点108

第5章 统计矩原理在药物动力学上的应用110

第一节 统计矩的基本概念110

一、K阶原点矩110

第二节 药物动力学中矩量的计算111

四、二阶中心矩111

二、一阶原点矩111

三、K阶中心矩111

一、零阶矩112

二、一阶矩112

三、二阶矩113

第三节 用矩量估算药物动力学参数114

一、生物半衰期和消除速率常数114

二、吸收速率常数114

三、清除率115

四、表观分布容积115

五、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和达稳态时间的预测116

六、生物利用度117

七、应用实例117

一、尿药排泄速率定义统计矩118

第四节 尿药排泄速率时间曲线的矩量118

二、应用实例119

第五节 统计矩在制剂体内释放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120

第六节 统计矩在缓释、控释制剂研究中的应用123

第七节 统计矩在体内外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126

第八节 统计矩在胃肠道转运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127

第九节 统计矩在药效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130

一、实验方法130

二、结果131

三、讨论133

第6章 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135

第一节 生理药物动力学的理论基础135

一、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的概述135

三、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基础136

二、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史136

四、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的优缺点137

第二节 整体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建立137

一、收集资料137

二、资料整理与模型建立138

三、物质平衡方程139

四、组织中药物浓度预测139

五、模型的验证与修订139

六、应用实例140

第三节 药物在组织中的过程141

一、药物消除模型及清除率141

二、分布143

三、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参数的来源144

二、异速增大方程145

一、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145

第四节 比例放大145

第7章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148

第一节 临床药效学简介148

一、什么是临床药效学148

二、给药方案及药物效应148

三、蛋白结合和药物效应148

第二节 药效指标的选择149

一、对药效指标的要求149

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药效指标150

三、心血管系统药物的药效指标150

第三节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研究151

一、药效学与浓度的关系151

一、药效学的几个基本模型152

第四节 药效学模型152

三、临床药效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52

二、药效学研究的重要性152

二、药效模型在体内药效研究中的应用154

第五节 药动—药效结合模型155

一、参数法156

二、非参数药效模型方法157

三、非参数药动-药效模型方法(扩展的非参数法)158

第六节 应用实例158

一、治疗妊娠高血压时硫酸镁的药动学-药效学模型158

二、美托洛尔对实验动物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药动—药效结合模型研究160

三、人体内药动学—药效学结合研究中的模型选择问题160

第8章 群体药物动力学理论基础与应用163

第一节 群体药物动力学163

一、引言163

二、基本概念164

三、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165

四、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165

第二节 NONMEM法基本原理165

一、数学模型165

二、实验设计167

三、数据收集169

第三节 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估算169

一、基本方法169

二、目标函数170

三、数据分析171

四、实例说明172

第四节 群体分析法的应用174

一、在常规治疗监测中的应用174

六、群体药效学175

五、生理模型群体分析175

二、特殊生理病理病人群体分析175

四、合并用药的定量化研究175

三、生物利用度研究175

七、新药开发和临床评价176

八、优化个体给药176

第五节 NONMEM程序简介177

一、组成177

二、运行环境177

三、NONMEM的安装178

四、使用178

五、NONMEM软件的新进展182

第六节 群体药动学的临床应用182

一、群体药动学与临床合理用药182

二、茶碱的群体药动学研究184

三、其他药物群体药动学研究192

四、群体药动学临床应用的步骤197

第9章 时辰药物动力学200

第一节 时辰药物动力学的概念200

一、节律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200

二、时辰药动学的机理和意义201

第二节 药物转运的时间节律202

一、吸收202

二、分布204

三、排泄206

第三节 药物生物转化的时间节律208

一、肝血流量208

二、肝药酶209

三、代谢物211

一、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药物212

第四节 时辰药物动力学研究的意义212

二、指导药物新剂型开发214

第10章 手性药物动力学221

第一节 手性药物的基本概念221

一、立体化学术语221

二、手性药物表示方法222

第二节 手性药物的药效学特点222

一、手性药物的三点作用模式222

二、手性药物的优映体与劣映体223

三、药物对映体的药理作用类型223

第三节 手性药物动力学特征225

一、立体选择性吸收225

二、立体选择性分布226

三、立体选择性代谢227

四、立体选择性排泄228

第四节 手性药物合理应用的临床意义228

一、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服用剂量229

二、临床合并用药及其相互作用229

三、病理、生理状态及遗传多态性229

四、手性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评价230

第五节 手性药物分离分析技术231

一、手性气相色谱法231

二、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231

三、高效毛细管电泳233

第11章 特殊人群的药物动力学236

第一节 肾脏病人的药物动力学236

一、肾脏功能的评价236

二、肾功能受损时药物的消除237

三、肾功能不全时药物剂量的调整238

第二节 肝脏病人的药物动力学243

一、肝脏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44

二、肝脏疾病对药物分布的影响244

三、肝脏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244

四、肝脏疾病对药物排泄的影响245

五、肝脏疾病对药物肝清除率(CLH)的影响246

六、肝病患者的用药调整247

七、实例247

第三节 孕妇及胎儿的药物动力学248

一、药物在胎盘的转运与代谢248

二、妊娠时母体药物动力学249

三、药物对胎儿的影响249

四、孕期用药对致畸的影响250

五、胎儿的药动学特点251

第四节 儿童的药物动力学252

一、吸收252

二、分布252

三、代谢252

四、消除253

五、实例255

第五节 老年人的药物动力学257

一、吸收257

二、分布257

三、代谢258

四、排泄258

五、实例259

二、药物代谢与药理作用264

一、体内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264

第一节 药物代谢的基本概念264

第12章 药物代谢基本理论与实验方法264

第二节 药物代谢酶及代谢途径265

一、药物代谢酶系统265

二、药物代谢途径266

第三节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273

一、内在因素273

二、外界因素274

三、药物代谢酶的诱导275

四、药物代谢酶的抑制276

第四节 典型药物代谢举例277

一、米帕明277

二、地西泮278

三、吗啡279

四、布洛芬280

五、普罗帕酮281

六、硝酸甘油283

七、罗红霉素284

八、左旋多巴285

第五节 研究药物代谢的常用方法287

一、在体药物代谢研究方法287

二、体外药物代谢研究方法288

三、LC/MS在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289

第13章 药物动力学中的应用软件292

第一节 常用药物动力学软件292

一、WinNonlin软件292

二、3P87(3P97)实用药物动力学程序293

三、DAS统计软件294

五、其他药物动力学软件295

四、PKBP-Nl软件295

第二节 3P87/3P97药物动力学程序的使用方法297

一、3P87/3P97使用方法297

二、3P87计算实例300

第三节 WinNonlin的使用301

第14章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305

第一节 生物利用度概述305

一、生物利用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05

二、生物利用度的概念305

三、需要研究生物利用度的药物307

四、生物利用度研究的程序307

五、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因素308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选择309

一、概念309

第二节 生物等效性309

三、实验设计310

四、生物等效性统计分析310

五、生物等效性的评估312

六、可以不作生物等效性研究的剂型312

七、应用实例312

第三节 常规制剂生物利用度研究313

一、生物利用度研究实验设计313

二、生物利用度研究中分析方法的建立和确证315

三、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316

四、生物利用度的计算316

五、研究结果报告内容及所需提供的数据317

六、应用实例317

一、单剂量给药试验318

第四节 缓控释制剂生物利用度研究318

二、多剂量给药稳态试验320

三、缓控释制剂的体内评价参数320

四、应用实例321

第五节 体内-体外的相关性研究322

一、体外溶出度试验322

二、释放度试验方法322

三、释放试验的介质与释放度标准322

四、药物释放曲线的拟合323

五、体内外相关性确证323

六、应用实例323

第六节 药物动力学研究的方法324

一、化学药品临床前药物动力学324

二、化学药品临床药物动力学327

三、新生物制品药物动力学330

第15章 中药药物动力学338

第一节 概述338

一、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338

二、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特点340

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340

四、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展望342

第二节 中药活性成分药物动力学344

一、生物碱类活性成分的药物动力学344

二、苷类活性成分的药物动力学348

三、萜类活性成分的药物动力学356

第三节 中药有效部位、中药单方及其方剂的药物动力学358

一、中药有效部位的药物动力学358

二、中药单方及方剂的药物动力学359

二、效应成分血药浓度法366

第四节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366

一、直接血药浓度法366

三、药理效应法367

四、毒理效应法373

五、微生物法及其他生物测定法375

六、研究实例375

第五节 中药生物利用度380

一、中药生物利用度的测定380

二、体外溶出度试验382

三、中药生物利用度测定应注意的某些问题383

四、影响中药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因素384

第16章 蛋白多肽类药物动力学391

第一节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生理处置391

一、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391

二、蛋白多肽的体内代谢393

三、蛋白多肽类的化学结构和化学修饰对其体内代谢处置的影响395

第二节 生物样品中蛋白多肽类药物的测定方法397

一、生物检定法397

二、免疫测定法398

三、同位素标记示踪法399

第三节 蛋白多肽类药物动力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401

一、蛋白多肽类药物动力学特点401

二、蛋白多肽类药物动力学的影响因素402

第四节 蛋白多肽类药物动力学实验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及研究实例405

一、实验研究应注意的问题405

二、研究实例406

第五节 某些代表性蛋白多肽的药物动力学413

一、胰岛素413

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414

三、干扰素416

四、水蛭素417

第17章 光谱与色谱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424

第一节 概述424

一、体内药物分析的意义、任务和特点424

二、样品的种类、采取与储存425

三、样品的制备—生物样品的预处理(分离、提取、精制)426

四、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428

五、色谱技术429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429

一、原理429

二、测定方法的建立431

三、应用与实例432

一、概述434

第三节 气相色谱法434

二、气相色谱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特点435

三、色谱条件的选择及应用实例435

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437

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440

一、概述440

二、高效液相色谱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41

三、柱切换技术446

四、手性色谱法446

五、HPLC法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446

第五节 其他色谱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452

一、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452

二、超临界流体色谱(SFC)452

三、色谱联用技术453

第一节 以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455

第18章 给药方案设计455

第二节 静脉滴注给药460

第三节 非线性动力学药物的给药方案461

第四节 肾功能减退的给药方案462

第五节 群体药动学给药方案464

第六节 老年人用药方案466

第七节 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468

第19章 药物动力学应用实例472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及抗心力衰竭药472

一、奎尼丁472

二、普鲁卡因胺474

三、普罗帕酮477

四、丙吡胺480

五、美西律482

六、妥卡尼484

七、胺碘酮486

八、利多卡因489

九、普萘洛尔490

十、维拉帕米493

十一、地高辛496

十二、洋地黄毒苷498

第二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499

一、药物概述499

二、分析方法500

三、药动学参数500

四、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502

第三节 抗肿瘤药504

一、阿糖胞苷504

二、5-氟尿嘧啶506

三、足叶乙苷(简称VP-16)507

四、长春碱类507

五、氨甲喋呤509

第四节 平喘药513

一、沙丁胺醇513

二、茶碱514

三、氨茶碱517

四、茶碱缓(控)释剂519

五、二羟丙茶碱519

第五节 抗癫痫药物520

一、安定520

二、苯巴比妥522

三、苯妥英钠524

四、卡马西平526

五、丙戊酸钠528

附录533

附录1 药物动力学数据分析方法533

附录2 估计式的统计学特征539

附录3 极大似然法540

附录4 高斯-牛顿迭代式的推导541

附录5 有关的几个假设542

附录6 拉普拉斯变换法在药物动力学中的应用542

附录7 药物动力参数表546

附录8 肝、肾功能低下时药物的t1/2和剂量的调整575

附录9 某些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参数578

附录10 常规监测药物的有效血浓度及采血时间581

附录11 药物动力学主要参数及意义5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