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10年世博会 创新与发展 2003/2004年上海发展报告【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王战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8084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15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博览会-影响-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上海市-2010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10年世博会 创新与发展 2003/2004年上海发展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图2
第一章 导论:形势和任务2
1.1 美国经济增长率2
第一节 世界经济在强力政策刺激下出现恢复,但复苏的持续性仍存疑虑2
1.2 欧元兑美元汇率的变化3
1.1美元汇率波动的国内外因素分析3
专栏3
后记3
1.3 近期美国失业率变化4
1.2 美国的金融体系5
第二节 国内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平衡增长的难度显著加大6
1.4 全国工业经济月度增长率6
1.3 从购买力平价看人民币汇率升值7
1.4 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出口增长的威胁进一步增大8
1.5 上海的贸易救济监控预警信息系统10
1.5 全国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率11
第三节 上海经济面临新的形势,发展思路必须务实创新12
1.6 中国与世界博览会14
第二章 世博会:上海创新发展的新抓手18
第一节 发展阶段与面临的形势18
2.1 世界工厂19
2.2 世界六大城市群20
2.3 外电对中国申博成功的反应22
第二节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构筑城市创新体系23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25
2.4 城市综合竞争力25
2.5 上海工业“十五”后三年及到2007年的发展目标27
2.6 专业规划全覆盖29
第四节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发展举措和突破口30
2.7 世博会的分类和主题31
2.8 世博会的发展32
第三章 世博会:上海创新发展的新舞台36
第一节 世博会是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36
3.1 世博会与奥运会比较36
表36
3.2 世博会的三种类型37
3.1 成功的世博会38
第二节 世博会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比较39
3.2 世博经济与奥运经济40
3.3 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42
3.2 1971~2001年韩国GDP增长率波动曲线43
3.1 1978~2001美国路易斯安那州GDP增长波动曲线43
3.4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44
3.3 1961~2000年日本GDP增长率波动曲线44
3.5 1992年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45
3.6 1986年温哥华世界博览会47
第三节 办成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博会是带动上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47
3.7 世博会的文化及相关活动48
3.8 世博会的组织模式52
3.9 大阪世博会的10项措施53
3.10 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主要做法55
第四节 防范世博会的可能风险是上海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保证56
3.11 1998年里斯本世界博览会57
3.12 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59
3.13 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世界博览会61
4.1 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64
4.1 1851年伦敦博览会前后英国国民收入65
第一节 世博会是经济进入较高发展水平的标志65
第四章 世博会:对经济带动的历史审视65
4.1 1951~1994年日美部分经济指标比较66
4.2 1970年大阪世博会和1985年筑波世博会前后日本GDP变化趋势66
4.2 1993年大田世界博览会67
第二节 世博会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67
4.3 1993年大田世博会前后韩国GDP变化趋势67
4.4 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前后路易斯安那州GDP变化趋势68
4.2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对第三产业影响:全德和汉诺威第三产业增长比较69
4.5 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效应:路易斯安那州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变化趋势69
4.6 京阪神地区旅客流量变化:1970年大阪世博会促进了区域交流70
第三节 世博会推动经济发展的渠道71
4.3 世博会的社会和经济影响72
4.7 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对经济的推动渠道:路易斯安那州房地产业产值的增加74
4.3 世博会各项投资费用比重74
4.8 历届世博会参观人数75
4.4 世博会之最76
4.4 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参观游客消费情况77
4.5 国际展览局(BIE)的成立77
4.9 日本经验:世博会产值增加行业分布78
第四节 世博会推动经济发展的机制78
4.10 大阪1970年世博会前后日本失业率状况79
4.5 1970年世博会对大阪市和大阪府就业人口/总人口比的影响79
4.6 参加世博会的目的80
4.7 部分世博会的参展内容81
第五章 世博会:上海经济发展的新挑战84
第一节 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带动效应84
5.1 世博会带动上海经济发展的计量分析85
5.1 大阪世博会会展投资净需求与上海世博会估算的比较86
5.2 世博会的参展费用90
第二节 2010年上海世博会面临的风险91
5.3 2010年上海世博会收支预测93
5.4 世博会的参观人数94
5.5 世博会的参展效果96
5.2 部分世博会的展地面积和参观人次对比96
5.6 世博会的后续发展97
5.7 世博会的财务问题99
第三节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风险防范99
5.8 奥运会预算101
5.9 2010年世博会热门场馆风险分析模型103
5.10 2010年世博会检票风险模拟104
5.11 2010年世博会集散地交通风险模拟106
第六章 世博会:上海产业发展的新引擎108
6.1 2010年世博会推动上海第三产业发展的传导机制示意图108
第一节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产业的总体影响108
6.1 1970年大阪世博会对日本以及大阪城市产业发展的影响111
6.2 2010年世博会对第二产业的拉动预测112
6.2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第二产业影响的定量分析113
6.3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第二产业影响的专题调查115
第二节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主要行业和领域的影响117
6.1 GDP增长与建筑业的贡献份额119
6.2 2010年世博会基础设施投资对建筑业的影响119
6.3 排除世博会因素后上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119
6.4 世博会对上海环境行业的影响120
6.3 上海包装业的产值及增长统计预测表121
6.4 2003~2010年钻石、金银珠宝零售业销售额预测122
6.5 世博会对上海汽车行业发展的影响122
第三节 运用世博效应发展上海产业的对策思路123
6.6 筑波世博会的经济影响124
第七章 世博会: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动力130
第一节 世博会与上海城市功能提升130
第二节 世博会与上海城市形态布局131
7.1 上海相关领域投资预测135
第三节 世博会与上海城市基础设施135
7.1 2010年世博会客流特征及交通需求分析136
7.2 上海环境质量与发达国家大城市比较138
第四节 世博会与上海城市旧区改造139
7.3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城市市容环境整治的影响140
第五节 世博会与上海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创新142
7.4 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若干做法143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活质量146
第八章 世博会:上海城市生活质量提升的新要求146
8.1 城市生活质量的要素架构147
8.1 生活质量研究渊源148
第二节 上海城市生活质量的分析与比较150
8.2 基于人类发展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150
8.1 上海市1990~2001年的各项指标变化表151
8.3 人均GDP恩格尔系数变化图151
8.2 2010年世博会主题诠释152
8.6 上海市婴儿死亡率趋势图153
8.5 上海市预期寿命变化图153
8.4 上海市1990~2001年失业率变化图153
8.7 上海市人均绿化、住房、道路面积变化趋势图154
8.2 2002年中国四大城市生活质量基本状况154
8.3 中国若干城市生活质量的比较155
8.4 上海城市生活质量分项相对强弱分析156
第三节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和预测157
8.5 上海和其他城市人类发展指标比较表157
8.6 上海与世界城市生活质量一般标准的比较158
8.8 根据英国、日本、美国等情况展望上海2010年的人类发展160
第四节 全面提升上海城市生活质量的措施和建议160
8.7 上海当前的人类发展指数接近亚洲区域性的世界城市160
8.9 上海在生活质量三个环节的未来展望161
第九章 世博会:长三角融合发展的新契机164
第一节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长三角影响的机理分析164
9.1 2001年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主要指标165
第二节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长三角影响的途径分析167
9.1 上海世博会经济功能系统图167
9.2 举办世博会的目的168
第三节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长三角影响力的空间分析169
9.1 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经济联系强度(2001年)170
9.3 荣登名誉榜的博览会171
9.2 长三角各次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上海的比较171
9.2 2002年部分城市GDP值172
第四节 2010年上海世博会:长三角的回应和影响172
9.3 长三角与全国交通运输线路密度比较174
9.4 世界博览会的后续效应175
第五节 2010年上海世博会:推进长三角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177
9.5 世博会面临的挑战177
9.6 世博会的发展179
第十章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主题研究(附录)182
第一节 历届世博会主题分析182
10.1 历届世博会的主题183
10.2 2010年世博会四个竞争对手城市及其申办主题简介187
10.3 “一个世界”——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亮点189
10.4 汉诺威世博会的运作模式191
第二节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选择192
10.5 美国世博会的组织构架193
10.1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专家评议表197
10.6 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组织构架199
10.7 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组织筹备202
10.8 国际展览局与大型博览会205
第三节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的表述、基本理念与内涵207
10.1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展示分类的内容209
10.2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副主题与展示分类的关系211
10.2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五大副主题212
热门推荐
- 2407837.html
- 1180265.html
- 1287616.html
- 2431153.html
- 3548504.html
- 1055662.html
- 3825655.html
- 1915194.html
- 3103689.html
- 19447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37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75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33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43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7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67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86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3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78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4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