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学生活的反思与重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罗儒国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904892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67页
- 主题词:教师-教学工作-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学生活的反思与重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对教学生活的追问1
一、问题之源1
(一)“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诘问1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诉求3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切呼唤5
二、研究进展与缺失6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6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14
(三)教学生活研究的反思21
三、研究视域与理路23
(一)研究视域23
(二)研究理路25
四、方法之源26
第一章 教学的生活意蕴29
一、生活是什么29
(一)生活内涵析要29
(二)生活的基本涵义31
二、教学是什么32
(一)教学内涵概述32
(二)教学的规定性定义34
三、“教学即生活”37
(一)教学与生活关系的历史透视38
(二)教学与生活关系的澄明40
(三)“教学即生活”的价值与意义47
(四)“教学即生活”与“教育即生活”之比较50
第二章 教学生活的阐释55
一、教学生活的内涵55
(一)教学生活内涵的相关界定55
(二)教学生活的基本内涵56
二、教学生活的基本特征58
(一)“为我性”和“我为性”的辩证统一58
(二)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59
(三)日常性与非日常性相统一61
(四)同质性与异质性的统一63
(五)相对稳定性与动态生成性相统一64
三、教学生活的基本类型66
(一)日常教学生活与非日常教学生活66
(二)理性教学生活、道德教学生活与审美教学生活68
(三)过去教学生活、现实教学生活和未来教学生活69
(四)课堂教学生活与课外教学生活71
四、教学生活的辨析73
(一)教学生活与日常生活74
(二)教学生活与社会生活77
(三)教学生活与精神生活81
(四)教学生活与相关范畴的比较84
第三章 教学生活的价值87
一、教学生活价值解读87
(一)价值的基本内涵87
(二)教学生活价值释义88
二、教学生活的内在价值90
(一)生存价值92
(二)发展价值96
(三)享受价值100
三、教学生活的外在价值102
(一)育人价值102
(二)社会价值106
(三)建构价值108
第四章 教学生活的批判(上)110
一、生活结构:一种分析性框架110
(一)“生活结构”理论析要110
(二)生活结构理论简要评价118
二、教学生活目的的检讨119
(一)教学生活目的取向的历时性考察120
(二)教学生活目的取向的实然诊断122
(三)教学生活目的取向的应然追求126
三、教学生活主体的反思——“通过身体去思考”129
(一)身体的内涵及其类型130
(二)教师身体的反思132
(三)教师身体的回归140
四、课堂教学生活的透视142
(一)课堂教学生活的“日常化”142
(二)课堂教学生活的“表演化”146
(三)走向课堂教学生活之本真149
第五章 教学生活的批判(下)152
一、教学生活空间的审思152
(一)教学生活空间的解读152
(二)教学生活空间的反思154
(三)重返生命空间162
二、教学生活时间的检视163
(一)教学生活时间的诠释163
(二)教学生活时间的反思166
(三)消解自然时间的桎梏171
三、教学生活关系的拷问171
(一)教学生活的关联性172
(二)教学生活关系的省思172
(三)教学生活关系的自主建构183
四、教学生活意义的追思183
(一)教学生活意义的意蕴183
(二)教学生活意义的反思186
(三)教学生活意义的复归189
第六章 教学生活的重建190
一、教学生活重建的实质——走向澄明之境190
(一)存在之维:指向生命发展191
(二)意义之维:创造幸福生活192
二、教学生活重建何以必要193
(一)教学生活重建的内在依据193
(二)教学生活重建的外在依据195
三、教学生活重建何以可能197
(一)内在因素197
(二)外在因素203
(三)教学生活重建的现实路径——主动生存207
第七章 教学生活的自我改造209
一、发现与体验209
(一)发现与体验的必要性209
(二)发现与体验的维度210
(三)发现与体验的原则212
二、反思与批判214
(一)反思与批判的必要性214
(二)反思与批判的向度215
(三)教师反思的主要原则217
三、创造与超越219
(一)创造与超越何以必要219
(二)创造与超越的维度221
(三)创造与超越的基本原则224
四、理解与对话225
(一)理解与对话的作用225
(二)理解与对话的维度226
(三)理解与对话的主要原则228
结束语:过有境界的教学生活231
一、自由境界232
(一)自由境界的内涵232
(二)自由境界的依据232
(三)自由境界的特征——“从心所欲不逾矩”233
二、审美境界235
(一)审美境界释义235
(二)审美境界的依据235
(三)审美境界的特征——“诗意地栖居”236
三、和谐境界237
(一)和谐境界释义237
(二)和谐境界的依据237
(三)和谐境界的特征——“天人合一”238
四、幸福境界239
(一)幸福境界释义239
(二)幸福境界的依据239
(三)幸福境界的特征240
参考文献243
一、中文文献243
(一)教育学科文献243
(二)相关学科文献247
二、英文文献252
热门推荐
- 886228.html
- 1919957.html
- 1499387.html
- 3600220.html
- 1436851.html
- 2927565.html
- 1724523.html
- 3542987.html
- 244282.html
- 37259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48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06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59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60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36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7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05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72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85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