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目录学与学术史【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目录学与学术史
  • 徐有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06579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目录学;学术思想-思想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目录学与学术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汉书·艺文志》3

一 关于六艺略3

1.何谓六艺3

2.孔子将六艺变成了六经5

3.为何称六艺略而不称六经略?7

4.六艺略为何置于《汉志》首位?9

5.为何将《易》类置于六艺略之首?12

6.汉武帝特别重视《春秋》公羊学15

7.史学处于附庸地位18

8.汉代经学重家法18

9.《孝经》为何置于六艺略?19

10.汉代强调通经致用21

二 关于诸子略22

1.诸子学乃私家之学22

2.儒家为显学25

3.黄老之学在西汉盛行一时25

4.法家不可废29

5.诸子之学日趋衰微30

6.小说家不受重视30

三 关于诗赋略31

1.诗赋创作相当繁荣31

2.西汉已出现总集与别集34

3.乐府民歌也值得重视34

四 关于兵书略35

1.当时军事著作很盛行35

五 关于数术略36

1.数术类著作颇受重视36

2.数术类著作充满迷信成分36

六 关于方技略37

1.方技水平不高37

七 关于目录学38

1.《别录》与《七略》——中国目录学的奠基之作38

2.《汉书·艺文志》——第一部史志目录42

第二章 《七录》51

一 关于经典录51

1.六艺已经典化51

二 关于记传录53

1.该时期史学获得了蓬勃发展53

2.私家撰国史蔚然成风55

3.编年体史书也受到了重视56

4.礼书撰修成绩突出57

5.重视对少数民族历史的记载57

6.杂传特别盛行58

7.谱谍备受关注58

8.目录学发展迅速61

三 关于子兵录67

1.兵书并入诸子乃大势所趋67

2.先秦诸子著作不断亡佚68

四 关于文集录69

1.文体增加了,文的概念也变化了69

2.《楚辞》为何单独列为一类?71

3.别集大量涌现71

4.总集也获得了发展74

五 关于术伎录74

1.术伎依然受到重视74

2.医学有了明显的进步75

六 关于佛法录75

1.佛经盛极一时75

2.佛经目录76

七 关于仙道录86

1.道教源远流长87

2.道藏目录89

第三章 《隋书·经籍志》91

一 关于经学91

1.今文经学走向衰落91

2.经学参以玄言93

3.经学由章句向义疏过渡95

4.礼学特别受到重视96

5.《春秋左氏传》超过《春秋公羊传》98

6.进一步强调孝道99

7.谶纬由盛而衰99

8.音韵学获得了长足进步101

9.对经学史作了总结103

二 关于史学104

1.史学著作得到了持续发展104

2.正史地位得到了确立105

3.研究《汉书》颇热106

4.注释突破了经学范围107

5.起居注特别受重视110

6.地理学发展很快111

7.谱系之书特别受重视112

8.人们对鬼神的观念起了变化112

三 关于子部113

1.子部确立了113

2.老庄玄学盛行一时114

3.先秦诸子学急剧衰落117

4.名家类出现了一些新著118

5.类书编纂颇热118

四 关于集部119

1.别集大量涌现119

2.总集空前繁荣121

3.文艺理论蓬勃发展123

4.取消杂文部似不妥124

五 关于道经与佛经124

1.方外之教受到了排斥124

2.对佛经的认识水平有了提高124

第四章 《新唐书·艺文志》126

一 关于经部126

1.经学趋于统一126

2.经解类著作颇受重视129

3.唐代音乐绚丽多彩130

4.音韵学又朝前迈进了一步132

5.唐人特别重视书法132

二 关于史部134

1.官修正史成了惯例134

2.史书注疏学兴旺发达135

3.对编年体史书的认识更加准确135

4.实录撰写有了快速发展136

5.女性伦理教育有所加强137

6.目录学成果颇有新意137

7.唐代谱牒学的发展与变化153

8.地理学硕果累累155

三 关于子部156

1.道家受到了空前重视156

2.道教也格外受到重视157

3.农学著作有所增加160

4.唐代非常重视美术160

5.类书得到了新的发展161

6.小说类的文学性有所加强164

四 关于集部164

1.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164

2.唐代倡和诗非常盛行166

3.研究《文选》成了专门的学问166

4.文艺理论与史学理论著作受到了重视167

第五章 《宋史·艺文志》等170

一 关于经部170

1.庆历后出现了疑经思潮170

2.《孟子》的地位大为提高172

3.朱熹编撰的书备受重视174

4.乐类的经部地位有所动摇175

5.谶纬类即将消失176

6.《说文解字》受到了重视176

二 关于史部177

1.编年类著作迅速发展177

2.重视对割据政权及国外情况的记载177

3.正史外的皇朝史颇受关注178

4.起居注逐渐被实录取代179

5.围绕《神宗实录》的政治斗争180

6.史学理论受到了空前重视181

7.强调了史学的资治功能182

8.史学出现了会通思想183

9.注意到时令类文献的史学价值184

10.私家修谱成风185

11.金石学蓬勃兴起186

12.地方志大量涌现189

13.目录学成就突出191

三 关于子部219

1.宋代重道学家219

2.阴阳类逐渐消失220

3.杂说类著作悄然兴起220

4.小说创作繁荣221

5.类书编纂更上一层楼221

6.道教又在综合书目中取得了独立位置223

7.释家也在综合目录中获得了独立位置225

四 关于集部226

1.宋代别集大量涌现226

2.诗歌创作也很繁荣227

3.词在书目中有了鲜明的反映228

4.文艺理论在书目中有了独立位置228

5.语录体作品颇流行228

6.宋人颇看重公文写作229

第六章 《元史艺文志》231

一 关于经类231

1.用经学为政治服务231

2.理学北传233

3.和会朱陆234

4.《孟子》的地位进一步提高236

5.经解类著作特盛237

6.经典被译为蒙文为一大特色238

二 关于史类239

1.官修辽、金、宋三部正史239

2.重视编撰实录242

3.研究《资治通鉴》颇热242

4.重视编纂政书244

5.目录学成绩值得注意247

6.元代地方志书的编纂卓有成就256

三 关于子类257

1.农书成就突出257

2.出版技术有了长足进步259

3.郭守敬《授时历》意义重大261

4.医学备受重视262

5.元代产生了不少书学论著262

6.元代绘画艺术成就突出263

四 关于集类265

1.元诗宗唐265

2.科举考试参考资料颇多266

3.诗歌鉴赏逐渐受到关注266

4.元代杂剧成了标志性的文学体裁267

第七章 《千顷堂书目》269

一 关于经部269

1.理学获得了统治地位269

2.经部新设了《四书》类270

3.《孟子》地位有所下降272

4.对音韵学作了新的探索272

5.明末已开考据之风273

二 关于史部274

1.《明实录》等档案资料颇受重视274

2.明初编纂了大量史鉴类图书275

3.编年史书提升到正史类275

4.史学理论颇受重视276

5.地理学成就突出276

6.经济问题渐受重视280

7.明初加强了法制建设281

8.加强了对妇女灌输封建礼教282

9.目录学有不少新特点282

三 关于子部288

1.重视对皇子皇孙以及臣民的思想控制288

2.道家的地位下降了289

3.将名法诸家并入杂家289

4.向西方学习农学知识290

5.向西方学习天文历算知识290

6.医药学得到了很大发展291

7.类书《永乐大典》在文献保存方面功不可没293

8.明代出现了大量丛书294

9.戏剧小说创作卓有成就295

四 关于集部297

1.别集数量出现新高297

2.明人十分重视文书工作298

3.明诗崇唐299

4.出现了求全的总集299

5.出现了诗歌解析作品300

6.八股文浩如烟海301

7.词曲受到了重视301

第八章 《四库全书总目》303

一 关于经部303

1.经学得到了蓬勃发展303

2.尊汉学308

3.《四书》类地位更突出312

4.对乐类的位置作了适当调整312

5.小学成就突出313

二 关于史部316

1.对正史作了充分的肯定316

2.特别重视撰著明史317

3.新增纪事本末类宣传十全武功318

4.认清了诏令奏议的史学价值319

5.利用传记表忠旌节319

6.清人注意总结学术史320

7.地理学备受重视321

8.谱牒类著作被忽略了325

9.清代加强了对官员的约束325

10.金石文献受到了特别关注326

11.史学理论的概念更加清晰326

12.目录学成就突出327

三 关于子部339

1.儒家地位更突出339

2.儒家以孔孟濂洛关闽为宗340

3.清初之儒思想颇为解放340

4.重视农业341

5.也重视医学342

6.中西结合,天文学、数学发展很快342

7.重道轻艺,鄙薄科学技术345

8.对迷信持否定态度345

9.艺术类分类更加清晰细致346

10.小说文学化倾向有所加强346

11.变杂家为杂类347

12.对宗教著作采取排斥态度348

13.混淆了道家与道教的界限349

四 关于集部350

1.编纂明人总集颇热350

2.文艺理论形成了体系350

3.鄙视词曲类作品352

五 其他353

1.明末清初出现了经世致用思潮353

2.清人重考证354

3.辑佚成绩突出356

4.辨伪成绩显目359

5.校勘成绩卓著364

第九章 《书目答问》368

一 关于经部368

1.经学研究为清学主流368

2.为经书重新作注369

3.《春秋》公羊学盛行于晚清370

4.《石经》特别受重视374

5.清人特别注重研究《说文》374

二 关于史部375

1.元史学渐成显学375

2.各史表志补撰工作硕果累累376

3.诸史考辨工作成绩突出377

4.古史受到了特别关注378

5.强调了地理学的经世意义379

6.方志编纂出现了新局面379

7.清人已睁眼看世界380

8.政书做到了体系化381

9.清人重视对当代典章制度的整理运用382

10.目录学成了显学382

11.清人编年谱成风392

12.金石文献在清代备受重视392

13.史学理论又朝前迈进了一步393

三 关于子部393

1.先秦诸子著作的整理与研究受到了重视393

2.儒家考订之属硕果累累394

3.兵书强调现代化396

4.天文算法类著作特别受到重视396

四 关于集部397

1.清人注唐人别集成绩突出397

2.考据渗入别集中399

3.桐城派古文声势浩大399

4.阳湖派古文也占有一席之地400

5.清代工骈体文者甚多400

6.清代形成了《文选》学401

7.编纂诗歌总集蔚然成风401

五 关于丛书402

1.丛书的源流402

2.丛书的立类404

六 其他405

1.清代刻书事业更上一层楼405

2.清代译书蔚为风气406

后记4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