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学人文导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祁志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9186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6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76页
- 主题词:国学-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学人文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国学人文范畴及其历史脉络3
第一章 国学人文入门3
一、什么是“国学”3
二、什么是“人文”7
三、“人文”与“人文主义”9
四、国学人文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13
思考题14
案例分析14
当今“国学”概念使用中的问题14
第二章 国学中的“人性”论16
一、人性二重性:“人心唯危,道心唯微”16
二、人的基本情欲:“食、色,性也”18
三、人的智慧特性:“人者,万物之中有智慧者也”22
四、人性二重性的善恶评价28
五、二重人性是中民之性还是共同人性33
六、人性二重性的因应态度及方法36
思考题38
案例分析39
1.性善”、“性恶”论辩的偏颇39
2.无政府共产主义学说对人性的误判39
3.人不是“衣冠禽兽”41
第三章 国学中的“人本”论42
一、“人本”不是“神本”:“神,依人而行”43
二、“人本”不是“天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45
三、“人本”不是“物本”:重人轻物47
四、“人本”不是“君本”:“得人”为“圣王”49
五、“人本”与“人本主义”50
六、当代中国“人本”思想的内涵及意义54
思考题55
案例分析55
1.金训华事件反思55
2.当下以身殉利殉物的迷失56
3.宠物热中的重“物”轻“人”偏向56
第四章 国学中的“民本”论58
一、民为天之本:“欲求事天,必先恤民”59
二、国以民为本:“重社稷必爱百姓”60
三、君以民为本:“民本君末”、“民贵君轻”63
四、吏以民为本:“凡吏于土者,盖民之役”65
五、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意义67
思考题68
案例分析68
1.“三个有利于”凝聚着“民为国本”的政治进步68
2.“民为君本”的三个历史故事68
第五章 国学中的“革命”论70
一、“革命”本义的三个特点71
二、汤、武“革命”的争议与评价73
三、“革命”的现代意义及其教训反思75
思考题80
案例分析80
1.苏联大饥荒及顿巴斯煤矿工程师案件、工业党案件80
2.“红色高棉”的自我屠杀82
第六章 国学中的“民主”论84
一、古代“民主”的内涵及其产生依据84
二、“民主”充当“民之父母”的积极意义88
三、现代西方“民主”的意义与局限92
思考题97
案例分析97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现代遗存97
第七章 国学中的“仁政”论100
一、“仁政”是“爱人”、“恤民”之政100
二、“仁政”是“克己”、“修德”之政104
三、政治之道的攻守转换105
思考题109
案例分析109
秦朝短命的根本原因109
第八章 国学中的“民生”论111
一、“民生”的涵义及其产生依据111
二、保障民生的具体措施113
三、古代“民生”思想的现代意义114
思考题116
案例分析116
如何解读“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十二五目标116
第九章 国学中的“民心”论118
一、“言路者,国之命也”119
二、古代“民心”论的现代观照125
思考题128
案例分析128
1.如何确保人民拥有真正的思想言论自由权128
2.专制时代流行话语的虚谎特征129
第十章 国学中的“法治”论130
一、“法制”产生依据及历代刑法简况131
二、“德主刑辅”、“尚德希刑”134
三、“以德立法”、“以德司法”136
思考题138
案例分析139
1.北京菜贩杜宝良的巨额罚单139
2.山西交警乱罚款收黑钱被曝光处理140
第十一章 国学中的“人才”论141
一、“为国之要,在于进贤退不肖”141
二、人才的考察和培养143
三、怎样尊重人才144
四、如何使用人才146
五、中国历代选用人才的政治实践和制度建设152
思考题158
案例分析158
1.刘邦统一天下的奥秘158
2.齐桓公用人的大度158
第十二章 国学中的“人道”论160
一、“立人之道,曰仁与义”161
二、“成人之美”、“与人为善”163
三、积极进取,坚韧不拔165
四、泰而不骄、功成弗居167
五、“过而能改,善莫大焉”171
六、推诚不欺、守信不疑174
思考题179
案例分析179
1.信义兄弟接力还薪179
2.汪晖事件的是是非非180
第十三章 国学中的人生论183
一、人生意义的“有无”观183
二、人生目标的“高低”观186
三、国学中的“生死”观188
四、国学中的“是非”观193
五、国学中的“善恶”观195
六、国学中的“苦乐”观198
七、国学中的“理欲”观200
八、国学中的“义利”观202
九、国学中的“公私”观207
十、国学中的“荣辱”观210
思考题213
案例分析213
1.陆幼青坦然面对死亡213
2.苏东坡明辨是非独立不阿214
3.“导师”莫成“包工头”215
第十四章 国学人文思想发展史上的四波启蒙218
一、周代对夏商的启蒙:“人”的觉醒与“神”的退场219
二、六朝对两汉的启蒙:“逍遥适性”取代“性善情恶”226
三、明清对唐宋的启蒙:反叛唯理,回归常识229
四、近代对古代的启蒙:以“民权”反“皇权”234
五、余论之一:“五四运动”对“奴隶道德”的启蒙238
六、余论之二:“改革开放”对现当代极“左”思潮的启蒙243
思考题246
案例分析247
魏晋时期人性解放中有兽性的放纵需要反思247
下编 国学经典人文思想选讲251
第十五章 尚书251
一、“惟人万物之灵”253
二、“民为邦本”、“敬德无逸”256
三、汤武革命,殷鉴不远260
第十六章 周易266
一、“文明以止,人文也”267
二、“变动不居”,与时偕行271
三、“君子美在其中,美之至也”273
第十七章 礼记275
一、“人以有礼,别于禽兽”275
二、礼乐相辅276
三、“礼乐之说,管乎人情”277
四、君子之道与君人之道280
第十八章 左传282
一、为政重德283
二、以身作则285
三、民利则君利286
四、言论自由,和而不同286
五、“宽猛相济,政是以和”288
第十九章 国语290
一、反对亏民以自利291
二、“臣杀其君,君之过也”294
三、“为民者宣之使言”295
第二十章 战国策297
一、民为本,君为末298
二、广开言路,鼓励进谏299
三、“士贵耳,王者不贵”300
第二十一章 论语304
一、人性论:上智下愚、有所用心305
二、“君子务本”、“不违如愚”306
三、责己改过、不怨天尤人308
四、重义轻利,杀身成仁309
第二十二章 孟子311
一、仁义礼智,心所同然312
二、民贵君轻,保民而王315
三、臣民的责任与权利317
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19
五、人格修养320
第二十三章 荀子323
一、自然人性、共同人性、性恶324
二、人的特性、地位326
三、隆礼重法,化性起伪328
四、“礼者,人道之极”329
第二十四章 晏子春秋333
一、治国莫高于爱民333
二、知人善任、敢谏善谏335
三、“攻义者不祥,危安者不困”337
第二十五章 孝经339
一、“人之行,莫大于孝”340
二、推孝以治天下341
第二十六章 墨子344
一、人与禽兽之辨345
二、爱人利人与自爱自利346
三、利民即为,害民即止348
四、尚贤事能,为政之本350
第二十七章 老子353
一、人的高贵地位和人性353
二、“圣人之道”:守下、守默、取与354
三、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357
第二十八章 庄子359
一、人性无情、无欲、无知360
二、做人之道:“养神”、“卫生”362
三、超越生死366
四、无用之用367
第二十九章 管子370
一、“以人为本”371
二、政之兴废,在民心之顺逆373
三、“治国之道,必先富民”374
四、“君不君则臣不臣”375
五、百年树人377
第三十章 吕氏春秋379
一、莫以贵富伤性、莫以纵欲害生380
二、“人之欲多者,其可得用亦多”383
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384
第三十一章 新书387
一、反思商、秦覆亡之过388
二、“民无不为本”,“民无不为功”390
三、“与其杀不辜,宁失于有罪”393
第三十二章 新语394
一、“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395
二、“道莫大于无为”396
第三十三章 淮南子398
一、“欲与性相害”399
二、“为治之本,务在宁民”401
三、“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403
第三十四章 春秋繁露405
一、“人最为天下贵也”406
二、人性的善恶及分类407
三、“明于情性乃可与论为政”409
四、“王者民之所往,君者不失其群者也”412
五、“人道者,人之所由”414
第三十五章 史记416
一、商纣“淫虐自绝”417
二、李斯说焚书419
三、汉高祖、汉文帝之仁德421
四、发愤著书425
第三十六章 扬雄427
一、“善言天地者以人事,善言人事者以天地”428
二、“由于礼义,入自人门”429
第三十七章 说苑432
一、“先德教而后刑罚”432
二、“王道知人,臣道知事”434
三、容谏与勇谏、善谏436
第三十八章 班固439
一、天人合一、以人法天440
二、“仁爱德让,王道之本”442
三、知人善用,无敌天下444
四、“法令欲其难犯而易避”445
五、“财者,治国安民之本也”446
第三十九章 论衡448
一、精气生人、性兼善恶449
二、德力具备、谷足礼丰452
第四十章 潜夫论454
一、民为国基,富民化民455
二、“尊德礼而卑刑罚”457
后记459
热门推荐
- 2224206.html
- 377391.html
- 2721912.html
- 2474613.html
- 1890177.html
- 554284.html
- 472349.html
- 3854128.html
- 590685.html
- 5253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94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30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79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83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82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57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9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16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8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