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莞市 虎门镇志【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东莞市虎门镇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6787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901页
- 文件大小:400MB
- 文件页数:9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东莞市 虎门镇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8
第一篇 建置76
第一章 位置 境域76
第一节 位置76
第二节 境域77
第二章 沿革 区划77
第一节 建置沿革77
第二节 行政区划79
第三章 行政村与居民社区83
第二篇 自然环境116
第一章 地质116
第一节 地层结构116
第二节 岩石类型116
第二章 地貌117
第一节 山地118
第二节 平原119
第三节 河流120
第三章 气候 物候121
第一节 气候121
第二节 物候129
第四章 土壤 植被130
第一节 土壤130
第二节 植被131
第五章 海域132
第一节 岛屿、礁石、港湾132
第二节 海域水文134
第三节 海域环境质量139
第六章 自然资源140
第一节 土地资源140
第二节 水资源141
第三节 生物资源142
第四节 矿产资源145
第七章 自然灾害146
第一节 水灾146
第二节 旱灾147
第三节 风灾148
第四节 虫灾149
第三篇 居民150
第一章 人口150
第一节 人口发展150
第二节 人口分布153
第三节 人口构成155
第二章 计划生育160
第一节 管理服务机构160
第二节 宣传教育161
第三节 管理措施162
第三章 人民生活166
第一节 收入166
第二节 消费167
第四篇 城乡建设170
第一章 国土资源管理170
第一节 管理机构170
第二节 土地资源管理171
第三节 矿产资源管理172
第四节 基本农田保护173
第二章 建设规划173
第三章 市政设施177
第一节 道路177
第二节 供电 给排水供气184
第三节 园林绿化 道路照明187
第四节 环卫设施191
第四章 公用事业管理192
第一节 水电供用管理192
第二节 环境卫生维护194
第三节 绿化养护196
第五章 居民住宅 旧城改造196
第一节 居民住宅196
第二节 旧城改造197
第六章 建筑业198
第一节 建筑设计198
第二节 建筑材料199
第三节 建筑施工200
第四节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203
第七章 房地产管理204
第一节 管理机构204
第二节 公房管理205
第三节 私房管理207
第四节 产权产籍登记208
第五节 房地产交易和抵押管理209
第六节 住房制度改革210
第八章 环境保护211
第一节 机构211
第二节 环境污染211
第三节 环境监测213
第四节 排污管理213
第五节 污染治理214
第五篇 交通 邮电216
第一章 交通216
第一节 公路建设218
第二节 桥梁建设221
第三节 机场223
第四节 港口 码头223
第五节 航道225
第六节 公路运输226
第七节 水上运输231
第二章 邮政239
第一节 邮路和网点240
第二节 邮政设施241
第三节 邮政业务242
第三章 电信245
第一节 电报246
第二节 电话246
第三节 无线寻呼与数据业务248
第六篇 农业249
第一章 种植业249
第一节 耕作制度250
第二节 农田改造251
第三节 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253
第四节 粮食作物254
第五节 经济作物255
第二章 畜牧业261
第一节 “三鸟”养殖261
第二节 牲畜养殖262
第三节 动物检疫263
第三章 林业264
第一节 绿化造林265
第二节 森林保护267
第三节 林政管理271
第四节 林场272
第四章 农业产业化273
第一节 结构调整273
第二节 产业布局273
第三节 骨干企业和示范园区274
第五章 水利275
第一节 水库276
第二节 涵闸281
第三节 海堤282
第四节 引水工程284
第五节 排灌288
第六节 防汛抗旱290
第七节 水利管理292
第七篇 渔业294
第一章 海洋捕捞294
第一节 渔场295
第二节 渔汛296
第三节 渔业生产工具298
第四节 生产组织形式305
第五节 捕捞生产306
第六节 水产品保鲜309
第七节 水产品购销310
第八节 物资供应312
第九节 避风港313
第十节 伏季休渔314
第二章 水产养殖314
第一节 养殖品种316
第二节 养殖技术317
第三节 病害防治320
第四节 中华鳖养殖321
第五节 水产养殖企业选介322
第六节 威远岛围海工程323
第八篇 工业327
第一章 综述327
第二章 工业构成330
第一节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330
第二节 集体工业331
第三节 个体和民营工业334
第四节 “三来一补”和“三资”工业335
第三章 支柱产业336
第一节 草织业336
第二节 电力工业337
第三节 服装工业339
第四节 电子工业340
第四章 工业企业选介341
第一节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341
第二节 集体工业企业342
第三节 “三来一补”和“三资”工业企业343
第九篇 名优特产350
第一章 农产品350
第一节 种植产品350
第二节 养殖加工产品350
第二章 水产品351
第一节 养殖产品351
第二节 捕捞产品352
第三章 名优工业产品353
第一节 服装和皮革产品353
第二节 电子和光学产品354
第三节 其他产品354
第十篇 商业356
第一章 综述356
第一节 清代以前的商业356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商业35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商业359
第二章 商业体制36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360
第二节 大集中时期362
第三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363
第四节 改革开放时期364
第三章 商业构成365
第一节 国有商业365
第二节 供销社商业369
第三节 合作商业371
第四节 个体及私营商业372
第四章 市场372
第一节 市场建设372
第二节 市场选介374
第三节 商业街375
第五章 粮油购销376
第一节 流通体制376
第二节 粮油征购378
第三节 粮油供应381
第四节 粮食储运385
第五节 粮油加工388
第六节 饲料供应389
第六章 服装贸易389
第一节 服装市场体系391
第二节 服装交易会393
第三节 服装品牌394
第七章 餐饮服务业397
第一节 餐饮业397
第二节 旅(酒)店业400
第三节 酒店(宾馆)选介401
第四节 服务业402
第八章 旅游业404
第一节 旅游资源406
第二节 旅游景点407
第三节 旅游线路409
第十一篇 对外贸易420
第一章 综述420
第二章 加工贸易424
第一节 引进“来料加工”企业425
第二节 加工贸易管理与服务427
第三章 利用外资429
第一节 引进外资概况429
第二节 外资来源430
第三节 外资投向431
第四节 外来投资者表彰432
第四章 口岸434
第一节 口岸建设434
第二节 边防检查436
第三节 海关437
第四节 出入境检验检疫442
第五节 共建文明口岸444
第十二篇 金融445
第一章 银行445
第一节 机构446
第二节 货币451
第三节 储蓄455
第四节 信贷457
第二章 保险459
第一节 机构460
第二节 承保461
第三节 理赔462
第三章 证券462
第一节 机构462
第二节 交易463
第十三篇 财政 税收 工商行政管理464
第一章 财政464
第一节 机构464
第二节 财政管理体制465
第三节 财政收入466
第四节 财政支出467
第五节 财务管理469
第六节 政府采购470
第七节 镇属资产管理471
第八节 国债473
第二章 税收474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税收474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税收476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484
第一节 机构484
第二节 市场管理与服务485
第三节 经济检查487
第四节 企业登记489
第五节 合同和商标管理489
第十四篇 党派群团49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虎门地方组织491
第一节 组织建设491
第二节 党员队伍501
第三节 干部队伍503
第四节 党员代表大会504
第五节 党委中心工作506
第六节 宣传教育512
第七节 纪律检查514
第八节 统战工作515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虎门地方组织517
第一节 组织演变517
第二节 主要活动517
第三章 群众团体518
第一节 青少年团体518
第二节 工人团体523
第三节 妇女团体526
第四节 农民团体527
第五节 工商业者团体529
第六节 其他团体530
第十五篇 政权532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政权机构532
第一节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政权机构532
第二节 解放区的民主政权533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权机构533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533
第二节 人民政府537
第三节 基层政权建设543
第十六篇 公安 司法544
第一章 公安544
第一节 机构沿革544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545
第三节 治安管理548
第四节 消防管理549
第五节 户籍管理551
第六节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554
第七节 安全保卫557
第二章 审判558
第一节 机构558
第二节 审判制度559
第三节 民商事审判559
第四节 执行560
第三章 司法行政561
第一节 机构561
第二节 法制宣传561
第三节 法律服务561
第四节 人民调解562
第十七篇 军事564
第一章 驻军564
第一节 明代驻军564
第二节 清代驻军564
第三节 民国时期驻军565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军567
第二章 防务设施568
第一节 明代防务设施568
第二节 清代防务设施569
第三节 民国时期防务设施570
第三章 地方军事工作机构571
第四章 兵役572
第一节 兵役制度572
第二节 兵员征集574
第三节 预备役登记576
第五章 民兵577
第一节 组织577
第二节 装备578
第三节 训练579
第四节 执勤580
第六章 战事580
第一节 明代战事580
第二节 清代战事582
第三节 民国时期战事588
第十八篇 民政 劳动 社会保障594
第一章 民政594
第一节 拥军优抚594
第二节 社会安置595
第三节 社会救济596
第四节 社会福利599
第五节 婚姻登记600
第六节 殡葬改革602
第二章 劳动603
第一节 机构603
第二节 劳动就业604
第三节 劳动工资管理606
第四节 劳动监察607
第五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608
第六节 劳动关系调整609
第七节 劳动法律法规宣传609
第三章 社会保障610
第一节 管理机构611
第二节 社会保险登记与年检611
第三节 养老保险612
第四节 失业保险614
第五节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15
第六节 工伤保险615
第十九篇 文化617
第一章 古迹及纪念性建筑617
第一节 古遗(旧)址617
第二节 古墓葬625
第三节 古建筑627
第四节 纪念性建筑630
第二章 鸦片战争博物馆632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633
第二节 馆藏文物634
第三节 文物保护644
第四节 主题展览646
第三章 传媒648
第一节 报刊648
第二节 广播649
第三节 有线电视650
第四节 国际互联网网站651
第四章 群众文化652
第一节 机构653
第二节 场所654
第三节 活动657
第四节 文化市场管理662
第五章 口头文学663
第一节 童谣663
第二节 咸水歌665
第三节 民间传说666
第二十篇 教育669
第一章 旧式教育670
第一节 书院670
第二节 社学 义学671
第三节 私塾672
第二章 普通教育672
第一节 幼儿教育672
第二节 小学教育676
第三节 中学教育687
第三章 职业和成人教育695
第一节 职业教育695
第二节 成人教育697
第四章 教师700
第一节 任用700
第二节 素质700
第三节 待遇702
第四节 培训705
第五章 经费和设施706
第一节 教育经费706
第二节 教育设施708
第六章 教育改革709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709
第二节 教学改革710
第七章 教育科研712
第一节 立项712
第二节 成果713
第二十一篇 科技 卫生 体育714
第一章 科技714
第一节 概述714
第二节 组织与队伍715
第三节 科技管理717
第四节 科技活动726
第五节 科技资金730
第六节 科技成果730
第二章 卫生732
第一节 机构733
第二节 队伍与设备737
第三节 中医741
第四节 西医742
第五节 医疗科研成果746
第六节 卫生防疫748
第七节 保健751
第八节 公费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754
第三章 体育756
第一节 学校体育756
第二节 群众体育760
第三节 体育比赛762
第四节 体育训练763
第五节 体育设施765
第六节 体育管理765
第二十二篇 民俗 宗教 方言767
第一章 民俗767
第一节 生活习俗767
第二节 节令习俗770
第三节 婚嫁喜庆习俗774
第四节 丧葬习俗777
第五节 信仰习俗778
第六节 陋习780
第二章 宗教782
第一节 道教782
第二节 佛教782
第三节 基督教783
第三章 方言783
第一节 语音784
第二节 词汇784
第三节 歇后语785
第四节 称谓787
第五节 谚语788
第二十三篇 人物791
第一章 人物传791
第一节 乡贤791
第二节 寓贤824
第三节 革命英烈829
第二章 人物简介833
附录846
一、历代名人题咏846
二、有关新闻报道856
三、重要文件(献)辑存874
人物索引890
表格索引893
编纂始末899
热门推荐
- 235832.html
- 706797.html
- 1992178.html
- 2100583.html
- 198040.html
- 634052.html
- 1958516.html
- 2999526.html
- 2777029.html
- 15220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89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81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97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69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08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95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5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92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76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