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共关系史 上【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黄修荣著(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4065190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880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2790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关系-中国国民党-史料-1921~2002;台湾问题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共关系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目录第一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与国共两党的建立第一节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背景一、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
总 目 录(上卷)第一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与国共两党的建立第一节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背景1
二、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10
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各阶级力量的变化18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的创立及其早期活动一、中国国民党的创立26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的创立及其早期活动26
二、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为拯救中国而斗争3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国际形势45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45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52
第二章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酝酿第一节共产国际联合孙中山策略的形成64
第二章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酝酿第一节共产国际联合孙中山策略的形成一、列宁的东方战略64
二、苏俄、共产国际与孙中山最初的联系74
三、苏饿、共产国际在联合对象上的选择86
四、苏饿、共产国际联合孙中山政策的形成106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作中心从工人运动向国民革命的转变130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作中心从工人运动向国民革命的转变一、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对国情的认识130
二、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134
三、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的艰苦探索146
四、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工作中心从工人运动转向国民革命155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党内合作”方针的形成一、“党内合作”方针的酝酿160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党内合作”方针的形成160
二、“党内合作”方针的制定179
三、中国共产党赞成国共“党内合作”的原因196
第四节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政策和改组中国国民党一、孙中山实行联俄政策的思想基础205
第四节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政策和改组中国国民党205
二、孙中山联俄政策的形成212
三、孙中山联共政策的确立223
四、孙中山着手改组中国国民党232
五、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民党改组工作的帮助241
第三章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与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第一节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259
第三章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与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第一节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259
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共同纲领293
三、国共第一次合作在各地的建立与国共两党的发展302
第二节 国共合作推动下革命运动的恢复和发展324
第二节 国共合作推动下革命运动的恢复和发展一、工农运动的复兴324
二、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332
三、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353
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364
五、废除不平等条约与国民会议运动376
第三节 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国民革命风暴的兴起393
第三节 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国民革命风暴的兴起一、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393
二、北方革命运动的兴起409
三、“三一八”惨案与执政府垮台420
四、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427
五、工人运动的新高涨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452
六、翻天覆地的农村革命风暴461
七、收复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斗争470
第四节 国民革命兴起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483
第四节 国民革命兴起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一、国民革命兴起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国民党的政策483
二、国民革命兴起时期的中国共产党496
三、国民革命兴起时期的中国国民党504
四、国民革命兴起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民党的策略521
第四章 国共统一战线的分化与斗争第一节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反对右派势力的斗争533
第四章国共统一战线的分化与斗争第一节 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反对右派势力的斗争一、中国国民党“一大”前后中共和国民党左派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533
二、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反对西山会议派的斗争553
三、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560
四、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争565
第二节反共限共的信号——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573
第二节反共限共的信号——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一、中山舰事件的发生与陈独秀、鲍罗廷等人的妥协退让573
二、《整理党务案》的提出与中国国民党内的反共暗流586
三、蒋介石从联共到反共的演变592
第三节 中共和国民党左派反对蒋介石军事独裁的斗争一、“迁都之争”与中国共产党的方针610
第三节 中共和国民党左派反对蒋介石军事独裁的斗争610
二、反对独裁、恢复党权运动的开展633
三、中国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639
第五章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第一节蒋介石集团的反共“清党”一、1927年春帝国主义的侵华策略652
第五章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第一节蒋介石集团的反共“清党”652
二、1927年春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国民党的政策661
三、蒋汪密谈与汪陈宣言的发表667
四、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国民党右派反共“清党”运动的开展675
五、宁汉对立与中共的方针697
第二节武汉国民政府的分化和汪精卫集团的“分共”一、武汉国民政府的经济危机与汪精卫集团的右转721
第二节武汉国民政府的分化和汪精卫集团的“分共”721
二、夏斗寅叛变和马日事变729
三、宁汉合流的酝酿——徐州会议和郑州会议的召开739
四、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应急策略749
五、汪精卫集团“分共”,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780
第六章 国共两个政权对立局面的出现第一节 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建立和对中共镇压的加强797
第六章 国共两个政权对立局面的出现第一节 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建立和对中共镇压的加强一、宁汉沪合流797
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建立802
三、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共镇压的加强811
第二节 中共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816
第二节 中共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一、中共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方针的确立816
二、“左派国民党”运动旗帜的摈弃835
三、各地的武装起义841
四、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848
第三节 国共两党的尖锐对立一、国共两党在军事上的对抗855
第三节国共两党的尖锐对立855
二、国共两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862
三、国共两党在经济战线的斗争867
四、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与国民党军队的追击871
(中卷)第七章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与国共两党政策的转变第一节 日本侵华的加剧与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881
中卷目录第七章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与国共两党政策的转变第一节 日本侵华的加剧与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一、30年代初期的国际形势881
二、日本的侵华战略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888
三、日本侵华的新步骤894
四、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907
第二节蒋介石“攘外安内”政策与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策略一、蒋介石“攘外安内”政策的提出924
第二节蒋介石“攘外安内”政策与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策略924
二、共产国际和王明的“保卫苏联”、“下层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930
三、中国共产党新政策的酝酿942
第三节 国共两党政策的调整963
第三节 国共两党政策的调整一、中国共产党逼蒋抗日方针的形成963
二、中国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的变化985
第四节 国共两党代表的初步谈判1009
第四节 国共两党代表的初步谈判一、国共两党代表在莫斯科的接触1009
二、中国国民党CC派代表与中共中央北方局代表的谈判1021
三、董健吾、张子华的华北之行1035
四、陈立夫与潘汉年的秘密谈判1047
第八章转变时局的枢纽——西安事变第一节 中共对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争取1066
第八章转变时局的枢纽——西安事变第一节 中共对国民党地方势力派的争取一、中共对杨虎城的争取1066
二、中共对张学良的争取1082
三、中共对阎锡山、傅作义、宋哲元等人的争取1109
四、中共对李宗仁、白崇禧、刘湘等人的争取1121
第二节西安事变的爆发一、张学良、杨虎城与蒋介石矛盾的激化1131
第二节西安事变的爆发1131
二、临潼兵谏与兰州事变1142
三、捉蒋后西安的军政措施1149
第三节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153
第三节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一、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酝酿和确立1153
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169
三、国共合作局面的初步形成1187
第九章 干戈化玉帛——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第一节 国共代表的正式谈判与国共两党关系的改善1203
第九章干戈化玉帛——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第一节 国共代表的正式谈判与国共两党关系的改善一、国共西安谈判1203
二、国共杭州谈判1221
三、国共第一次庐山谈判1229
四、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与改善1244
第二节卢沟桥事变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1263
第二节卢沟桥事变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1263
二、国共第二次庐山谈判1273
三、国共第一次南京谈判1282
四、国共第二次南京谈判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1297
五、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组织形式、特点和意义1310
第十章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摩擦与谈判第一节 国共两党关于合作形式问题的谈判与国民党限共方针的制定1321
第十章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摩擦与谈判第一节 国共两党关于合作形式问题的谈判与国民党限共方针的制定一、国共两党关于合作形式问题的谈判1321
二、国民党限共方针的制定1332
第二节第一次反共高潮与国共两党的军事谈判1344
第二节第一次反共高潮与国共两党的军事谈判一、第一次反共高潮的出现1344
二、国共关于军事问题的谈判1360
第三节第二次反共高潮与国共两党关于改善关系的谈判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出现1377
第三节第二次反共高潮与国共两党关于改善关系的谈判1377
二、国共关于改善关系的谈判1399
第四节第三次反共高潮的夭折与国共两党的继续谈判1415
第四节第三次反共高潮的夭折与国共两党的继续谈判一、第三次反共高潮的夭折1415
二、国共两党的继续谈判1425
第五节 国共两党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谈判与斗争1442
第五节 国共两党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谈判与斗争一、中共关于建立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1442
二、美国插手下的国共关于联合政府问题的谈判1450
三、中共“七大”制定的方针与国民党“六大”制定的政策1484
第十一章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曲折发展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第一节 国共两党政治合作的加强一、国共两党关于制定抗日纲领的谈判1498
第十一章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曲折发展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第一节国共两党政治合作的加强1498
二、国民参政会的召开1510
三、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的建立1522
四、中共与中国国民党地方势力派合作的发展1531
五、国共合作基础上的全民族团结御侮新局面的形成1542
第二节 国共两党军事合作的发展一、国共两党在战略方针和军事部署上的配合1555
第二节国共两党军事合作的发展1555
二、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前线1569
三、新四军出征大江南北1585
四、国共两党军队并肩保卫忻口、太原1603
五、国共两军协同进行徐州、武汉会战1616
六、国共协作创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1632
第三节 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伟大胜利一、苏德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与国民党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局部反攻1639
第三节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伟大胜利1639
二、敌后解放区军民的局部反攻1652
三、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660
第十二章战后初期国共两党的谈判和斗争第一节战后的国际国内形势与国共两党不同的建国方针1672
第十二章 战后初期国共两党的谈判和斗争第一节战后的国际国内形势与国共两党不同的建国方针一、战后初期的国际形势1672
二、国共两党不同的建国方针1679
第二节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1686
第二节 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一、重庆谈判的背景1686
二、重庆谈判的举行1698
三、《双十协定》的签订1743
第三节 国共停战谈判的举行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一、战后初期的国共冲突与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来华1755
第三节 国共停战谈判的举行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755
二、国共停战谈判的举行1766
三、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774
四、国共整军谈判1787
第四节 国共对东北的争夺与国共休战谈判1794
第四节 国共对东北的争夺与国共休战谈判一、国共争夺东北的斗争1794
二、争取东北停战的谈判1803
三、东北内战升级与休战谈判1810
(下卷)第十三章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破裂第一节全面内战的爆发1833
下卷目录第十三章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破裂第一节全面内战的爆发一、战争之初的基本形势1833
二、马歇尔调处的失败与国共谈判的破裂1838
三、全面内战的爆发1864
第二节 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与中共第二条战线的开辟1874
第二节 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与中共第二条战线的开辟一、国统区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1874
二、中共第二条战线的开辟1884
三、决战前的形势与国共两党的战略决策1889
四、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1897
第三节国共北平谈判1909
第三节国共北平谈判一、蒋介石引退与李宗仁的谋和活动1909
二、北平谈判的举行1922
三、北平谈判的破裂1950
第四节中国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崩溃与中共在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一、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与蒋家王朝的覆灭1953
第四节 中国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崩溃与中共在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1953
二、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与蒋介石退踞台湾195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66
第十四章 国共隔海对峙局面的形成第一节20世纪50年代初期海峡两岸的激烈斗争1969
第十四章国共隔海对峙局面的形成第一节20世纪50年代初期海峡两岸的激烈斗争一、中国国民党退守台湾前后的反共措施1969
二、中共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与国共对东南沿海岛屿的争夺1986
三、美国插手台湾事务与海峡两岸对峙局面的形成2005
第二节硝烟弥漫的台湾海峡一、中共炮击金门的酝酿2024
第二节硝烟弥漫的台湾海峡2024
二、激烈的金门炮战2031
三、国民党武装人员对大陆的骚扰2048
第三节蒋介石僵硬的反共立场与中共缓和两岸紧张关系的努力2056
第三节蒋介石僵硬的反共立场与中共缓和两岸紧张关系的努力一、蒋介石“反攻复国”方针的提出2056
二、蒋介石“革新保台”偏安求存方针的制定2067
三、中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的提出与缓和海峡两岸紧张关系的努力2075
四、“文革”期间中共对台方针的起伏2094
第四节海峡两岸的试探性接触2099
第四节海峡两岸的试探性接触一、李次白和宋宜山的大陆之行2099
二、曹聚仁的穿针引线2105
三、章士钊晚年赴港2114
第十五章 中共“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与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调整第一节 中共“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一、中美关系的解冻与中共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提出2117
第十五章 中共“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与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调整第一节 中共“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2117
二、中国共产党“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2138
三、中共改善海峡两岸关系的新步骤2158
第二节 台湾当局权力的交替与大陆政策的调整2181
第二节 台湾当局权力的交替与大陆政策的调整一、蒋经国上台与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演变2181
二、蒋经国逝世后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动向2198
第三节海峡两岸“三通四流”的兴起2229
第三节海峡两岸“三通四流”的兴起一、海峡两岸通商、通邮、通航热潮的兴起2229
二、海峡两岸文化、体育、学术、科技交流的发展2246
第十六章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第一节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2265
第十六章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第一节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一、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2265
二、海峡两岸“三通”的新进展2273
第二节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的启动2279
第二节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的启动一、事务性商谈的开展2279
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成立2287
三、“九二共识”2296
四、汪辜会谈的酝酿和举行2306
五、落实汪辜会谈成果的曲折过程2350
第三节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2363
第三节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一、国民党“台湾化”倾向的加强2363
二、国民党大陆政策的调整2381
第十七章 中共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第一节 “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活动的高涨2387
第十七章 中共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第一节 “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活动的高涨一、“参与联合国”活动的开展和“务实外交”新模式的推进2387
二、台湾当局从“一个中国”原则立场上的倒退2398
第二节 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纲领性文献的提出2405
第二节 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纲领性文献的提出一、《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的发表和影响2405
二、江泽民促进祖国统一八项主张的提出及其影响2419
第三节 李登辉访美与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一、台湾当局加紧拓展“国际生存空间”2434
第三节 李登辉访美与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2434
二、李登辉的分裂活动2437
三、国民党执政地位的危机与“台独”势力的新动向2470
第四节 中共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2476
第四节 中共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一、反分裂反“台独”斗争的展开2476
二、应对又一轮台海危机2495
第十八章 台湾政局的变化及其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第一节台湾政局的急剧动荡2526
第十八章 台湾政局的变化及其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第一节 台湾政局的急剧动荡一、国民党启动“再造工程”与“国家发展会议”的召开2526
二、台湾第一次“直选总统”活动及其影响2537
第二节国民党在台湾统治的危机2563
第二节 国民党在台湾统治的危机一、突破“中华民国宪政”框架的图谋2563
二、国民党在台湾“县市长”选举中落败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2577
第三节 台湾当局对两岸关系政治谈判的抗拒2580
第三节 台湾当局对两岸关系政治谈判的抗拒一、大陆方面关于开展两岸政治谈判预备性商谈的建议2580
二、海峡两岸政治对话序幕的拉开2604
三、台湾当局抗拒两岸政治谈判2612
第四节 国民党在台湾执政地位的丧失2619
第四节 国民党在台湾执政地位的丧失一、“两国论”的轩然大波2619
二、国民党在台湾政权的丧失与民进党上台2637
第十九章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拦的历史潮流第一节 两岸经贸关系和民间交流交往的进展一、两岸交流逐步升温2644
第十九章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拦的历史潮流第一节两岸经贸关系和民间交流交往的进展2644
二、加速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的新举措2658
第二节 “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及其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2668
第二节“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及其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一、香港是海峡两岸关系的特殊交集点2668
二、台湾当局对抗“香港回归效应”2676
三、香港回归祖国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2686
第三节中共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努力2695
第三节 中共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努力一、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规划2695
二、中美关系的改善与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承诺2699
第四节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拦的历史潮流一、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721
第四节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拦的历史潮流2721
二、台湾回归祖国是历史的必然2727
三、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政策宣示2736
结束语2744
结束语2744
热门推荐
- 1039287.html
- 305264.html
- 150080.html
- 1153251.html
- 2509191.html
- 3135800.html
- 2546364.html
- 2971817.html
- 2780649.html
- 28520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48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04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31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65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35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75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41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16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48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