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工程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环境工程学
  • 梁吉艳,崔丽,王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1600968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环境工程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工程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习题与思考题3

第1篇 水污染控制工程4

第1章 水质与水体自净4

1.1 概述4

1.2 水循环5

1.3 水体的自净作用6

1.3.1 水环境容量7

1.3.2 水污染8

1.3.3 水体自净机制9

1.3.4 水体自净过程的特征变化10

1.4 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12

1.4.1 水质指标12

1.4.2 水质标准13

1.5 污水的水质16

1.5.1 污水水质指标16

1.5.2 主要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17

1.5.3 污水的排放及其回用22

习题与思考题23

第2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24

2.1 概述24

2.2 格栅和筛网24

2.2.1 格栅24

2.2.2 格栅的设计25

2.2.3 筛网27

2.3 沉砂池28

2.3.1 沉淀法28

2.3.2 沉砂池30

2.4 隔油池32

2.4.1 含油废水的来源、油的状态及含油废水对环境的危害32

2.4.2 平流式隔油池33

2.4.3 斜板隔油池34

2.5 初沉池35

2.5.1 初沉池的分类35

2.5.2 初沉池设计工艺参数35

2.5.3 影响因素37

2.5.4 运行管理37

2.5.5 初沉池与其他处理单元的综合运行调度39

习题与思考题40

第3章 污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41

3.1 概述41

3.2 好氧活性污泥法41

3.2.1 活性污泥法41

3.2.2 活性污泥法的净化机理42

3.2.3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43

3.2.4 影响活性污泥性能的环境因素45

3.2.5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类型45

3.2.6 活性污泥法系统的运行管理47

3.3 好氧生物膜法48

3.3.1 概述48

3.3.2 生物膜法净化机理48

3.4 污水中氮、磷的去除49

3.4.1 脱氮49

3.4.2 除磷52

3.4.3 同步脱氮除磷技术54

习题与思考题57

第4章 污水的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58

4.1 化学混凝法58

4.2 中和法61

4.3 化学沉淀法63

4.4 电化学法64

4.5 高级氧化技术65

4.6 气浮法68

4.7 吸附法70

4.8 离子交换法72

习题与思考题75

第5章 污水的生态处理76

5.1 稳定塘76

5.2 人工湿地78

5.3 土地处理80

习题与思考题83

第6章 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技术84

6.1 污泥的性质84

6.2 污泥的浓缩处理86

6.3 污泥脱水88

6.4 干燥及焚烧88

6.5 污泥利用88

6.6 污泥处理新技术89

习题与思考题89

第2篇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90

第1章 大气污染概述90

1.1 大气的组成及大气污染90

1.1.1 大气的组成90

1.1.2 大气污染91

1.2 大气的污染物及污染源92

1.2.1 大气污染物92

1.2.2 大气污染源和发生量94

1.3 大气的综合防治途径95

1.3.1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含义95

1.3.2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95

1.4 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标准97

1.4.1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和作用97

1.4.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99

1.4.3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99

习题与思考题102

第2章 大气污染及全球控制103

2.1 温室气体和气候变化103

2.1.1 温室效应103

2.1.2 影响气候变化的大气成分105

2.1.3 应对措施与策略106

2.2 臭氧层破坏问题108

2.2.1 大气臭氧层的主要特征和臭氧层破坏现象108

2.2.2 平流层臭氧形成及破坏机理108

2.2.3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110

2.2.4 消耗臭氧层的物质111

2.2.5 保护臭氧层的对策112

2.3 致酸前体与酸雨114

2.3.1 酸雨问题114

2.3.2 致酸前体物115

2.3.3 控制措施与策略115

习题与思考题118

第3章 颗粒污染物的控制119

3.1 颗粒污染物控制的原理119

3.1.1 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119

3.1.2 粉尘的物理性质121

3.1.3 除尘设备的技术性能表示方法123

3.1.4 除尘效率124

3.2 机械除尘器126

3.2.1 重力沉降室127

3.2.2 惯性除尘器128

3.2.3 旋风除尘器129

3.3 静电除尘器134

3.3.1 静电除尘的基本原理135

3.3.2 静电除尘器的分类137

3.3.3 电除尘器结构137

3.4 袋式除尘器138

3.4.1 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139

3.4.2 过滤材料139

3.4.3 袋式除尘器的结构形式140

3.5 湿式除尘器142

3.5.1 湿式除尘机理142

3.5.2 湿式除尘器的类型142

3.5.3 重力喷雾洗涤器143

3.5.4 填料塔143

3.5.5 板式塔鼓泡洗涤除尘器143

3.5.6 自激水浴除尘器144

3.5.7 旋风洗涤器144

3.5.8 文丘里洗涤器145

3.6 除尘器的比较和选择146

3.6.1 除尘器合理选择146

3.6.2 除尘设备的发展149

习题与思考题149

第4章 气态型污染物的控制151

4.1 气态型污染净化原理151

4.1.1 冷凝分离151

4.1.2 燃烧152

4.1.3 吸收净化153

4.1.4 吸附净化154

4.1.5 催化转化155

4.1.6 生物净化157

4.1.7 气体污染物控制新技术159

4.2 二氧化硫的污染控制技术160

4.2.1 燃料脱硫160

4.2.2 燃烧过程脱硫165

4.2.3 燃煤烟气脱硫167

4.3 氮氧化物的污染控制技术180

4.3.1 氮氧化物性质及来源180

4.3.2 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181

4.3.3 烟气脱硝技术183

4.4 臭氧的污染控制技术186

4.4.1 臭氧层变化与臭氧洞186

4.4.2 臭氧层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186

4.4.3 保护臭氧层的对策187

4.5 挥发有机污染物的控制技术188

4.5.1 燃烧法控制VOCs污染188

4.5.2 吸收(洗涤)法控制VOCs污染193

4.5.3 冷凝法控制VOCs污染194

4.5.4 吸附法控制VOCs污染194

4.5.5 生物法控制VOCs污染197

4.5.6 膜分离法198

4.5.7 光催化氧化法199

4.5.8 电晕法199

4.5.9 综合处理技术199

4.6 其他污染物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99

4.6.1 酸雾的治理199

4.6.2 含氟废气的治理200

4.6.3 含重金属气体的净化203

4.6.4 碳氢化合物的净化204

习题与思考题204

第5章 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206

5.1 城市交通趋势及影响206

5.1.1 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206

5.1.2 交通源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206

5.2 汽油发动机污染的形成及控制207

5.2.1 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污染来源207

5.2.2 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形成208

5.2.3 汽车尾气治理技术简介210

5.3 柴油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及控制211

5.3.1 柴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11

5.3.2 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来源212

5.3.3 柴油机污染物的形成过程212

5.3.4 控制柴油机污染物排放的发动机技术214

5.3.5 柴油车排气后处理技术215

5.4 新型动力车216

5.4.1 电动汽车216

5.4.2 燃料电池汽车216

5.4.3 混合动力车216

第3篇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工程218

第1章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概述218

1.1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及分类218

1.1.1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218

1.1.2 固体废弃物的分类219

1.2 固体废弃物的性质220

1.2.1 “资源”和“废物”的相对性220

1.2.2 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20

1.2.3 危害的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221

1.3 固体废弃物的危害221

1.3.1 固废堆渣侵占土地,污染土壤221

1.3.2 污染水体221

1.3.3 污染大气222

1.3.4 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222

1.4 固体废弃物的管理系统223

1.4.1 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223

1.4.2 固体废物的管理制度225

1.4.3 固体废物管理的技术标准225

1.4.4 管理措施226

习题与思考题228

第2章 城市垃圾的处理229

2.1 城市垃圾的收集、储存与运输229

2.1.1 城市垃圾的收集230

2.1.2 城市垃圾的储存237

2.1.3 城市垃圾的运输238

2.2 城市垃圾的压实239

2.2.1 压实的原理与作用239

2.2.2 压实设备与流程239

2.3 城市垃圾的破碎240

2.3.1 城市垃圾破碎的意义240

2.3.2 城市垃圾的机械强度和破碎方法240

2.3.3 低温破碎和湿式破碎241

2.3.4 城市垃圾破碎机械243

2.4 城市垃圾的分选243

2.4.1 筛选(分)244

2.4.2 重力分选245

2.4.3 磁力分选247

2.4.4 电力分选248

2.4.5 浮选249

2.4.6 摩擦与弹性分选251

2.4.7 光电分选251

2.5 城市垃圾的脱水与干燥252

2.5.1 城市垃圾的脱水252

2.5.2 城市垃圾的干燥253

习题与思考题253

第3章 危险废物的处理254

3.1 危险废物的性质及鉴别标准254

3.1.1 危险废物的特性254

3.1.2 危险废物的鉴别标准254

3.2 危险废物的化学处理259

3.2.1 中和法259

3.2.2 氧化还原法260

3.3 危险废物的固化处理261

3.3.1 固化方法261

3.3.2 衡量固化处理效果的主要指标265

习题与思考题265

第4章 固体废物的资源利用及最终处置266

4.1 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意义及资源化系统266

4.1.1 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意义266

4.1.2 固体废物资源化系统266

4.2 材料回收系统267

4.2.1 建立材料回收系统267

4.2.2 材料回收系统流程267

4.3 生物转化产品的回收267

4.3.1 固体废物的好氧堆肥处理267

4.3.2 厌氧发酵制沼气270

4.4 城市垃圾焚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272

4.4.1 城市垃圾的焚烧272

4.4.2 热转化273

4.5 固体废弃物的最终处置274

4.5.1 何为最终处置274

4.5.2 处置方法274

习题与思考题276

第4篇 噪声及其他物理性污染控制277

第1章 噪声污染控制277

1.1 噪声的来源及危害277

1.1.1 噪声的来源277

1.1.2 噪声的危害278

1.2 噪声的测量281

1.2.1 噪声测量的一般物理量度281

1.2.2 噪声的测量方法282

1.2.3 噪声的测量仪器285

1.3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286

1.3.1 噪声评价286

1.3.2 噪声的评价量287

1.3.3 噪声标准292

1.4 噪声的污染控制296

1.4.1 严格的行政管理296

1.4.2 合理规划布局296

1.4.3 采取噪声控制技术296

习题与思考题298

第2章 电磁辐射污染及防护299

2.1 电磁辐射的来源及危害299

2.1.1 电磁辐射的来源299

2.1.2 电磁辐射的危害300

2.2 电磁辐射的测量300

2.3 电磁辐射的控制301

2.3.1 屏蔽技术301

2.3.2 吸收技术302

2.3.3 个人防护302

习题与思考题302

第3章 放射性污染及防护303

3.1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及危害303

3.1.1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303

3.1.2 放射性污染的危害304

3.2 放射性污染的特点305

3.3 放射性污染的控制306

3.3.1 放射性物质的合理处置306

3.3.2 制定严格的相关法律法规306

3.3.3 了解相关放射性污染知识,自我防护307

习题与思考题307

第4章 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技术308

4.1 振动污染及防治技术308

4.1.1 振动污染308

4.1.2 振动污染的防治技术309

4.2 光污染及防治技术310

4.2.1 光污染310

4.2.2 光污染的防治技术312

习题与思考题313

参考文献3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