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 公元1911-1949【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 公元1911-1949
  • 阮荣春,胡光华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ISBN:753052775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美术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 公元1911-194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国美术的近现代化(1911—1927)9

第一章 西洋画的引进与西方艺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1

一、西方绘画东渐三条途径11

(一)传教士与明代西方绘画传入中国11

(二)清代帝皇的御用与西方绘画在中国宫廷的发展传播15

(三)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与清代南方通商口岸西洋画的盛起20

二、近现代西洋画的引进与传播27

(一)土山湾画馆与西方绘画东渐27

(二)拓荒者的步履29

(三)近现代美术的先驱33

三、美术教育史上的一大转机38

(一)师范艺术学堂的创立38

(二)上海美专崛起38

(三)新艺术教育昌兴40

(四)中华美育会与《美育》月刊42

(一)教育泰斗、万世楷模43

四、美育泰斗蔡元培43

(二)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贡献45

(三)蔡元培与民初新艺术运动45

五、日本美术教授(习)与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兴起46

(一)日本美术教授(习)来华的历史背景46

(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和日本美术教习的关系46

第二章 社团蜂起与变革中国画的论争50

一、社团的蜂起50

(一)清末民初美术社团的肇兴50

(二)民初主要美术社团51

二、中国画的革新及论争55

(一)美术革命及中国画改良论55

(二)国粹派新论56

(二)岭南画派开创者高剑父59

(一)风姿卓异南天一雄59

一、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岭南画派59

第三章 三足鼎峙的画坛59

(三)天风楼主高奇峰61

(四)陈树人的艺术新风62

二、海上画派63

(一)海派渊源63

(二)群伦领袖吴昌硕63

(三)海派巨子王一亭65

(四)名噪一时的海派诸家67

三、弘扬国粹的北京画坛68

(一)国粹精英聚北京68

(二)一代天骄陈师曾68

(三)“南画正宗”金拱北69

(四)北京画坛其他几员宿将70

(五)“古物陈列所”与北京画坛72

(一)通俗美术的产生74

(二)时事画报74

第四章 风行一时的通俗美术74

一、通俗美术的兴起74

(三)月份牌的缘起及画家75

(四)从回回图到连环画77

二、初露锋芒的漫画艺术79

(一)时事漫画的出现79

(二)“泼克”及几位漫画高手79

第五章 书法篆刻艺术的复苏81

一、民初书风的递变81

(一)尚古与出新81

(二)书学演革81

二、民初四大书家81

(一)沈曾植81

(三)李瑞清82

(四)曾熙82

(二)吴昌硕82

三、繁星闪烁的民初印坛83

(一)印坛新风与三分鼎足83

(二)海上印坛85

(三)北京印坛86

(四)广东印坛86

第六章 工艺美术的变迁87

一、刺绣业的突起与丝织印染工艺的原地踏步87

(一)纺织印染工艺的原地踏步87

(二)刺绣工艺的突起87

二、雕塑工艺的式微90

(一)雕塑工艺概述90

(二)天津泥人张90

(三)惠山泥人90

(五)竹雕工艺91

(四)南方的木石雕刻之乡91

三、民间年画的残照92

(一)木版年画的沿革92

(二)天津的年画93

(三)华北各地的年画93

四、漆器与京式工艺95

(一)扬州和福州的漆器95

(二)独步一时的京式工艺96

(二)外来式建筑艺术的兴起97

(三)中国固有式建筑运动97

第七章 建筑形式的更变与摄影的崛起97

(一)建筑变迁述略97

一、建筑形式的更变97

(四)中山陵的兴建及艺术成就98

二、摄影的崛起及逆流99

(一)摄影的滥觞及其风行99

(三)民初摄影社团101

(二)摄影的逆流101

第二篇 中西美术的混流(1928—1937)103

第一章 画坛三重臣105

一、写实主义艺术教育开拓者徐悲鸿105

二、艺术大师刘海粟108

三、革新中国画的林风眠112

第二章 复兴国画的几员宿将117

一、南黄北齐117

(一)大器晚成的黄宾虹117

(二)超群拔俗的齐白石118

二、南张北溥119

(一)张大千的世界119

(二)西山逸士溥心畲121

三、三吴一冯及岭南传人122

(一)三吴一冯122

(二)岭南传人126

(一)中国西画写实大家颜文樑131

第三章 西画壁垒的坚守者与中西合璧的典型131

一、西画壁垒的坚守者131

(二)抱一而终的西洋画先驱陈抱一132

(三)油画宿耆冯钢百133

(四)新写实派画家倪贻德134

(五)三位现代画风的女画家135

二、中西合璧的佼佼者138

(一)“中国西画民族化的第一人”王悦之138

(二)一曲长恨震画坛的李毅士140

(三)汪亚尘及其他中西合璧者141

第四章 新兴美术运动145

一、左翼美术运动145

(一)左翼美术运动的发端145

(二)新兴版画社团146

(一)红色美术的初创147

二、苏区美术147

(二)苏区早期美术家148

三、漫画的黄金时代150

(一)争胜一时的漫画天地150

(二)漫画界的一代风流151

第五章 近代美术的深化153

一、方兴未艾的美术教育153

(一)艺术院校的成长153

(二)国立艺术院的诞生及绘画研究机构156

二、欧洲、日本来华美术教授(师)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158

(一)近现代外籍来华美术教授与学院式美术教育的开拓158

(二)云集国立艺术院的欧洲、日本美术教授(师)158

三、美术社团标新立异160

(一)新兴艺术社团160

(二)现代美术社团的冲击161

(一)盛极一时的美术展览164

四、美术展览与艺术思潮164

(二)艺术思潮的波澜166

第六章 继往开来的书法篆刻艺术169

一、书学新风169

(一)章太炎的章草与于右任的标准草书169

(二)赵子云、马公愚及其他书家170

二、沿续中的篆刻艺术171

(一)印苑宿耆171

(二)寿石工、顿立夫和赵古泥的印艺171

第七章 民国建筑艺术的繁荣173

一、近现代城市建筑艺术的发展173

(一)新型住宅的出现173

(二)公共建筑的体量与艺术视觉173

二、近现代建筑教育和建筑考古成就174

(一)建筑艺术教育和中国建筑师的成长174

(三)近现代建筑装饰工艺成就174

(二)中国营造社及梁思成的贡献175

第八章 民国工艺美术的中兴177

一、景德镇的美术瓷与石湾陶塑177

(一)景德镇美术瓷的兴盛177

(二)石湾陶塑绽新姿178

二、北京特种工艺的繁荣179

(一)异军突起的北京特种工艺179

(二)宫廷遗技景泰蓝180

(三)东方明珠——北京地毯工艺180

(四)艺苑奇葩——雕漆和玉器181

第三篇 现实主义美术的鼎盛(1937—1949.9)183

第一章 美术救国185

一、走出象牙塔185

(一)时代的触角185

(二)十字街头美术187

(三)报国美展及张善子的艺术贡献188

二、抗敌木刻运动189

(一)木刻艺术的昌盛189

(二)战时木刻家集团191

(三)红色边区的木刻运动192

(四)一群优秀的木刻家193

三、抗战漫画197

(一)漫画与抗战197

(二)延安和苏皖地区的前敌漫画199

第二章 战时后方美术200

一 、后方美术中心的活动200

(一)国家美展形式的变更200

(二)中国美术会与重庆美坛201

(三)蓉城美术运动202

二、交相辉映的中西绘画203

(一)国画现代化与西画中国化的争鸣203

(二)中国画坛的现代风204

(三)民族绘画的持续发展207

(四)西画的民族化209

三、敦煌艺术研究所与西北西南的艺术考古213

(一)“敦煌热”与敦煌艺术研究所213

(二)西北西南的艺术考古215

第三章 美术教育的磨难217

一、劫难下的美术院校217

(一)饱受战火摧残的国立美术大学217

(二)时乖命舛的私立美术院校219

二、国立美术师范教育的复苏221

(一)美术师范教育复苏的背景221

(二)近现代国立美术师范教育的第二次浪潮222

三、美术耕耘者的足迹222

(一)美苑名耆吕凤子、姜丹书223

(二)两位出色的美术教务长224

(三)循循善诱的美术教育家225

(四)两位有争议的国立艺专校长227

第四章 战后的中国美术229

一、批判现实主义的高潮229

(一)雄风不减的木刻与漫画艺术229

(二)中国画坛代沟的形成232

(三)西洋画的泼剌锋芒235

二、和平共处的中西画界240

(一)中国画坛几翘楚240

(二)西洋画界众俊彦242

三、金石书法竞风流246

(一)书坛的逐鹿时代246

(二)方介堪与印坛诸铁248

一、中西雕塑艺术的交汇251

(一)美术留学生与中国近现代雕塑的起步251

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雕塑艺术的崛起251

(二)江小鹣、李金发和刘开渠等人的雕塑艺术253

二、宗教造像和民间雕塑256

(一)西南与西藏的佛教造像256

(二)山西民间的雕刻艺术257

第六章 美术史论的发展与成就258

一、外国美术史论方面的学术成果258

(一)西方美术史论著述成果纷纷涌现258

(二)美术流派、名家名作与美术思潮等成果层出不穷260

二、中国美术史论的研究著述成就262

(一)中国美术史、绘画史类成果累累262

(二)断代史、画派史、区域史等成果丰富多彩263

三、其他美术史论上的建树265

(一)书法与篆刻史论265

(二)木刻与漫画理论265

(三)工艺美术与雕刻等方面的理论266

第七章 工艺美术的黑暗时代267

一、雕塑工艺的滑坡267

(一)民间工艺雕塑的衰落267

(二)江家走的木偶雕塑267

二、陕北年画与河北窗花268

(一)陕北等地的新年画268

(二)王老赏与蔚县窗花269

第八章 中国摄影艺术的进步271

一、民国中后期的摄影艺术271

(一)美术摄影的草创271

(二)几位卓越的摄影家271

二、中国摄影学会与民国影苑275

(一)二三十年代的影展和主要社团275

(二)摄影家的大会师275

附录一 中国近现代美术大事年表(1911—1949)276

附录二 中国近现代美术界留(游)学人员名录2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