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层序地层学原理 7【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层序地层学原理 7
  • (加)O.Catuneanu著,吴因业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17088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地层层序-地层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层序地层学原理 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言1

第一节 层序地层学——回顾1

一、学科交叉的层序地层学1

二、层序地层学——沉积地质学的革命3

第二节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史3

一、早期的发展3

二、层序地层学时代——海平面升降和构造作用对沉积的控制4

三、层序模式6

第三节 层序地层学方法8

一、术语8

二、尺度的概念9

三、层序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及异地层学10

第二章 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16

第一节 引言16

第二节 相分析:露头、岩心和现代模拟17

一、沉积体系、相和相模式的概念17

二、沉积环境分类17

三、沃尔索相律20

四、沉积岩相学20

五、古水流方向23

六、土壤学24

七、化石遗迹学30

第三节 测井39

一、引言39

二、测井:地质误差40

三、约束测井解释43

第四节 地震数据46

一、引言46

二、地震数据物理属性48

三、地震数据分析工作流程49

第五节 测年技术57

第六节 层序地层分析工作流程59

一、步骤1——构造研究(盆地类型分析)60

二、步骤2——古沉积环境分析63

三、步骤3——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65

第三章 可容空间与滨线迁移69

第一节 引言69

第二节 沉积作用的异源控制因素69

一、异源控制因素的重要性69

二、异源控制因素的特征70

三、异源因素重要性比较72

第三节 沉积物供给及沉积能量变化73

一、沉积物供给73

二、沉积物供给与沉积环境能量74

第四节 沉积可容空间77

一、可容空间、基准面和河流均衡剖面的概念77

二、基准面和可容空间的近似79

三、可容空间的变化82

第五节 滨线轨迹85

一、定义85

二、海侵88

三、强制海退90

四、正常海退93

第四章 地层界面100

第一节 引言100

第二节 地层终止类型101

第三节 层序地层界面104

一、陆上不整合面107

二、相对应整合面114

三、强制海退底面117

四、海退侵蚀面122

五、最大海退面128

六、最大洪泛面133

七、海侵侵蚀面139

第四节 趋势内相接触面145

一、趋势内正常海退面146

二、趋势内强制海退面148

三、趋势内洪泛面150

第五章 体系域155

第一节 引言155

第二节 高位体系域160

一、定义和叠置方式160

二、经济潜力168

第三节 下降期体系域169

一、定义和叠置模式169

二、经济潜力179

第四节 低位体系域189

一、定义和叠置模式189

二、经济潜力196

第五节 海侵体系域197

一、定义和叠置模式197

二、经济潜力206

第六节 海退体系域211

一、定义和叠置样式211

二、经济潜力215

第七节 低和高可容空间体系域215

一、定义和叠置样式215

二、经济潜力223

第六章 层序模式226

第一节 引言226

第二节 地层层序类型228

一、沉积层序228

二、成因层序地层231

三、海侵—海退(T—R)层序232

四、准层序234

第三节 河流体系层序237

一、引言237

二、受基准面变化控制的河流旋回性239

三、与基准面变化无关的河流旋回性242

四、低与高可容空间环境244

第四节 海岸到浅水碎屑层序体系245

一、引言245

二、物理过程245

三、与滨线迁移有关的海岸到浅水体系的旋回性251

第五节 深水碎屑岩层序体系253

一、引言253

二、物理过程254

三、沉积单元258

四、与滨线迁移有关的深水体系的旋回性266

五、小结270

第六节 碳酸盐岩层序体系273

一、引言273

二、碳酸盐岩层序地层模式274

三、讨论:碳酸盐岩序列中的层序边界279

第七章 层序界面的时间属性282

第一节 引言282

第二节 定义地层界面的参照曲线283

第三节 滨线迁移、粒序与水深290

一、对沉积物粒序和水深变化的控制290

二、讨论294

第四节 定义地层界面的方法299

一、引言299

二、相对应整合面300

三、最大海退面和最大洪泛面301

第五节 总结:地层界面的时间特性311

一、陆上不整合面311

二、相对应整合面312

三、强制海退的底面313

四、海退侵蚀面314

五、最大海退面314

六、最大洪泛面315

七、海侵侵蚀面316

八、趋势内相接触面316

九、结论317

第八章 层序级别与层序界面319

第一节 引言319

第二节 基于旋回周期性(边界频率)的分级系统321

第三节 基于基准面变化规模的分级系统323

第四节 讨论324

第九章 讨论与结论328

第一节 基本原则328

一、应用范围328

二、滨线迁移的重要性330

三、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与实践330

四、构造环境的重要性331

五、层序地层学的应用与滥用332

第二节 前寒武纪与显生宙层序地层比较333

第三节 标准层序地学的展望333

第四节 总结与结论335

参考文献337

常用层序地层学术语3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