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库郎米其提幅(J46C003001) 比例尺 1:250000【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拜永山,常革红,谈生祥等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53649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区域地质调查-调查报告-中国;区域地质调查-调查报告-青海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库郎米其提幅(J46C003001) 比例尺 1:25000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言1
第一节 目的与任务1
第二节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1
第三节 地形图质量评述2
一、1∶10万地形图(野外手图)2
二、1∶25万地形图3
第四节 地质调查历史及研究程度3
一、各种比例尺填图概况3
二、地层单位和地层序列建立的依据及其合理性5
三、测区地质构造格架与大地构造属性认识5
四、前人所采集的样品5
五、矿产地质调查6
第五节 完成任务情况6
第二章 地层9
第一节 古元古代地层9
一、地质概况9
二、岩石组合及岩性特征9
三、剖面描述9
四、微量元素特征14
五、区域对比及时代讨论14
第二节 中元古代长城纪地层15
一、地质概况15
二、岩石组合及岩性特征16
三、剖面描述17
四、岩石化学特征17
五、区域对比及时代讨论19
第三节 中元古代蓟县纪地层19
一、地质概况19
二、岩石组合及岩性特征19
三、剖面描述20
四、微量元素特征23
五、沉积环境综述24
六、区域对比及时代讨论24
第四节 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地层25
一、地质概况25
二、岩石组合及岩性特征25
三、剖面描述26
四、微量元素特征27
五、沉积环境综述28
六、区域对比及时代讨论28
第五节 早古生代奥陶纪—志留纪地层29
一、碎屑岩岩组(OST1)29
二、火山岩岩组(OST2)36
三、碳酸盐岩岩组(OST3)39
四、区域对比及时代讨论42
第六节 晚古生代泥盆纪地层42
一、上泥盆统黑山沟组(D3hs)42
二、上泥盆统哈尔扎组(D3he)48
第七节 晚古生代石炭纪地层51
一、下石炭统石拐子组(C1s)52
二、下石炭统大干沟组(C1dg)58
三、上石炭统缔敖苏组(C3d)65
第八节 石炭纪—二叠纪地层69
一、地质概况69
二、岩石组合及岩性特征69
三、剖面描述70
四、微量元素特征72
五、沉积环境综述72
六、区域对比及时代讨论74
第九节 晚三叠世地层(鄂拉山组)75
一、地质概况75
二、岩石组合及岩石特征75
三、剖面描述77
四、微量元素特征80
五、沉积环境综述80
六、区域对比及时代讨论82
第十节 古近纪—新近纪地层83
一、始新统路乐河组(E2l)83
二、渐新统—中新统干柴沟组(ENg)85
三、中新统—上新统油砂山组(N1-2y)89
四、上新统狮子沟组(N2sz)91
第十一节 第四纪地层93
一、下更新统七个泉组(Qp1q)94
二、中更新世沉积98
三、晚更新世沉积99
四、全新世沉积102
第三章 岩浆岩104
第一节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104
一、祁漫塔格奥陶纪蛇绿岩104
二、中元古代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119
三、白垩纪基性岩墙127
第二节 中酸性侵入岩132
一、晋宁期变质侵入岩133
二、震旦期群峰东侵入体(Pt3gnηγ)139
三、加里东期侵入岩143
四、海西期侵入岩158
五、印支期侵入岩203
六、燕山期侵入岩214
七、区域性岩脉224
八、岩浆岩演化规律227
第三节 火山岩230
一、奥陶纪—志留纪火山岩230
二、泥盆纪火山岩239
三、三叠纪火山岩243
第四章 变质岩259
第一节 区域变质作用及其变质岩系259
一、区域动力热变质作用及其变质岩系260
二、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及其变质岩269
第二节 区域变质作用特征271
一、古元古界白沙河(岩)组(Ar3Pt1b)271
二、中元古界小庙(岩)组(Chx)276
三、中-新元古代中浅变质岩系278
四、低绿片岩相变质岩——早古生代中浅变质岩系279
五、低绿片岩相变质岩——晚古生代中浅变质岩280
六、古元古代变质岩形成的构造背景280
七、埋深变质作用——中生界上三叠统鄂拉山组变质岩283
第三节 接触变质作用及其变质岩283
一、岩石类型283
二、矿物共生组合及变质相带划分284
第四节 动力变质作用及其变质岩285
一、低角闪岩相动力变质岩285
二、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动力变质岩286
三、低绿片岩相动力变质岩286
四、葡萄石-绿纤石相动力变质岩287
第五节 变质作用与构造演化287
一、前寒武纪基底岩系形成阶段287
二、加里东期洋陆转换阶段287
三、海西期陆内造山阶段288
四、印支期陆内造山阶段288
第五章 地质构造及构造发展史289
第一节 构造单元划分289
第二节 构造单元基本特征289
第三节 主要分界断裂292
第四节 构造变形特征294
一、前寒武纪地质体构造变形特征295
二、加里东期地质体构造变形特征311
三、海西期地质体构造变形特征313
四、浅表层次构造形迹群316
第五节 构造变形序列333
第六节 地质发展史335
一、古元古代基底演化335
二、中-新元古代超大陆的形成336
三、早古生代祁漫塔格微洋盆演化阶段336
四、晚古生代板内伸展裂陷海盆体系的演化337
五、陆内叠覆造山338
第六章 新构造运动及生态环境特征341
第一节 新构造运动341
一、新构造地貌分区341
二、新构造运动形迹341
三、盆地沉积与成山作用345
四、新构造运动的裂变径迹证据346
第二节 生态现状及古人类遗迹348
一、生态趋势及可能的预防措施348
二、古人类活动遗迹349
第七章 成矿地质背景352
第一节 研究工作概况352
一、前人工作程度352
二、本次工作程度352
第二节 铜、铅、锌、金、银等多金属成矿地质背景分析353
一、构造与成矿背景关系353
二、岩浆活动与内生成矿背景关系353
三、围岩条件与内生成矿的背景关系356
四、地层与外生矿产的关系356
五、剥蚀程度对矿产的影响356
第八章 结束语358
一、主要成果及进展358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361
主要参考文献362
图版及图版说明364
热门推荐
- 3857725.html
- 1155029.html
- 1689839.html
- 526723.html
- 2280699.html
- 2013042.html
- 3478613.html
- 3674879.html
- 3144914.html
- 34161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7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94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24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43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12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47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78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30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99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2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