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反贫困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新疆和田地区与哈巴河县案例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李万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588811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新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反贫困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新疆和田地区与哈巴河县案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3
第1章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3
1.1 研究背景3
1.2 研究意义6
1.2.1 新疆地区反贫困的稳定发展关系到新疆的稳定6
1.2.2 解决新疆地区的贫困问题是确保新疆稳定的基础7
第2章 贫困理论研究概述9
2.1 贫困的内涵及类型9
2.1.1 贫困的内涵9
2.1.2 贫困的类型13
2.1.3 衡量贫困的标准15
2.2 生态贫困18
2.2.1 生态贫困的内涵18
2.2.2 本书“生态贫困”的内涵19
2.2.3 新时期反贫困的新内涵19
上编 新疆和田地区生态贫困问题案例研究25
第3章 新疆和田地区概况25
3.1 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25
3.1.1 地理位置25
3.1.2 气候特征25
3.2 自然资源状况27
3.2.1 土地资源27
3.2.2 水资源28
3.2.3 矿产资源28
3.2.4 光热资源29
3.2.5 野生动植物资源29
3.3 经济发展概况29
3.3.1 农林牧渔业发展概况30
3.3.2 工业和建筑业发展概况30
3.3.3 第三产业发展概况31
3.3.4 特色产业发展情况31
3.4 社会发展概况32
3.4.1 历史沿革与文化传统32
3.4.2 行政区划和人口33
3.4.3 教育状况34
3.4.4 医疗卫生和社会保健情况34
3.4.5 科技发展情况34
3.5 和田地区贫困现状35
3.5.1 贫困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35
3.5.2 收入和支出情况35
第4章 新疆和田地区扶贫历程及效应分析40
4.1 扶贫历程考察40
4.1.1 国家和自治区的扶贫政策40
4.1.2 和田地区扶贫工作的具体措施43
4.2 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46
4.2.1 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46
4.2.2 生态环境有所改善46
4.2.3 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 农牧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47
4.2.4 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初步改善47
4.2.5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47
4.2.6 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48
4.3 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48
4.3.1 扶贫开发运行机制成本高,资金使用效率低48
4.3.2 扶贫资金中途损失、损耗和延误49
第5章 新疆和田地区“生态贫困”的机理研究53
5.1 客观因素——自然生态环境制约54
5.1.1 资源数量54
5.1.2 资源质量56
5.1.3 经济地理59
5.2 主观因素——人文社会环境制约60
5.2.1 人口增长迅速60
5.2.2 劳动者素质较低62
5.3 主客观因素的交互作用66
5.3.1 历史回顾66
5.3.2 内外因共同作用 陷入恶性循环68
5.4 构成生态贫困机理的关键因素70
5.4.1 三大因素70
5.4.2 三因素的相互作用71
第6章 和田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模式创新74
6.1 生态反贫困战略74
6.1.1 实施生态反贫困战略的必要性74
6.1.2 生态反贫困战略的内涵75
6.1.3 生态反贫困战略的发展模式选择75
6.2 和田地区的生态重建模式76
6.2.1 “生态移民+劳务输出+环境教育”的控制环境退化模式76
6.2.2 “生物+工程+科技”的保护性重建模式90
6.3 和田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93
6.3.1 和田地区生态经济区划分93
6.3.2 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95
6.3.3 绿洲平原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96
6.3.4 北部荒漠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98
第7章 发展和田地区生态经济,缓解贫困的对策建议100
7.1 转变观念 坚定信念100
7.2 加强政府责任,以生态移民为突破,控制生态环境退化101
7.3 依靠科学技术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103
7.4 加快和田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态经济发展105
7.5 规范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程序107
7.6 加强教育科技事业,保障生态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108
7.7 转变角色,变被动为主动,发展参与式基层扶贫发展模式109
7.8 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110
下编 新疆哈巴河县反贫困与社会协调研究113
第8章 哈巴河县社会经济发展简介113
8.1 哈巴河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简介113
8.1.1 自然资源113
8.1.2 经济资源119
8.1.3 社会资源126
8.2 农十师185团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29
8.2.1 185团成立的历史背景129
8.2.2 185团社会经济发展简况130
第9章 新疆哈巴河县边境形势的历史考察135
9.1 新疆边境形势的历史回顾135
9.1.1 不同时期的边境形势135
9.1.2 边境问题的经验教训138
9.2 新疆边境形势的新发展139
9.2.1 边境安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39
9.2.2 边境安全的新动向141
9.2.3 新时期边境安全的新要求142
第10章 哈巴河县贫困现状及形成机理145
10.1 哈巴河县贫困现状145
10.1.1 财政入不敷出145
10.1.2 农牧民收入来源较为单一146
10.1.3 人均负担重146
10.1.4 生态环境负荷重147
10.1.5 基础设施薄弱147
10.1.6 人才缺乏147
10.2 哈巴河县贫困形成机理分析148
10.2.1 自然条件制约149
10.2.2 社会、文化、观念因素151
10.2.3 历史因素155
第11章 哈巴河县扶贫效应分析156
11.1 哈巴河县扶贫政策及扶贫效果156
11.1.1 哈巴河县扶贫政策156
11.1.2 哈巴河县扶贫效果157
11.2 哈巴河县扶贫中存在的问题161
11.2.1 扶贫资金使用中偏离和渗漏现象严重161
11.2.2 对人力资源开发重视不够163
11.2.3 反贫困开发模式缺乏灵活性163
11.2.4 资金支持力度不够165
第12章 185团反贫困与社会协调分析167
12.1 185团特点及使命167
12.1.1 185团区位特点167
12.1.2 185团使命特点168
12.1.3 兵团的特殊制度169
12.2 185团反贫困与社会协调系统创新171
12.2.1 185团反贫困与社会不协调的表现171
12.2.2 185团反贫困与社会协调系统创新174
第13章 哈巴河县反贫困战略选择及对策建议179
13.1 哈巴河县反贫困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选择179
13.1.1 战略目标179
13.1.2 战略选择181
13.2 哈巴河县反贫困对策建议182
13.2.1 全面提高人口素质182
13.2.2 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184
13.2.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186
13.2.4 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188
13.2.5 以口岸为依托做强做大自由贸易区193
附录Ⅰ:和田地图196
附录Ⅱ:哈巴河县地图197
参考文献198
后记203
热门推荐
- 2717535.html
- 1146656.html
- 3045040.html
- 2978691.html
- 1691079.html
- 3068868.html
- 2028377.html
- 3237456.html
- 3787521.html
- 38880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28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13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25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79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18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23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9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81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0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5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