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理论与实践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理论与实践研究
  • 刘安,陈立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6264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建筑工程-担保-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理论与实践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1.1 中国建筑业发展迅猛1

1.1.2 建设工程项目隐患颇多2

1.1.3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制度亟待完善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5

1.2.1 国内研究现状5

1.2.2 国外研究现状17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21

1.3.1 研究目的21

1.3.2 研究意义22

1.4 本书创新点25

1.5 本书结构安排26

1.5.1 研究方法26

1.5.2 技术路线27

1.5.3 研究内容28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31

2.1 建设工程项目相关理论综述31

2.1.1 建设工程概述31

2.1.2 项目概述36

2.1.3 建设工程项目概述40

2.2 保证担保相关理论综述51

2.2.1 担保概述51

2.2.2 保证担保概述52

第3章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经济学理论研究57

3.1 工程保证担保传统经济学理论述评58

3.1.1 信息不对称理论58

3.1.2 委托—代理理论60

3.1.3 信号传递理论61

3.1.4 风险转移机制理论62

3.2 对工程保证担保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制约和谐论63

3.2.1 建设市场主体合同关系63

3.2.2 建立制约和谐论的基础65

3.2.3 制约和谐论的核心思想66

3.2.4 基于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制约和谐论67

3.3 案例分析71

3.3.1 上海“莲花河畔景苑”楼房整体倾覆71

3.3.2 北京天文馆新馆建设工程73

3.4 本章小结74

第4章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法学理论研究77

4.1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的法律属性77

4.1.1 建设工程保证担保是人的担保77

4.1.2 建设工程保证担保是债的特殊担保78

4.2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的法律依据78

4.3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的法律关系构成80

4.3.1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法律关系的主体80

4.3.2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法律关系的客体81

4.3.3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法律关系的内容81

4.4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合同84

4.4.1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合同的法律特征84

4.4.2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85

4.5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方式适用研究87

4.5.1 我国法定的担保方式87

4.5.2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中担保方式适用探讨89

4.5.3 保证是最为合适的担保方式90

4.6 案例分析92

4.6.1 “北京住宅楼改建项目”案情92

4.6.2 分析92

4.7 本章小结93

第5章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种类研究95

5.1 投标担保98

5.1.1 投标担保的适用范围及作用98

5.1.2 国内外投标担保的运用情况98

5.1.3 国内投标担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2

5.2 履约担保103

5.2.1 履约担保的适用范围及作用104

5.2.2 履约担保与投标担保的关系105

5.2.3 国内外履约担保的运用情况105

5.2.4 国内外履约担保异同点比较111

5.2.5 国内履约担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1

5.3 付款担保112

5.3.1 付款担保的适用范围及作用112

5.3.2 付款担保与履约担保的关系113

5.3.3 国内外付款担保的运用情况113

5.3.4 国内付款担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5

5.4 维修担保116

5.4.1 维修担保的适用范围及作用116

5.4.2 维修担保与履约担保的关系116

5.4.3 国内外维修担保的运用情况117

5.4.4 维修担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8

5.5 预付款担保119

5.5.1 预付款担保的适用范围及作用119

5.5.2 预付款担保与履约担保的关系119

5.5.3 国内外预付款担保的运用情况120

5.6 分包担保120

5.6.1 分包担保的适用范围及作用121

5.6.2 分包担保与履约担保的关系121

5.6.3 国内外分包担保的运用情况比较122

5.7 差额担保122

5.7.1 差额担保的运用条件122

5.7.2 差额担保与履约担保的关系122

5.7.3 国内外差额担保的运用情况比较123

5.8 完工担保124

5.8.1 完工担保的运用条件124

5.8.2 完工担保与履约担保的关系124

5.8.3 国内外完工担保的运用情况比较125

5.9 业主支付担保125

5.9.1 业主支付担保的适用范围及作用125

5.9.2 业主支付担保与履约担保的关系126

5.9.3 国内外业主支付担保的运用情况比较126

5.9.4 我国业主支付担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31

5.10 反担保131

5.10.1 反担保的适用范围及作用132

5.10.2 国内外反担保的运用情况比较132

5.10.3 反担保的必要性132

5.11 对我国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种类的重新设定133

5.12 案例分析134

5.12.1 “中软大厦装饰(改造)工程”案情134

5.12.2 分析134

5.13 本章小结135

第6章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模式研究137

6.1 国际上流行的工程担保模式137

6.1.1 以美国为代表的高保额有条件保函模式137

6.1.2 在欧亚流行的低保额无条件保函模式138

6.1.3 以英国为代表的信托基金模式139

6.1.4 以日本为代表的同业担保模式139

6.2 中国采用的工程担保模式140

6.2.1 各地政府对工程担保模式的相关规定140

6.2.2 工程担保模式在我国的总体实践141

6.3 对我国工程担保模式的重新设定142

6.3.1 重新设定工程担保模式的思路与标准142

6.3.2 适当保额有条件保函体现的标准142

6.3.3 同业担保体现的标准143

6.3.4 政府监管体现的标准144

6.4 实施新型工程担保模式应做的基础工作144

6.4.1 冲破传统模式的牢笼144

6.4.2 加快制定《建设工程保证担保法》的步伐144

6.4.3 完善并提升担保机构职能145

6.4.4 加强政府监管145

6.4.5 建立科学的工程担保模式运行机制146

6.5 案例分析147

6.5.1 “遂溪县草潭镇曲寮围海堤工程”案情147

6.5.2 分析148

6.6 本章小结150

第7章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组织研究151

7.1 国外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组织体系151

7.1.1 市场主体152

7.1.2 行业协会153

7.1.3 其他相关主体154

7.2 中国建设工程项目担保组织体系设计156

7.2.1 中国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主体资格的相关规定156

7.2.2 中国建设工程担保组织体系设计157

7.2.3 主流担保组织的功能及特点159

7.3 中国建设工程担保组织实践161

7.3.1 各保证担保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61

7.3.2 完善我国建设项目保证担保组织体系的建议167

7.4 长安保证担保公司案例分析169

7.4.1 长安保证担保公司案情169

7.4.2 分析172

7.5 本章小结173

第8章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研究175

8.1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性质、特征与组成175

8.1.1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性质176

8.1.2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特征176

8.1.3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组成178

8.2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产生原因及趋势179

8.2.1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产生原因179

8.2.2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趋势182

8.3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识别及度量183

8.3.1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识别183

8.3.2 银行作为建设工程保证担保主体的关键风险识别184

8.3.3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度量191

8.4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控制策略192

8.4.1 制定完善的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法律法规192

8.4.2 建立科学的资信审查体系192

8.4.3 发展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管理中介机构193

8.4.4 健全和完善工程项目保证担保诚信体系194

8.5 案例分析194

8.5.1 “奥运项目”案情194

8.5.2 分析195

8.6 本章小结196

第9章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制度运行机制的建立197

9.1 运行机制的内涵197

9.1.1 运行机制的定义197

9.1.2 建设工程保证担保运行机制的构成198

9.2 我国建设工程保证担保运行机制的建立199

9.2.1 建设工程保证担保运行机制建立的基础199

9.2.2 建设工程保证担保运行机制的框架设计200

9.3 完善我国建设工程保证担保运行机制的措施和建议208

9.3.1 完善工程担保的法律体系208

9.3.2 培育专业担保公司209

9.3.3 健全市场信用制度211

9.3.4 解决工程保证担保费用来源212

9.3.5 发展完善相关市场213

9.4 案例分析214

9.4.1 “天津文化中心大剧院项目”案情214

9.4.2 分析216

9.5 本章小结216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218

10.1 结论218

10.2 研究局限221

10.3 展望221

附录223

参考文献2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