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壮族习惯法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壮族习惯法研究
  • 陈新建,李洪欣著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907105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143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壮族-习惯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壮族习惯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习惯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1

第一章 壮族传统习惯法律的产生、发展27

一、壮族传统习惯法律的产生27

(一)具有信仰性质的禁忌对壮族传统习惯法律产生的影响30

(二)原始宗教对壮族传统习惯法律产生的影响37

二、壮族传统习惯法律的发展、演变42

(一)氏族社会时期的壮族传统习惯法律43

(二)私有制的出现对壮族传统习惯法律发展的影响47

(三)国家权力波及之后壮族传统习惯法律的演变51

第二章 壮族传统习惯法律中有关社会组织与惩罚犯罪的规定57

一、“寨老”制与乡规民约57

(一)“寨老”制与壮族聚居地区的基层政权59

(二)乡规民约与壮族民众的自治80

(三)禁忌与图腾崇拜对社会稳定的维护97

二、犯罪行为及其处罚115

(一)故意杀人及其处罚116

(二)过失杀人及其处罚117

(三)斗殴、伤害及其处罚117

(四)盗窃行为及其处罚118

(五)强奸行为及其处罚120

(六)通奸行为及其处罚121

(七)抢劫行为及其处罚122

(八)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及其处罚123

(九)拐卖妇女、拐卖人口的行为及其处罚123

三、民间调解与案件审理125

(一)神明裁判125

(二)“寨老”主持或村民大会的调解纠纷形式134

(三)借助官府权威处理纠纷137

第三章 壮族传统习惯法律中有关婚姻家庭的规定140

一、壮族传统习惯法律中有关婚姻的规定140

(一)婚姻成立条件的习惯法规定141

(二)婚姻缔结程序的习惯法规定145

二、家庭关系与财产继承的习惯法规定171

(一)家族与家庭关系的习惯法规定171

(二)父母子女关系的习惯法规定177

(三)财产继承的习惯法规定178

三、丧葬、宗教信仰及社会交往的壮族习惯法182

(一)关于丧葬的习惯法182

(二)宗教信仰与宗教活动的壮族习惯法191

(三)壮族传统习惯法中有关社会交往与尊卑长幼的规定208

第四章 壮族传统习惯法的性质、特征、功能分析213

一、壮族传统习惯法律的性质213

(一)内容的完整性与形式的片断性216

(二)兼具阶级与社会的两重属性217

(三)家族主义与超家族主义并存219

(四)较为强烈的伦理道德性与神意性221

(五)适用上的普遍性、恒久性与乡土性222

(六)民主性与阶级统治的专制性224

(七)与国家法的关系既具融合性又具冲突性225

二、壮族传统习惯法律的特征230

(一)地域民族性230

(二)更直接的强制性234

(三)跨越时空的稳定性237

(四)较强解决问题的实用性240

(五)不成文性与成文性相结合244

(六)程序的不完善性246

三、壮族传统习惯法律的功能247

(一)壮族传统习惯法律在社会控制中的正、反作用250

(二)壮族传统习惯法律的社会功能260

第五章 壮族传统习惯法律的现代化280

一、法制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目标280

(一)法制现代化的基本内涵281

(二)法制现代化的目标284

二、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历史地位289

(一)中国的历代统治者都注重以少数民族立法和司法为治理国家服务289

(二)各少数民族习惯法一直延续、补充和影响着国家的统一法制296

三、壮族传统习惯法律的历史地位300

(一)壮族传统习惯法律存在的合理性300

(二)壮族传统习惯法律的局限性303

(三)不同地区壮族传统习惯法律的差异性305

四、壮族传统习惯法律的现实状况与保留范围307

(一)壮族传统习惯法律的现实状况308

(二)壮族传统习惯法律的调整作用313

(三)乡规民约对壮族传统习惯法律的继承及与国家法的融合315

五、壮族传统习惯法律现代化的路径选择324

(一)壮族传统习惯法律与国家制定法在坚持人类共同价值取向的前提下互相渗透324

(二)国家和地方立法应当尽可能吸收壮族传统习惯法律的规定326

(三)运用壮族传统习惯法律规范充实、完善司法救济途径329

附录334

参考文献370

后记3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