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税收政策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对相关原则与应用的介绍 第2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国际税收政策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对相关原则与应用的介绍 第2版
  • 凯文·霍姆斯著;姜跃生,陈新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 ISBN:978756780418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国际税收-经济协定-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税收政策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对相关原则与应用的介绍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国际税收政策1

1.1 引言1

1.2 国际税收2

1.3 国际税收规则的目标3

1.3.1 国民财富最大化4

1.3.2 税收公平4

1.3.3 经济效率4

1.3.4 管理效率5

1.3.5 国际兼容5

1.3.6 目标之间的冲突6

1.4 对外来投资的征税6

1.4.1 资本输入中性6

1.4.2 其他政策方面的考虑8

1.4.3 非居民预提税9

1.5 对对外投资的征税11

1.5.1 资本输出中性11

1.5.2 其他政策方面的考虑13

1.5.2.1 受控外国公司13

1.5.2.2 积极所得与消极所得之间的区分15

1.5.2.3 组合投资15

1.6 结论16

复习题16

第2章 双重征税18

2.1 引言18

2.2 来源税收管辖和居民税收管辖18

2.2.1 来源管辖19

2.2.2 居民管辖20

2.3 法律性双重征税21

2.3.1 来源-来源冲突22

2.3.2 居民-居民冲突22

2.3.3 来源-居民冲突22

2.4 消除法律性双重征税的方法23

2.4.1 免税法24

2.4.1.1 全额免税24

2.4.1.2 累进免税25

2.4.2 外国税款抵免法26

2.4.2.1 全额抵免26

2.4.2.2 一般抵免27

2.4.2.3 “篮式”外国税款抵免限额30

2.4.2.4 次优结果33

2.4.3 扣除法35

2.5 经济性双重征税37

2.5.1 在公司层面上免税39

2.5.2 在股东层面上免税40

2.5.3 完全统合公司利润和股东所得40

2.5.4 将公司利润完全归集给股东41

2.6 对非居民股东的影响42

2.6.1 违背资本输入中性的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的方法43

2.6.1.1 在公司层面上的免税43

2.6.1.2 完全归集43

2.6.2 实现资本输入中性的消除经济性双重征税的方法44

2.6.2.1 在股东层面上免税45

2.6.2.2 完全统合45

2.6.2.3 外国投资者税收抵免46

2.7 结论50

复习题51

第3章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53

3.1 引言53

3.2 什么是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税收协定)?54

3.3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目的54

3.3.1 避免法律性双重征税55

3.3.2 防止偷漏税55

3.4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历史56

3.4.1 国际联盟57

3.4.2 OECD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58

3.4.3 UN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59

3.5 OECD和UN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的地位61

3.6 其他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62

3.6.1 美国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62

3.6.2 其他范本63

3.7 多边避免双重征税协定63

3.7.1 北欧公约63

3.7.2 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CARICOM)协定64

3.7.3 其他多边避免双重征税协定64

3.8 结论65

复习题66

第4章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法律框架67

4.1 引言67

4.2 国际法68

4.3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解释69

4.4 1969年维也纳公约70

4.5 OECD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的定义71

4.6 OECD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和OECD注释的作用与地位73

4.7 针对具体实践的一些看法74

4.8 部分国家的做法75

4.9 静态解释与动态解释75

4.10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国内法地位76

4.10.1 美国的保留条款77

4.11 结论77

复习题和案例分析78

第5章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结构80

5.1 引言80

5.2 总体框架81

5.3 适用条款81

5.3.1 避税双重征税协定适用的范围81

5.3.2 适用实质性条款的定义81

5.3.3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适用的开始和结束82

5.4 分配规则82

5.4.1 积极所得83

5.4.2 消极所得84

5.4.3 其他所得85

5.4.4 避免双重征税85

5.5 防止避税和偷漏税86

5.6 其他事项86

5.7 分配规则对所得的分类处理87

5.8 排序规则88

5.9 谈签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程序88

5.9.1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启动89

5.9.1.1 谈判89

5.9.1.2 草签89

5.9.1.3 签字89

5.9.1.4 批准89

5.9.1.5 生效89

5.9.1.6 有效日期90

5.9.2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终止90

5.10 结论91

复习题和案例分析91

第6章 通过协定消除法律性双重征税93

6.1 引言93

6.2 单边消除双重征税和通过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消除双重征税93

6.3 OECD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第23条94

6.3.1 第23A条——免税法95

6.3.2 第23B条——抵免法97

6.4 通过税收饶让抵免消除双重征税99

6.5 结论102

复习题和案例分析103

第7章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人的范围和其他适用范围105

7.1 引言105

7.2 人的范围106

7.3 所得的归属106

7.4 地域范围108

7.5 税种范围110

7.6 结论112

复习题和案例分析113

第8章 居民115

8.1 引言115

8.2 国内法的居民身份标准115

8.2.1 个人116

8.2.2 公司117

8.3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的居民概念118

8.3.1 双重居民的加比规则120

8.3.1.1 个人121

8.3.1.2 公司123

8.4 全球经济126

8.5 结论127

复习题和案例分析127

第9章 常设机构133

9.1 引言133

9.2 国内法的适用135

9.3 营业利润135

9.4 “常设机构”的含义136

9.4.1 常设机构的基本规定136

9.4.1.1 营业场所137

9.4.1.2 固定场所137

9.4.1.3 进行营业137

9.4.2 常设机构的例子138

9.4.3 建筑型常设机构139

9.4.4 不构成常设机构的活动141

9.4.4.1 准备性或辅助性活动142

9.4.5 非独立代理人144

9.4.6 独立代理人146

9.4.7 子公司147

9.5 电子商务的影响148

9.5.1 三种互联网情形149

9.5.1.1 互联网网站149

9.5.1.2 服务器的使用150

9.5.1.2.1 托管协议150

9.5.1.2.2 自行拥有服务器150

9.5.1.3 互联网服务供应商150

9.6 对服务的征税151

9.7 结论152

复习题和案例分析153

第10章 营业利润160

10.1 引言160

10.2 国内法的适用161

10.3 来源国对常设机构的要求161

10.4 “利润”的含义161

10.5 “企业”的含义162

10.6 与来源国的关联162

10.7 引力原则163

10.8 常设机构利润归属165

10.8.1 量化165

10.8.2 代理人166

10.9 独立交易定价166

10.10 利润调整169

10.11 UN税收协定范本和以前的OECD税收协定范本170

10.11.1 可扣除的费用171

10.11.1.1 2008年OECD税收协定范本171

10.11.1.2 UN税收协定范本173

10.11.2 间接方法174

10.11.3 采购机构176

10.11.4 方法的一致性177

10.12 第7条的从属性178

10.13 国际运输178

10.14 结论184

复习题和案例分析185

第11章 关联企业188

11.1 引言188

11.2 转让定价189

11.3 关联企业190

11.4 补偿调整192

11.5 结论194

复习题和案例分析195

第12章 股息198

12.1 引言198

12.2 什么是“股息”?200

12.3 国内法对股息的征税201

12.4 税收协定规定的征税权203

12.4.1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对“股息”的定义205

12.4.2 控股投资股息和组合投资股息207

12.4.3 与归集抵免法的相互作用208

12.4.4 常设机构取得的股息209

12.4.5 禁止对股息超地域征税212

12.4.6 分支机构利润税213

12.4.7 受益所有权213

12.5 结论218

复习题和案例分析219

第13章 利息222

13.1 引言222

13.2 国内法对利息的征税223

13.3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规定的征税权223

13.3.1 “利息”的含义225

13.3.2 通过常设机构取得的利息226

13.3.3 利息发生在哪里?227

13.3.4 关联方之间的利息支付228

13.4 结论229

复习题和案例分析230

第14章 特许权使用费233

14.1 引言233

14.2 国内法对特许权使用费的征税235

14.3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规定的征税权236

14.3.1 “特许权使用费”的含义238

14.3.2 权利的转让241

14.3.3 专有技术241

14.3.4 通过常设机构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243

14.3.5 关联方之间的特许权使用费支付245

14.3.6 技术服务费与管理费247

14.3.7 “技术服务费”的定义248

14.3.8 CARICOM协定249

14.3.9 技术服务与专有技术250

14 3.10 专有技术和技术服务混合合同252

14.3.11 UN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253

14.4 结论254

复习题和案例分析255

第15章 不动产257

15.1 引言257

15.2 国内法对不动产所得的征税258

15.3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规定的征税权259

15.3.1 “不动产”的含义260

15.3.2 企业的不动产262

15.4 结论262

复习题和案例分析262

第16章 财产收益266

16.1 引言266

16.2 国内法对财产收益的征税267

16.3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规定的征税权268

16.3.1 什么是财产的“转让”?269

16.3.2 不动产的转让269

16.3.3 拥有不动产的公司的股份270

16.3.4 动产的转让272

16.3.5 出售股份273

16.3.6 船舶和飞机273

16.3.7 其他收益274

16.3.8 汇总表275

16.4 结论276

复习题和案例分析276

第17章 个人劳务280

17.1 引言280

17.2 受雇所得282

17.2.1 国内法对个人劳务所得的征税283

17.2.2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规定的征税权283

17.2.2.1 OECD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和UN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283

17.2.2.2 美国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286

17.2.2.3 CARICOM协定286

17.3 独立个人劳务所得286

17.3.1 UN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287

17.3.2 CARICOM协定288

17.4 艺人和运动员289

17.4.1 谁是艺人或运动员290

17.4.2 什么所得应在来源国征税291

17.4.3 演艺公司291

17.4.4 CARICOM协定292

17.4.5 美国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293

17.5 董事费293

17.6 政府服务294

17.7 学者295

17.8 外交官296

17.9 结论296

复习题和案例分析298

第18章 其他分配条款304

18.1 引言304

18.2 退休金305

18.2.1 国内法对退休金的征税305

18.2.2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规定的征税权306

18.2.2.1 OECD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306

18.2.2.2 UN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306

18.2.2.3 美国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307

18.2.2.4 CARICOM协定309

18.2.3 什么是退休金?309

18.3 学生310

18.4 其他所得312

18.4.1 国内法对其他所得的征税312

18.4.2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规定的征税权312

18.4.3 通过常设机构取得的其他所得314

18.5 对财产的征税315

18.6 结论315

复习题和案例分析316

第19章 国际避税319

19.1 引言319

19.2 关于避税的一般性看法320

19.3 国际避税的方法321

19.3.1 导管公司321

19.3.2 基地公司323

19.3.3 协定套用324

19.3.4 混合实体324

19.3.5 混合金融工具326

19.3.6 双层爱尔兰夹荷兰三明治327

19.4 国际反避税措施329

19.4.1 司法原则330

19.4.1.1 法律滥用原则330

19.4.1.2 实质与形式331

19.4.2 国内法律措施332

19.4.2.1 一般反避税规定(GAAR)332

19.4.2.2 特别反避税规定332

19.4.2.2.1 居民身份定义332

19.4.2.2.2 受控外国公司(CFC)法规333

19.4.2.2.3 资本弱化法规334

19.4.2.2.4 转让定价法规336

19.4.3 税收协定中的反避税措施336

19.4.3.1 特别反滥用条款336

19.4.3.2 常设机构337

19.4.3.3 独立交易原则338

19.4.3.4 受益所有权338

19.4.3.5 演艺公司338

19.4.3.6 美国的保留条款339

19.4.3.7 利益限制339

19.4.3.7.1 “穿透”法340

19.4.3.7.2 “渠道”方法340

19.4.3.7.3 积极交易或商业标准341

19.4.3.7.4 主管当局批准341

19.4.3.7.5 除外方法341

19.4.3.7.6 “应税”方法342

19.4.3.8 从属条款342

19.4.4 有害税收竞争343

19.4.5 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346

19.5 结论347

复习题和案例分析348

第20章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管理355

20.1 引言355

20.2 信息交换356

20.3 税款追缴360

20.4 相互协商程序361

20.5 非歧视364

20.5.1 关于常设机构的非歧视367

20.5.2 分支机构利润税369

20.5.3 最惠国条款369

20.6 结论370

复习题和案例分析3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