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志 上【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志 上
  • 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地方志办公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710507426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897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956页
  • 主题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方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志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1

序一1

凡例1

概述1

序二3

大事记9

第一编 自然地理51

第一章 地质地貌51

第一节 地质51

第二节 地貌51

第三节 山脉52

第四节 河流53

第二章 气候55

第一节 气温55

第二节 雨季及雨量56

第三节 蒸发量相对湿度57

第四节 日照 太阳辐射57

第五节 风向 风速58

第六节 霜 冰雹59

第三章 自然资源60

第一节 水资源60

第二节 土地资源61

第三节 矿产资源61

第四节 植物资源64

第五节 动物资源65

第四章 自然灾害67

第一节 旱、霜、雹、风、虫灾67

第二节 地震68

第三节 泥石流滑坡69

第四节 其他灾害70

第二编 建置沿革75

第一章 沿革75

第一节 历代沿革75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7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76

第二章 行政区划78

第一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78

第二节 泸水县78

第三节 原碧江县80

第四节 福贡县82

第五节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83

第六节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84

第三章 县情87

第一节 泸水县87

第二节 原碧江县89

第三节 福贡县93

第四节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95

第五节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97

第三编 人口103

第一章 人口状况103

第一节 人口发展103

第二节 人口分布105

第二章 人口构成107

第一节 性别年龄107

第二节 文化职业109

第三节 婚姻家庭111

第四节 民族分布111

第三章 人口管理113

第一节 户籍管理113

第二节 人口调查114

第一节 组织机构116

第四章 人口控制116

第二节 宣传教育118

第四编 民族131

第一章 傈僳族131

第一节 源流分布131

第二节 社会形态132

第三节 经济结构136

第四节 生活方式139

第五节 婚姻家庭141

第六节 礼仪习俗146

第七节 节庆148

第二章 怒族151

第一节 源流分布151

第二节 社会形态152

第三节 经济结构156

第四节 生活方式157

第五节 婚姻家庭161

第六节 礼仪习俗166

第七节 节庆168

第三章 独龙族171

第一节 源流分布171

第二节 社会形态172

第三节 经济结构173

第四节 生活方式177

第五节 婚姻家庭178

第六节 礼仪习俗181

第七节 节庆183

第四章 普米族186

第一节 源流分布186

第二节 社会形态186

第三节 经济结构187

第四节 生活方式188

第五节 婚姻家庭189

第六节 礼仪习俗192

第七节 节庆194

第五章 白族195

第一节 源流分布195

第二节 社会形态195

第三节 经济结构196

第四节 生活方式196

第五节 婚姻家庭198

第六节 礼仪习俗200

第七节 节庆203

第六章 其他民族205

第一节 汉族205

第二节 彝族207

第三节 景颇族209

第四节 藏族211

第七章 民族工作214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214

第二节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217

第三节 民族事务机构218

第四节 民族事务工作218

第五编 语言文字225

第一章 傈僳族语言文字225

第一节 语言225

第二节 文字230

第二章 怒族语言文字238

第一节 怒苏语言238

第二节 阿侬语言240

第三节 柔若语言243

第一节 语言系属及使用情况246

第三章 独龙族语言文字246

第二节 声母和韵母247

第三节 词汇和语法248

第四节 独龙族文字249

第四章 普米族语言文字252

第一节 语言系属252

第二节 语言结构252

第三节 语法254

第四节 词汇254

第五节 文字萌芽254

第六编 宗教259

第一章 原始宗教259

第一节 原始崇拜259

第二节 本主崇拜268

第一节 密宗271

第二章 传入宗教271

第二节 喇嘛教272

第三节 道教274

第四节 天主教274

第五节 基督教278

第三章 宗教事务管理287

第一节 机构沿革287

第二节 组织状况287

第三节 事务管理288

第七编 政务295

第一章 土司署县、局政府295

第一节 土司署295

第二节 县政府设治局296

第三节 参议会296

第二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97

第一节 怒江傈僳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97

第二章 人民政府297

第三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298

第四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军事管制委员会299

第五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299

第六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99

第七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机构300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302

第一节 机构302

第二节 自治区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303

第三节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305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323

第五节 工作纪要328

第四章 人民政协332

第一节 历史沿革332

第二节 组织构成337

第三节 领导班子338

第四节 机构 人员341

第五节 履行职能342

第六节 重要活动346

第七节 制度建设349

第八编 党群355

第一章 国民党 三青团355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355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357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358

第一节 中共兰坪中心县委358

第二节 中共怒江特区工委358

第三节 中共怒江边工委358

第五节 怒江州革委会核心小组359

第六节 中共怒江州委359

第四节 中共怒江州工委359

第三章 部门工作和专项工作361

第一节 组织361

第二节 宣传369

第三节 统战373

第四节 政策调研376

第五节 信访379

第六节 保密381

第七节 州直机关党委383

第八节 州委机关报385

第九节 党史资料征集385

第十节 老干部管理386

第十一节 州委党校388

第十二节 州委政法委391

第十三节 干部理论教育392

第十四节 基层党员教育395

第四章 民主革命记略398

第一节 通兰暴动398

第二节 兰坪县解放400

第三节 边四县和平解放402

第四节 解放初期对敌斗争405

第五章 重大政治运动记略408

第一节 兰坪县“缓冲土地改革”408

第二节 兰坪县农业合作化409

第三节 泸水县南部“土地调整”409

第四节 碧、福、贡及泸水县北部地区“直接过渡”411

第五节 整风反右413

第六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414

第七节 三年调整414

第八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416

第九节 “文化大革命”417

第十节 农业学大寨418

第十一节 拨乱反正419

第十二节 整风学习和整党420

第十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421

第六章 中共怒江州纪委 怒江州监察局424

第一节 沿革424

第二节 党纪党风和政纪政风教育424

第三节 案件查处426

第四节 受理信访申诉控告426

第五节 甄别平反错案427

第七章 群众团体428

第一节 州总工会428

第二节 共青团432

第三节 怒江州妇联434

第五节 怒江州工商联合会437

第四节 怒江州贫下中农协会437

第六节 怒江州文联439

第七节 怒江州残疾人联合会439

第九编 政法445

第一章 公安445

第一节 机构445

第二节 惩治犯罪448

第三节 禁毒452

第四节 经济文化保卫453

第五节 治安行政管理455

第六节 预审 看守459

第七节 消防管理460

第八节 道路交通管理461

第九节 边防管理463

第十节 公安科技464

第一节 机构466

第二节 刑事检察466

第二章 检察466

第三节 法纪检察470

第四节 经济检察472

第五节 监所检察473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474

第七节 税务检察476

第三章 审判478

第一节 机构478

第二节 审判程序479

第三节 审判改革480

第四节 刑事审判480

第五节 审判民事案件484

第六节 审判经济案件486

第八节 执行工作487

第七节 审判行政案件487

第九节 信访接待488

第四章 司法行政489

第一节 机构489

第二节 法制宣传489

第三节 公证495

第四节 律师496

第五节 人民调解496

第十编 军事503

第一章 驻军503

第一节 关、哨、汛、塘卡守兵503

第二节 殖边队504

第三节 滇康缅边境特区武装505

第四节 人民武装部506

第五节 边防警卫部队507

第六节 怒江军分区507

第七节 其他驻军508

第一节 土司武装509

第二章 地方武装509

第二节 常备队510

第三节 自卫预备总队510

第四节 通兰人民武装511

第五节 武装工作队512

第六节 公安队512

第七节 人民武警512

第三章 兵役514

第一节 世袭募兵514

第二节 义务兵制515

第三节 志愿兵制515

第四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515

第五节 预备兵役制516

第六节 征兵机构516

第一节 抗击英军侵略517

第四章 战事517

第二节 农民起义520

第三节 抗日战争524

第四节 反蒋斗争527

第五章 军政军民536

第一节 拥政爱民536

第二节 参加社会主义建设538

第六章 民兵542

第一节 民兵组织建设542

第二节 思想政治建设544

第三节 军事训练546

第四节 民兵作用548

第五节 民兵武器装备551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时期555

第一节 明代至民国时期555

第一章 机构555

第十一编 边务555

第二章 守土卫防556

第一节 守土开发556

第二节 拓边卫防557

第三章 界务559

第一节 中缅边界北段未定界559

第二节 英占片马和私立界桩561

第三节 勘定国界562

第四节 边界联检564

第五节 界务管理566

第四章 商务568

第一节 边民互市568

第二节 口岸建设569

第三节 边境贸易570

第二节 边民交往572

第一节 边境通道572

第五章 边境管理572

第三节 出入境管理573

第四节 涉外处理575

第六章 友好往来579

第一节 出国访问579

第二节 海外入访580

第十二编 劳动人事587

第一章 劳动管理587

第一节 劳动就业587

第二节 用工制度588

第三节 招工589

第四节 职工调配590

第五节 劳动力计划管理591

第六节 技术培训593

第八节 劳动保护594

第七节 工人技师评聘594

第九节 社会劳动保险598

第十节 劳动仲裁600

第二章 人事管理601

第一节 机构编制601

第二节 干部录用603

第三节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605

第四节 科技干部队伍605

第五节 干部调配607

第六节 干部任免608

第七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608

第八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609

第九节 离休 退休609

第三章 工资福利管理612

第一节 工资612

第二节 福利614

第三节 奖金616

第十三编 民政621

第一章 优抚安置621

第一节 拥军优属621

第二节 褒扬革命烈士624

第三节 优待补助625

第四节 抚恤627

第五节 安置629

第二章 救济福利632

第一节 灾害救济632

第二节 社会救济637

第三节 扶贫640

第四节 社会福利641

第二节 婚姻登记644

第三章 管理644

第一节 行政机构644

第三节 地名管理645

第四节 其他专项管理646

第十四编 教育 653

第一章 学前教育653

第一节 沿革653

第二节 幼儿园654

第二章 小学教育656

第一节 沿革656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教材659

第三节 教学661

第四节 管理662

第五节 小学校665

第一节 沿革668

第三章 中学教育668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教材669

第三节 教学670

第四节 管理672

第五节 中学校672

第四章 职业技术教育676

第一节 沿革676

第二节 怒江州师范学校678

第三节 教师进修学校679

第四节 怒江州卫校680

第五节 怒江州农校681

第六节 怒江州财校682

第七节 怒江州民族干部学校683

第八节 昆明师院怒江普通班683

第五章 成人教育685

第一节 农民教育685

第二节 函授教育689

第三节 广播电视教育690

第六章 管理691

第一节 教学研究691

第二节 教学实验692

第三节 教育学会693

第四节 电化教育693

第五节 机构694

第七章 教育经费696

第一节 来源696

第二节 支出697

第三节 管理698

第八章 设备699

第一节 校舍699

第二节 教具700

第一节 教师来源702

第九章 教师702

第二节 教师待遇704

第三节 教师考核706

第四节 教师培训708

第十五编 文化713

第一章 文化713

第一节 机构713

第二节 民族民间文学艺术713

第三节 文学创作723

第四节 群众文化727

第五节 文物732

第六节 文艺团体740

第七节 图书阅览发行744

第八节 电影746

第二节 地方报749

第一节 机构749

第二章 新闻出版749

第三节 书刊752

第三章 广播电视757

第一节 机构757

第二节 广播757

第三节 电视762

第四节 广电宣传768

第五节 音像管理777

第四章 体育780

第一节 机构780

第二节 群众体育781

第三节 项目设施794

第四节 运动竞技799

第五节 管理培养803

第一节 档案807

第五章 档案 地方志807

第二节 地方志编纂814

第三节 其他编纂816

第十六编 科技821

第一章 科技成果821

第一节 农牧821

第二节 林果830

第三节 水利833

第四节 工业 交通834

第五节 医药卫生837

第六节 气象预报839

第七节 地震测报842

第二章 科技普及846

第一节 学术活动846

第二节 科普宣传847

第三节 青少年科普849

第四节 科技团体852

第三章 科技管理854

第一节 管理机构854

第二节 计划管理855

第三节 成果管理856

第四节 经费管理857

第十七编 医疗卫生 第一章 卫生861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861

第二节 劳动卫生863

第三节 食品卫生863

第四节 学校卫生865

第二章 防疫867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868

第二节 地方病、多发病防治873

第三节 寄生虫病防治875

第四节 卫生防疫站876

第三章 医疗877

第一节 怒江州人民医院878

第二节 怒江州中医院880

第四章 妇幼保健882

第一节 新法接生883

第二节 妇幼保健884

第三节 儿童保健885

第四节 妇幼保健院886

第五章 管理888

第一节 机构888

第二节 医政管理889

第三节 药政管理892

第四节 公费医疗管理895

第五节 医疗事业管理8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