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哲学史学史 上【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乔清举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7254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哲学史学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关于建立当代中国哲学史学史学科的若干思考——代前言1
引子1
第一章 范式转型:日丹诺夫哲学史定义的引入(1949~1956)5
第一节 新范式的引入和确立5
一、日丹诺夫《在〈西欧哲学史〉一书讨论会上的发言》的翻译出版情况6
二、日丹诺夫《在〈西欧哲学史〉一书讨论会上的发言》的基本内容7
三、学术界对日丹诺夫讲话的接受12
第二节 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17
一、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18
二、有组织的思想改造运动的展开19
三、学习和接受《实践论》23
四、参加土地改革33
五、运动的洗练与体制的改变:“三反”、“镇反”运动与院系调整36
六、对电影《武训传》、梁漱溟、胡适等人以及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批判42
七、苏联专家对中国哲学史界的影响55
第三节 冯友兰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自我批判69
第四节 新范式下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初步成果74
一、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75
二、《中国哲学史讲授提纲》91
三、《哲学史简编》113
四、张岱年关于张载的研究以及围绕张载哲学的商榷115
五、熊十力出版《新唯识论》删减本118
第二章 新范式的初步反思与挫折(1957~1959)119
第一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思条件的形成119
第二节 新范式的初步反思121
一、反思的先声121
二、反思的进行125
第三节 反思的挫折:“反右”与“反修”211
一、“双百”方针的继续强调和“反右”运动的兴起211
二、学术界的政治运动与“反右”216
三、从反对教条主义到批判修正主义222
四、冯友兰的自我批判235
五、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大纲》出版238
第四节 1959年前后关于老子哲学的讨论239
一、讨论的缘起与始末240
二、讨论的内容242
第三章 新范式下的继续探索(1960~1965)256
第一节 1960年至1965年间的政治形势与思想学术领域的批判257
一、政治、社会形势257
二、对各种学术观点的批判258
第二节 对冯友兰政治批判的继续和冯友兰的政治活动与反省260
第三节 关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转化问题的论述263
一、冯友兰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同一性和相互转化的论述263
二、贺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同一性和相互转化的论述264
三、汤一介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同一性的论述267
第四节 关于孔子哲学的讨论268
一、关于孔子的阶级立场问题269
二、关于孔子思想内容的分析273
第五节 “仁”的超阶级性、思想的“普遍性形式”问题的讨论279
一、关于“爱人”的超阶级性问题279
二、关于“思想的普遍性形式”的讨论289
第六节 关于庄子哲学的讨论304
一、关于庄子哲学的性质304
二、关于庄子的阶级基础及社会作用311
三、关于庄子书、庄子思想与庄子人的关系313
第七节 关于王夫之哲学的讨论316
第八节 对冯友兰若干其他观点的批判319
一、对“君师分工论”的批判319
二、对“中国没有资产阶级哲学”的批判320
三、对历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知识”论的批判321
第九节 关于《周易》哲学研究及其所衍生的哲学史方法论问题的讨论326
一、李景春与冯友兰的争论326
二、围绕李景春《周易》哲学研究所引发的争论327
三、防止把古人现代化:从《周易》哲学研究讨论衍生的哲学史方法论讨论330
第十节 关于阶级分析和历史观点统一问题的讨论333
一、对于严北溟“孔子立场反动,思想进步”论的批判333
二、对于刘节“唯仁论”和“天人合一”论的批判334
第十一节 若干中国哲学史通史研究338
一、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338
二、文科教材: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349
三、侯外庐的《中国哲学简史》352
四、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通史研究356
热门推荐
- 3142320.html
- 2806844.html
- 2643957.html
- 408202.html
- 323118.html
- 3792468.html
- 3070918.html
- 1355097.html
- 3372262.html
- 1284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34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2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46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7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83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6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5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47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38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