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 叶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11134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32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41页
  • 主题词:热处理-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金属固态相变基础1

1.1 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类型1

1.1.1 按平衡与否分类1

1.1.2 其它分类方式5

1.2 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特点5

1.2.1 相界面和界面能5

1.2.2 惯习面和位相关系6

1.2.3 弹性应变能7

1.2.4 过渡相7

1.2.5 晶体缺陷7

1.3 固态相变中的形核7

1.3.1 均匀形核8

1.3.2 非均匀形核9

1.4 固态相变中晶核的长大10

1.4.1 新相长大机理10

1.4.2 新相长大速度11

1.5 固态相变动力学13

复习思考题14

第2章 钢的奥氏体加热转变15

2.1 奥氏体的组织结构与性能15

2.1.1 奥氏体的结构15

2.1.2 奥氏体的显微组织15

2.1.3 奥氏体的性能15

2.2 奥氏体的形成机理16

2.2.1 奥氏体形成的驱动力16

2.2.2 珠光体类组织——奥氏体转变17

2.2.3 马氏体——奥氏体转变20

2.2.4 奥氏体加热转变缺陷21

2.3 奥氏体形成动力学21

2.3.1 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21

2.3.2 连续加热时奥氏体形成动力学22

2.3.3 奥氏体形成动力学的数学表达23

2.3.4 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25

2.4 奥氏体晶粒度及其控制25

2.4.1 研究奥氏体晶粒度的意义25

2.4.2 晶粒度26

2.4.3 本质粗细晶粒钢26

2.4.4 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27

2.4.5 奥氏体晶粒大小的控制30

2.4.6 粗大奥氏体晶粒遗传性30

复习思考题31

第3章 珠光体转变32

3.1 珠光体的组织形态与晶体结构32

3.1.1 珠光体的组织形态32

3.1.2 珠光体的晶体结构34

3.2 珠光体转变机理34

3.2.1 珠光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34

3.2.2 片状珠光体的形成机制35

3.2.3 粒状珠光体形成机制38

3.3 珠光体转变动力学39

3.3.1 珠光体转变的形核率N及线长大速度G40

3.3.2 珠光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图(IT图)41

3.3.3 影响珠光体转变动力学的因素42

3.4 合金元素对珠光体转变的影响43

3.4.1 合金元素对奥氏体-珠光体平衡温度(A1)和共析碳浓度(S点)的影响44

3.4.2 合金元素对珠光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44

3.4.3 合金元素对珠光体转变产生影响的原因45

3.5 亚(过)共析钢的珠光体转变45

3.5.1 共析相的析出与伪共析转变45

3.5.2 亚共析钢中先共析铁素体46

3.5.3 过共析钢中先共析渗碳体47

3.6 珠光体的力学性能48

3.6.1 共析成分珠光体的力学性能49

3.6.2 亚共析钢珠光体转变产物的力学性能51

复习思考题51

第4章 马氏体转变52

4.1 钢中马氏体的晶体结构52

4.1.1 马氏体的晶格类型52

4.1.2 马氏体的异常正方度53

4.2 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点54

4.2.1 马氏体转变的表面浮凸现象和切变共格54

4.2.2 马氏体转变的无扩散性55

4.2.3 马氏体转变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55

4.2.4 马氏体转变的不完全性57

4.2.5 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57

4.3 马氏体的组织形态58

4.3.1 马氏体的形态58

4.3.2 影响马氏体形态及内部亚结构的因素62

4.4 马氏体转变的热力学64

4.4.1 马氏体转变的驱动力64

4.4.2 MS点的物理意义65

4.4.3 影响钢MS点的主要因素65

4.5 马氏体转变的动力学68

4.5.1 马氏体的降温形成(变温瞬时形核、瞬时长大)68

4.5.2 马氏体的爆发式转变(自触发形核,瞬时长大)69

4.5.3 马氏体的等温形成(等温形核,瞬时长大)69

4.5.4 表面马氏体69

4.5.5 奥氏体的稳定化70

4.6 马氏体的力学性能71

4.6.1 马氏体的硬度和强度72

4.6.2 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73

4.6.3 马氏体的相变诱发塑性73

复习思考题74

第5章 贝氏体转变76

5.1 贝氏体转变特征和晶体学76

5.1.1 贝氏体转变特征76

5.1.2 贝氏体转变的晶体学77

5.2 贝氏体的组织形态77

5.2.1 上贝氏体(B上)77

5.2.2 下贝氏体(B下)78

5.2.3 粒状贝氏体(B粒)79

5.2.4 无碳化物贝氏体(B无)79

5.2.5 反常贝氏体80

5.2.6 柱状贝氏体80

5.3 贝氏体的形成条件80

5.3.1 贝氏体转变热力学条件80

5.3.2 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成81

5.3.3 贝氏体转变动力学82

5.4 贝氏体的转变机理84

5.4.1 切变机理84

5.4.2 台阶机理86

5.5 贝氏体的力学性能87

5.5.1 钢中常见贝氏体组织的力学性能87

5.5.2 影响贝氏体强度和硬度的主要因素87

5.5.3 贝氏体的韧性及影响因素88

复习思考题89

第6章 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图91

6.1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91

6.1.1 过冷奥氏体转变图的概念91

6.1.2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IT图)的建立92

6.1.3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IT图)的分析93

6.1.4 影响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IT图)的因素94

6.1.5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IT图)的基本类型96

6.2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97

6.2.1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CT图)的建立97

6.2.2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的分析98

6.2.3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的基本类型101

6.2.4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图与等温转变图的比较101

6.3 过冷奥氏体转变图的应用102

6.3.1 利用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确定淬火临界冷却速度(Vc)102

6.3.2 分析转变产物及性能102

6.3.3 确定工艺规程103

复习思考题104

第7章 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分解105

7.1 铝合金的时效105

7.1.1 时效过程与时效产物及特性105

7.1.2 A1-Cu合金时效过程中微观组织变化106

7.1.3 A1-Cu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的性能变化107

7.1.4 时效方式108

7.1.5 影响时效的因素109

7.2 钢中的时效109

7.2.1 马氏体时效钢的时效109

7.2.2 低碳钢的形变时效110

7.3 钢的回火转变110

7.3.1 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111

7.3.2 淬火钢回火时力学性能的变化118

7.3.3 合金元素对回火的影响120

7.3.4 回火脆性122

7.4 调幅分解123

7.4.1 调幅分解的热力学条件123

7.4.2 调幅分解的特点124

7.4.3 调幅分解的组织和性能124

复习思考题125

第8章 钢的退火和正火126

8.1 钢的退火126

8.1.1 扩散退火126

8.1.2 完全退火127

8.1.3 不完全退火128

8.1.4 球化退火128

8.1.5 再结晶退火130

8.1.6 去应力退火130

8.2 钢的正火130

8.3 退火和正火后组织与性能131

8.4 退火、正火缺陷132

复习思考题133

第9章 钢的淬火及回火134

9.1 钢的淬火134

9.2 淬火介质134

9.2.1 对淬火介质的要求134

9.2.2 淬火介质的冷却作用135

9.2.3 常用淬火介质及其冷却特性136

9.3 钢的淬透性139

9.3.1 淬透性与淬硬性概念139

9.3.2 影响钢的淬透性的因素140

9.3.3 淬透性的实验测定方法140

9.3.4 淬透性的应用142

9.4 淬火应力、变形及开裂144

9.4.1 淬火应力144

9.4.2 淬火变形146

9.4.3 淬火开裂148

9.5 淬火工艺149

9.5.1 淬火加热规范的确定149

9.5.2 淬火介质及冷却方式的确定151

9.5.3 淬火方法151

9.6 钢的回火153

9.6.1 回火的定义与目的153

9.6.2 钢的回火特性153

9.6.3 回火工艺的分类及应用154

9.6.4 回火工艺的制定155

9.7 钢的淬火、回火缺陷与预防157

9.7.1 淬火缺陷及其预防157

9.7.2 回火缺陷及其预防159

9.8 淬火工艺的新发展160

9.8.1 奥氏体晶粒的超细化处理160

9.8.2 碳化物的超细化处理160

9.8.3 控制马氏体、贝氏体组织形态及其组成的淬火161

9.8.4 使钢中保留适当数量塑性第二相的淬火161

复习思考题162

第l0章 钢的表面淬火163

10.1 概述163

10.1.1 表面淬火的目的分类及应用163

10.1.2 表面淬火原理164

10.2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168

10.3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171

10.3.1 感应加热基本原理171

10.3.2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工艺173

10.4 高能束表面淬火175

10.4.1 高频脉冲淬火175

10.4.2 激光加热表面淬火176

10.4.3 电子束加热表面淬火177

复习思考题178

第11章 钢的化学热处理179

11.1 化学热处理原理及过程180

11.1.1 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180

11.1.2 加速化学热处理过程的途径181

11.2 钢的渗碳182

11.2.1 渗碳的目的和分类182

11.2.2 渗碳原理183

11.2.3 渗碳方法185

11.2.4 渗碳工艺规范的选择187

11.2.5 渗碳后的热处理187

11.2.6 渗碳后钢的组织与性能188

11.2.7 渗碳件质量检查、常见缺陷及控制措施190

11.3 钢的渗氮191

11.3.1 钢的渗氮原理192

11.3.2 渗氮层的组织和性能194

11.3.3 渗氮用钢及其预处理195

11.3.4 渗氮工艺控制196

11.3.5 渗氮工艺发展概况200

11.4 钢的碳氮共渗200

11.4.1 中温气体碳氮共渗201

11.4.2 氮碳共渗(软氮化)202

11.5 渗硼203

11.5.1 渗硼层的组织性能203

11.5.2 渗硼方法204

11.5.3 渗硼工艺205

11.5.4 渗硼后的热处理206

11.6 渗金属206

11.6.1 渗金属的方法206

11.6.2 渗金属层的组织性能207

11.7 辉光放电离子化学热处理208

11.7.1 离子化学热处理的基本原理208

11.7.2 离子渗氮209

11.7.3 离子渗碳、碳氮共渗和氮碳共渗210

11.7.4 离子渗硼和渗金属210

复习思考题211

第12章 真空热处理和形变热处理212

12.1 真空在热处理中的作用212

12.1.1 真空基本概述212

12.1.2 真空热处理的优越性212

1 2.2 真空热处理工艺214

12.2.1 钢的真空退火、真空淬火及回火214

12.2.2 钢的真空渗碳、渗氮215

12.3 形变热处理的作用和强韧化机理216

12.3.1 形变对钢基体的作用216

12.3.2 影响形变热处理强化效果的因素217

12.4 形变热处理的分类218

12.4.1 相变前形变的形变热处理219

12.4.2 相变中形变的形变热处理220

12.4.3 相变后形变的形变热处理221

12.4.4 表面形变热处理221

12.4.5 形变化学热处理222

复习思考题222

第13章 热处理工艺设计223

13.1 热处理零件的技术要求223

13.1.1 热处理技术条件及其标注223

13.1.2 热处理工艺位置安排223

13.2 热处理工艺制定的原则、依据和步骤224

13.2.1 热处理工艺制定的原则224

13.2.2 热处理工艺制定的依据225

13.2.3 热处理工艺制定的步骤225

13.3 材料选用与热处理工艺的关系226

13.3.1 材料与工艺的选用原则和方法226

13.3.2 典型零件的材料选用与工艺制订实例230

参考文献2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