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育环境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戴钢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3583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德育环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王玄武1
绪论1
对德育、德育环境等概念的界定2
1.德育2
2.德育环境3
3.德育环境分类4
研究德育环境的意义4
自序5
1.对德育环境进行研究是当代德育环境建设实践合理化进程的客观要求5
2.对德育环境进行研究体现了德育工作者对人与环境关系认识的科学提升8
3.对德育环境进行研究是当代德育科学体系自我建构的必要环节10
研究德育环境的方法12
1.历史与逻辑统一、以逻辑为主的认识方法12
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以定性为主的研究方法13
第一章 西方德育环境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24
第一阶段:注重对人性探讨的外铄论26
1.德谟克利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从外界获得的“第二本性”26
2.柏拉图:天赋的美德需要环境、教育把它引导出来29
3.奥古斯丁:关于人性本恶需要教育和环境来改造的思想33
1.孟德斯鸠:关于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思想35
第二阶段:注重对环境探讨的外铄论35
2.伏尔泰:关于教育、环境、人的职业、性别决定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思想36
3.洛克:关于人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生活经验、习俗熏染形成说38
4.爱尔维修:关于社会政治环境决定人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学说43
5.欧文:关于性格形成学说46
第三阶段:注重对中介因素探讨的外铄论50
1.赫尔巴特:心理过程和教育管理等是环境影响人的中介因素的思想51
2.桑代克:关于本能、学习、环境和教育对人的个性具有重要作用的思想55
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57
第二章 中国德育环境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74
1.墨子:“人性”来自“天赋”和“习染”的二元论76
第一阶段:“人性”天赋的德育环境思想76
2.荀子:“性本恶”论与“化性起伪”说78
3.管子:以水性喻民性的理论80
第二阶段:“人性”有等级的德育环境思想83
1.贾谊:“人性有三等”、“引导有差别”的思想83
2.王充:“性有善恶”、“善恶可变”以及“化不在性”的理论85
3.白居易:“性由习分”、“教待久成”的学说87
4.王安石:“性情一体”、“善恶由习”的学说90
第三阶段:“人性”是后天形成的德育环境思想93
1.王阳明:“无善无恶”与“知行合一”说93
2.王船山:性“日生日成”、“习与性成”和“继善成性”的思想95
3.颜元:“引蔽习染”与“作圣之具”的思想100
4.龚自珍:善恶的形成与后天的经济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101
5.章太炎:人们的道德观念是人们社会经济地位的产物102
第三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育环境思想105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育环境思想的理论来源106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环境的界定111
关于环境创造人的思想115
1.理实有生命个人的存在是环境创造人的前提115
2.物质生产活动是环境创造人的逻辑起点115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环境创造人的实质117
4.经验的观察是得出“环境创造人”结论的基本方法120
5.环境是个人自由的前提等观点是“环境创造人”思想的重要认识成果121
6.生产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状况制约环境创造人所达到的水平122
7.马克思和恩格斯环境创造人的思想与旧唯物主义环境创造人思想的区别123
关于人创造环境的思想125
1.人对环境的创造包含对生产力、社会关系等的创造126
2.人对环境的改造包括对社会对人自身的改造128
3.人对环境的创造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128
环境创造人、人创造环境统一于社会实践130
在环境与教育、环境与人的关系上,以改变环境为主133
1.无产阶级的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134
2.包括脑力劳动者在内的无产阶级的素质含有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136
3.遗传、环境、教育三者统一于实践138
4.在“人创造环境”与“环境创造人”等问题的关系上强调“人创造环境”为主140
社会环境不同,对社会各种群体带来的影响不同142
1.社会环境对工人群体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142
2.社会环境对农民群体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145
3.社会环境对知识分子群体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145
4.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群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149
第四章 列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德育环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53
列宁对环境创造人思想的发展153
列宁对人创造环境思想的发展159
列宁对科学实践观思想的发展162
1.毛泽东对环境创造人思想的发展和创新167
第五章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德育环境思想的深化和创新167
毛泽东对人与环境关系思想的深化和发展167
2.毛泽东对人创造环境思想的发展和创新170
3.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化和发展172
邓小平对人与环境关系思想的发展和创新175
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环境内部各个要素认识的深化和发展175
2.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创造环境思想的深化和发展183
3.邓小平对科学实践观的发展和创新186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理论的创造性发展187
1.江泽民对经济环境思想的创造性发展187
3.江泽民对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三者统一思想的创造性发展190
2.江泽民对政治环境思想的创造性发展190
第六章 关于德育环境“三维结构”理论的数学结构方程模型分析193
关于德育环境“三维结构”理论概念的简析193
1.关于德育环境的构成194
2.关于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构成194
3.关于认知、实践与评价等中介因素的构成197
对德育环境、中介、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三维理论框架的操作化203
数学结构方程模型、LISREL软件和环境、中介与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结构模型介绍204
1.结构方程模型和LISREL软件介绍205
2.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5个主要步骤207
3.环境、中介、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结构208
4.环境、中介和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结构模型数据结果解释210
第七章 经济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决定作用214
经济环境的定义和经济环境的地位214
经济环境的基本功能216
1.经济关系、经济制度是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216
2.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发展的内在动力218
3.物质生产和科技进步是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形成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222
所有制构成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形成的基础224
1.多种所有制结构形式给人们社会地位等方面带来的变化224
2.多种所有制结构形式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影响226
3.多种所有制结构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229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的现实必要性230
分配制度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发展的动力作用230
2.按生产要素分配构成分析232
3.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新特点236
4.按劳分配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239
5.当前分配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及其应对措施243
市场经济体制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丰富和完善提供了活动舞台245
1.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带来的矛盾和负面效应246
2.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负面效应及其对我们如何消除这些负面效应的启示248
3.社会主义国家应对市场经济体制负面效应的对策与措施255
1.政治环境的定义262
第八章 政治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导向作用262
政治环境的定义、性质及地位262
2.政治环境的性质263
3.政治环境在社会中的地位265
政治环境的基本功能266
1.政治环境的支配功能266
2.政治环境的直接教育功能267
3.政治环境的保证功能269
现实政治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导向作用272
1.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人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272
2.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创新有助于人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273
3.依法治国、发展民主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向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274
4.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极大地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275
5.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果增强了人们对党的信任275
政治环境建设的若干对策278
1.用邓小平政治观武装人们头脑,引志人们认清时代性质和发展方向278
2.按照“双治”方略,营造良好政治环境281
3.以“三个代表”为思想武器,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进行塑造286
第九章 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塑造作用(上)290
文化环境的含义、性质和地位290
1.文化环境的定义290
2.文化环境的性质291
3.文化环境在社会中的地位293
文化环境的基本功能296
1.文化环境塑造作用的依据296
2.文化环境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总体作用的表现298
现实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塑造作用(上)302
1.社会主义文化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塑造302
2.传统文化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影响308
第十章 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塑造作用(下)327
现实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塑造作用(下)327
1.西方文化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影响327
2.大众文化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影响342
1.原始社会:原始的公有观、朴素的平等观、自然的集体观351
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作用的历史演变351
2.奴隶社会:野蛮的占有观、森严的等级观和鄙视劳动的道德观352
3.封建社会:超经济强制的私有观、严格的等级观、三从四德的道德观352
4.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自由平等观、欺骗性极大的民主参与观、利益驱动的道德观353
5.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理念354
文化环境建设的若干对策356
环境影响与德育作用之间的关系360
第十一章 人的认识与实践是环境与人相互作用的中介361
认知因素的构成分析361
1.观察学习362
2.舆论引导364
3.德风感化366
4.精神塑造371
5.理论武装374
6.信任激励378
实践活动因素构成分析381
1.实践活动381
2.群体评价384
第十二章 结论和建议389
附录:403
环境、中介和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三维理论框架结构方程模型数据结果403
主要参考文献425
热门推荐
- 3268491.html
- 807901.html
- 1033316.html
- 2482379.html
- 2783046.html
- 2880491.html
- 1588193.html
- 3333596.html
- 3250914.html
- 3966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15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26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36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08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57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11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10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78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67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1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