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生物学基础【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范礼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9006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66页
- 文件大小:223MB
- 文件页数:694页
- 主题词:医学:生物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生物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第一章 细胞概述1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1
一、化学组成的共性1
二、细胞1
三、新陈代谢2
四、生长和发育2
五、生殖和遗传2
六、适应2
第二节 细胞的产生2
一、原始细胞的产生2
二、真核细胞的起源3
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4
第三节 细胞结构与细胞周期5
一、细胞的结构6
二、细胞周期7
第四节 细胞与组织8
第二章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9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9
一、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9
二、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连接方式10
三、蛋白质的一级结构10
四、蛋白质的空间结构11
五、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14
六、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5
七、蛋白质结构与理化特性的关系17
第二节 蛋白质的折叠、修饰与降解17
一、新生肽链的正确折叠是蛋白质功能的基础18
二、蛋白质的加工修饰19
三、细胞中蛋白质的降解21
四、蛋白质分子伴侣23
第三节 膜蛋白23
一、生物膜的外周蛋白和内在蛋白24
二、膜蛋白的结构25
三、作为药物靶点的膜蛋白25
第四节 核酸的结构26
一、核酸的分子组成与结构27
二、多聚核苷酸28
三、DNA的分子结构29
四、RNA的分子结构31
第五节 核酸的性质34
一、物理性质34
二、核酸的大小和测定34
三、核酸的水解34
四、核酸的变性与复性34
第三章 生物膜的结构36
第一节 生物膜的分子结构和特性37
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37
二、生物膜的特性43
第二节 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48
一、片层结构模型48
二、单位膜模型48
三、流动镶嵌模型49
四、脂筏模型50
第四章 基因和染色体52
第一节 基因的性质52
一、基因的化学本质与基本特性52
二、基因的类别和真核结构基因的结构53
三、遗传密码56
第二节 转座子58
一、转座子的概念与发现58
二、转座子的类型和结构特征58
三、转座作用的机制59
四、转座作用的特点60
五、转座作用的遗传学效应61
第三节 人类基因组61
一、人类基因组的组成61
二、人类核基因组DNA序列类型与特征62
三、人类基因组中基因的组织形式和类别63
四、线粒体基因组63
第四节 染色质与染色体64
一、染色质64
二、染色体68
第五章 转录的起始76
第一节 Jacob-Monod模型76
一、Jacob Monod的负调控模型及实验依据77
二、乳糖操纵子的基本组成79
三、乳糖操纵子的正调控和协同调节81
第二节 细菌的转录起始82
一、细菌的转录酶和启动子82
二、细菌转录的起始83
三、细菌转录起始的调控85
第三节 真核基因调控-目的与一般原理86
一、基因表达调控是细胞分化和个体发育的基础86
二、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88
三、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多级调控91
第四节 真核转录调节的机制93
一、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93
二、真核基因转录的顺式调控95
三、基因调控的反式作用因子97
第五节 真核转录活化子与抑制子99
一、酵母半乳糖代谢的正调控100
二、从酵母到哺乳动物转录调节的保守机制100
三、真核细胞的活化子101
四、真核细胞转录抑制子102
第六节 RNA聚合酶Ⅱ转录起始复合物103
一、真核RNA聚合酶Ⅱ103
二、RNA聚合酶Ⅱ的启动子103
三、参与RNA聚合酶Ⅱ转录起始的因子104
四、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106
第七节 其他转录系统107
一、真核rRNA和tRNA转录的起始107
二、真核rRNA和tRNA的合成108
第六章 RNA加工、核运输与转录后调节111
第一节 转录的终止111
一、原核生物的终止机制111
二、真核生物转录的终止113
三、抗终止作用114
第二节 真核mRNA的加工与调节115
一、mRNA 5′端和3′端的修饰115
二、mRNA前体的剪接118
三、mRNA前体的可变剪接120
四、RNA编辑121
第三节 mRNA的运输和定位123
一、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123
二、真核mRNA的定位124
第四节 转录后调节的其他机制125
一、mRNA稳定性的调控125
二、mRNA与蛋白质翻译的调控127
第五节 rRNA和tRNA的加工129
一、rRNA前体的加工和修饰129
二、tRNA转录后的加工修饰131
第七章 DNA复制、修复和重组135
第一节 双链DNA复制的一般特征135
一、双链DNA复制是半保留的135
二、复制起点和复制子136
三、大肠杆菌DNA复制在特定的位置终止137
四、参与复制的酶138
五、半不连续复制140
六、DNA复制必须有RNA引物140
第二节 真核细胞染色体的复制141
一、真核生物染色体上有多个复制起始点141
二、DNA复制过程中核小体的转移与装配142
三、真核生物线形DNA避免5′端短缩的机制142
第三节 DNA复制复合物144
一、大肠杆菌DNA复制的起始144
二、真核细胞复制起始的引发146
三、DNA复制的延伸147
第四节 拓扑异构酶148
一、DNA复制的拓扑性质148
二、拓扑异构酶可改变DNA拓扑性质149
第五节 DNA损伤与修复152
一、DNA损伤的环境因素152
二、DNA分子的自发性损伤153
三、DNA损伤的效应154
四、避免差错的DNA损伤修复154
第六节 DNA的同源重组157
一、同源重组的产生和条件157
二、同源重组模型158
三、细菌基因转移中的重组160
四、真核细胞的同源重组160
五、参与同源重组的蛋白161
六、基因定点同源重组162
第八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与人类遗传病163
第一节 基因突变163
一、基因突变的一般特性163
二、基因突变的类型164
三、导致基因突变的因素和分子机制166
四、基因突变的生物学效应168
第二节 单基因遗传病169
一、概述169
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170
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172
四、X连锁显性遗传病的遗传174
五、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遗传175
六、Y连锁遗传病的遗传177
七、影响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因素178
第三节 多基因遗传病178
一、多基因遗传与数量性状178
二、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179
第四节 线粒体遗传病183
一、线粒体基因突变的类型183
二、线粒体遗传病183
第五节 染色体畸变185
一、导致染色体畸变的因素185
二、染色体数目畸变187
三、染色体结构畸变189
第六节 染色体病196
一、常染色体病197
二、性染色体病199
第九章 真核细胞周期的调节204
第一节 细胞周期概述204
一、细胞增殖方式204
二、细胞增殖周期205
第二节 有丝分裂事件调节的分子机制212
一、染色体的分离和移动依靠纺锤体的作用212
二、着丝粒纵裂是染色体向两极运动的先决条件213
三、微管动力蛋白提供染色体运动的动力213
四、染色体运动的方向取决于纺锤体内各种作用力的综合作用214
第三节 哺乳细胞的细胞周期调节215
一、细胞周期的调控因素216
二、细胞周期调控蛋白是细胞周期调控的中心223
第四节 细胞周期调节中的检测点225
一、DNA损伤检测点225
二、DNA复制检测点225
三、纺锤体连接检测点226
第五节 减数分裂227
一、第一次减数分裂227
二、第二次减数分裂229
第十章 跨膜的物质运输231
第一节 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231
一、通过脂双层的简单扩散231
二、膜转运蛋白介导的物质跨膜运输232
第二节大 分子与颗粒物质的膜泡运输241
一、胞吞作用241
二、胞吐作用245
第十一章 细胞能量的生成246
第一节 线粒体的结构246
一、光镜下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和分布246
二、电镜下线粒体的形态结构247
三、线粒体的化学组成250
四、线粒体的半自主性和功能250
第二节 脂酸和葡萄糖氧化成为二氧化碳252
一、无氧酵解252
二、有氧氧化253
第三节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254
一、呼吸链和电子传递254
二、氧化磷酸化与ATP生成256
第四节 线粒体与疾病258
一、线粒体异常259
二、线粒体DNA突变与人类疾病259
三、线粒体与肿瘤260
四、线粒体与细胞凋亡260
第十二章 细胞的区室化及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合成和运输261
第一节 细胞内蛋白质运输途径262
一、蛋白质的分选信号262
二、细胞内蛋白质的运输途径263
三、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267
第二节 胞质溶胶268
一、胞质溶胶的化学组成268
二、胞质溶胶的功能269
第三节 内质网269
一、内质网的形态与特性269
二、内质网的功能270
三、内质网与疾病280
第四节 高尔基复合体281
一、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及其化学组成282
二、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285
三、不同病变下的高尔基复合体的异常改变287
第五节 溶酶体288
一、溶酶体的形态结构及含有的水解酶288
二、溶酶体的类型289
三、溶酶体的功能292
四、溶酶体与某些人类疾病293
第六节 过氧化物酶体295
一、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态与结构295
二、过氧化物酶体所含的主要酶类295
三、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296
四、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成296
五、过氧化物酶体与疾病297
第十三章 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298
第一节 微管299
一、微管是由微管蛋白组成的中空小管299
二、微管结合蛋白300
三、微管处于组装和去组装的动态平衡中301
四、微管的主要功能303
第二节 肌动蛋白微丝306
一、微丝是肌动蛋白亚单位构成的纤维状结构306
二、微丝结合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307
三、肌动蛋白微丝的装配及调节机制308
四、微丝的功能310
第三节 中间纤维312
一、中间纤维的结构和类型312
二、中间纤维的装配和调节313
三、中间纤维的类型314
四、中间纤维的功能315
五、三种细胞骨架的比较316
第四节 细胞骨架与疾病316
第十四章 细胞的信号转导318
第一节 信号转导概述318
一、信号转导分子和细胞表面受体318
二、信号转导作用的一般特点320
第二节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21
一、G蛋白偶联受体321
二、G蛋白323
三、G蛋白介导的几种信号转导途径324
第三节 控制基因活性的信号转导途径329
一、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途径330
二、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334
三、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转导途径336
四、信号诱导的蛋白裂解途径339
第十五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342
第一节 细胞连接342
一、细胞黏附分子342
二、细胞连接的类型343
三、紧密连接限制了膜组分的扩散343
四、由细胞骨架系统参与的锚定连接345
五、通讯连接347
第二节 细胞外基质348
一、糖胺聚糖349
二、蛋白聚糖351
三、胶原与弹性蛋白353
四、弹性蛋白356
五、胞外基质中的黏附组分357
第二篇 组织学361
第十六章 绪论361
第一节 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361
一、组织学的研究内容361
二、组织学在医学中的地位361
第二节 组织学发展概况362
一、光学显微镜的发明和细胞的发现362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362
三、组织学的建立362
四、现代组织学的发展362
第三节 组织学常用的技术和研究方法363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术363
二、电子显微镜术364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364
四、原位杂交术365
五、活体组织和活细胞研究方法366
六、定量形态学研究366
第四节 组织学的学习方法367
第十七章 上皮组织368
第一节 上皮组织的生物学368
第二节 被覆上皮368
一、单层上皮369
二、复层上皮370
第三节 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372
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372
二、上皮细胞的侧面373
三、上皮细胞的基底面374
第四节 腺上皮和腺375
一、腺的发生375
二、外分泌腺的结构与分类376
三、腺细胞的分泌方式378
第十八章 固有结缔组织379
第一节 疏松结缔组织379
一、细胞379
二、纤维383
三、基质384
第二节 致密结缔组织385
一、规则致密结缔组织385
二、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386
第三节 网状组织386
第四节 脂肪组织387
一、黄(白)色脂肪组织387
二、棕色脂肪组织388
第十九章 血液及其产生389
第一节 血液389
一、红细胞390
二、白细胞391
三、血小板394
第二节 淋巴394
第三节 骨髓和血细胞发生395
一、红骨髓的结构395
二、造血干细胞与造血祖细胞396
三、血细胞发生过程中的形态演变396
第二十章 软骨和骨399
第一节 软骨399
一、透明软骨399
二、弹性软骨400
三、纤维软骨400
第二节 骨400
一、骨组织的结构400
二、长骨的结构402
三、骨的发生404
第二十一章 肌组织407
第一节 骨骼肌407
一、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407
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408
三、骨骼肌的收缩机制410
四、骨骼肌的构造411
第二节 心肌411
一、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411
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411
第三节 平滑肌413
一、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413
二、平滑肌纤维的超微结构413
第二十二章 神经组织415
第一节 神经元415
一、神经元的结构416
二、神经元的分类418
第二节 突触419
第三节 神经胶质细胞420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420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421
第四节 神经纤维和神经421
一、神经纤维421
二、神经424
第五节 神经末梢424
一、感觉神经末梢424
二、运动神经末梢425
第二十三章 神经系统428
第一节 大脑皮质428
一、大脑皮质的神经元类型428
二、大脑皮质的分层429
第二节 小脑皮质430
一、小脑皮质的神经元和分层431
二、小脑皮质神经元的联系432
第三节 脊髓灰质432
第四节 神经节433
一、脑脊神经节433
二、自主神经节433
第五节 脑脊膜和血-脑屏障434
一、脑脊膜434
二、血-脑屏障435
第六节 脉络丛和脑脊液435
第二十四章 眼和耳437
第一节 眼437
一、眼球壁437
二、眼球内容物442
第二节 耳443
一、外耳443
二、中耳443
三、内耳443
第二十五章 循环系统448
第一节 心脏448
一、心脏的组织结构448
二、心脏传导系统449
第二节 动脉450
一、大动脉450
二、中动脉451
三、小动脉和微动脉452
第三节 毛细血管452
一、结构特点452
二、分类453
第四节 静脉453
第五节 微循环456
第二十六章 皮肤458
第一节 皮肤的组织结构458
一、表皮458
二、真皮461
第二节 皮肤的附属器462
一、毛462
二、皮脂腺462
三、汗腺462
四、指(趾)甲464
第二十七章 免疫系统465
第一节 免疫细胞465
一、淋巴细胞465
二、巨噬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466
三、抗原呈递细胞466
第二节 淋巴组织467
一、弥散淋巴组织467
二、淋巴小结467
第三节 淋巴器官467
一、胸腺468
二、淋巴结470
三、脾473
四、扁桃体476
第二十八章 内分泌系统477
第一节 甲状腺477
一、滤泡477
二、滤泡旁细胞478
第二节 甲状旁腺478
一、主细胞479
二、嗜酸性细胞479
第三节 肾上腺479
一、皮质479
二、髓质480
三、肾上腺的血管分布特点480
第四节 垂体481
一、腺垂体481
二、神经垂体483
三、下丘脑-垂体-靶器官的相互关系483
四、松果体484
五、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485
第二十九章 消化管486
第一节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486
一、黏膜486
二、黏膜下层487
三、肌层487
四、外膜487
第二节 口腔487
一、口腔黏膜487
二、舌487
三、牙489
第三节 咽490
第四节 食管490
一、黏膜490
二、黏膜下层490
三、肌层491
四、外膜491
第五节 胃491
一、黏膜491
二、黏膜下层494
三、肌层494
四、浆膜494
第六节 小肠494
一、肠绒毛495
二、肠腺497
第七节 大肠497
一、盲肠与结肠497
二、阑尾498
三、直肠498
第八节 消化管的分泌免疫系统和内分泌功能499
第九节 消化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500
一、血管500
二、淋巴管500
三、神经500
第三十章 消化腺501
第一节 唾液腺501
一、腮腺501
二、下颌下腺501
三、舌下腺501
第二节 胰腺502
一、外分泌部503
二、内分泌部504
第三节 肝505
一、肝小叶505
二、门管区509
三、肝内血液循环509
四、肝内胆汁排出途径509
五、肝的淋巴管和神经的分布510
六、门管小叶和肝腺泡510
第四节 胆囊与胆管510
一、胆囊510
二、胆管511
第三十一章 呼吸系统512
第一节 鼻腔512
一、前庭部512
二、呼吸部512
三、嗅部512
第二节 喉513
第三节 气管与支气管513
一、黏膜513
二、黏膜下层515
三、外膜515
第四节 肺515
一、肺导气部516
二、肺呼吸部517
三、肺间质和肺巨噬细胞519
四、肺的非呼吸功能520
第三十二章 泌尿系统521
第一节 肾521
一、肾的一般结构521
二、肾实质521
三、球旁复合体528
四、肾间质529
五、肾的血液循环529
第二节 排尿管道530
一、黏膜531
二、肌层531
三、外膜531
第三十三章 男性生殖系统532
第一节 睾丸532
一、生精小管533
二、睾丸间质537
三、直精小管和睾丸网537
第二节 生殖管道537
一、附睾537
二、输精管538
第三节 附属腺539
第四节 阴茎539
第三十四章 女性生殖系统541
第一节 卵巢541
一、卵泡的发育与成熟541
二、排卵544
三、黄体的形成和退化544
四、卵泡闭锁与间质腺545
五、门细胞546
第二节 输卵管546
第三节 子宫546
一、子宫壁的组织结构546
二、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548
三、卵巢和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神经内分泌调节549
四、子宫颈549
第四节 阴道551
第五节 乳腺551
一、乳腺的一般结构552
二、静止期乳腺552
三、活动期乳腺553
第三篇 胚胎学555
第三十五章 人体胚胎学总论555
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受精555
一、生殖细胞555
二、受精556
第二节 胚泡形成和植入557
一、卵裂和胚泡的形成557
二、植入558
第三节 胚层的形成560
一、两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发生560
二、三胚层胚盘及相关结构的发生560
第四节 柱形胚体建立和三胚层的分化562
一、柱形胚体建立562
二、三胚层的分化562
第五节 胎膜和胎盘565
一、胎膜566
二、胎盘569
第六节 胚胎各阶段的外形特征570
第七节 双胎、多胎和联胎572
一、双胎572
二、多胎573
三、联胎573
第八节 与临床联系573
一、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573
二、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受精574
三、植入前遗传学诊断574
四、卵子重建574
第三十六章 颜面和四肢的发生576
第一节 鳃器的发生576
第二节 颜面的形成577
第三节 口腔与鼻腔的形成578
第四节 牙的发生579
第五节 颈的形成580
第六节 四肢的发生581
第七节 常见畸形582
第三十七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584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发生585
一、咽的发生及咽囊的演变585
二、食管的发生585
三、胃的发生585
四、肠的发生586
五、肝和胆囊的发生587
六、胰腺的发生588
七、先天性畸形589
第二节 呼吸系统的发生591
一、喉、气管和肺的发生591
二、先天性畸形592
第三十八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593
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发生594
一、肾和输尿管的发生594
二、膀胱和尿道的发生596
三、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596
第二节 生殖系统的发生597
一、生殖腺的发生598
二、生殖管道的发生和演变599
三、外生殖器的发生601
四、生殖系统的先天性畸形602
第三十九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604
第一节 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604
第二节 心脏的发生605
一、原始心脏的形成606
二、心脏外形的建立607
三、心脏内部的分隔608
第三节 弓动脉的演化612
第四节 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变化613
一、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613
二、胎儿血液循环的途径614
三、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614
第五节 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畸形615
第四十章 神经系统和眼耳的发生618
第一节 神经管和神经嵴早期分化618
第二节 脊髓的发生620
第三节 脑的发生621
一、脑泡的形成和演变621
二、大脑皮质的组织发生621
三、小脑皮质的发生623
第四节 神经节和周围神经的发生624
一、神经节的发生624
二、周围神经的发生624
第五节 垂体的发生625
第六节 眼球的发生626
第七节 耳的发生629
一、内耳的发生629
二、中耳的发生629
三、外耳的发生629
第八节 神经系统及眼耳的常见畸形631
一、神经系统的常见畸形631
二、眼的先天畸形632
三、耳的先天畸形633
第四十一章 畸形学概论634
第一节 先天畸形的发生原因634
一、遗传因素634
二、环境因素634
三、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635
第二节 胚胎的致畸敏感期635
第三节 先天畸形的预防和宫内诊断636
参考文献638
中英文索引640
热门推荐
- 3355378.html
- 982295.html
- 1248948.html
- 1007410.html
- 1229434.html
- 1945350.html
- 1565467.html
- 1004248.html
- 3687270.html
- 5232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42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15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01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53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32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42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76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1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0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