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与世界和谐发展【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经济与世界和谐发展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时事出版社
  • ISBN:978780232093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与世界和谐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 中国将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1

总论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互动12

第一节 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认识13

一、榜样效应凸显,“北京共识”应运而生13

二、责任论呼声高涨,“利益攸关方”框架形成15

三、机遇论渐占上风,疏导多于围堵16

四、影响力大,冲击波强18

第二节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互动的途径19

一、提供发展机遇20

二、创造市场机遇31

三、改善宏观环境48

第三节 中国和平发展与世界和谐发展的关系51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之经验52

二、中国和平发展政策实践62

三、为和谐世界创造共同繁荣环境70

第一章 资源机遇78

第一节 中国资源业加速发展78

一、资源需求迅猛增长79

二、资源产业快速做大83

三、资源贸易蓬勃发展85

第二节 促进全球资源业发展88

一、刺激资源产业复苏88

二、推动商品价格恢复性上涨90

三、促进国际资源合作98

四、加速资源格局调整101

五、推动替代和新能源研发104

第三节 改善资源国发展环境106

一、使发展中资源国贸易环境改善106

二、使发展中资源国经济增长加快108

三、使发展中资源国投资环境好转111

四、提升跨国资源公司收益113

五、中国加速融入全球资源市场115

第四节 思考与建议116

一、完善矿业法律环境116

二、推进可持续发展117

三、加强国际资源合作117

第二章 投资机遇120

第一节 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历程120

一、中国引进外资的历程120

二、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126

第二节 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机会多133

一、吸引FDI能力增强133

二、给海外制造业提供发展机会138

三、为外资企业创造丰厚回报140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潜力大145

一、海外直接投资初具规模145

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147

三、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150

第四节 促进改革开放,实现互利共赢151

一、改善中西部投资环境151

二、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152

三、加快国内资本国际化进程153

四、强化与发展中国家投资合作155

第三章 金融机遇158

第一节 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状况158

一、中国金融发展状况158

二、中国金融开放进程161

三、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进展163

第二节 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166

一、国际金融资本面临的机遇167

二、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发展170

三、中资机构“走出去”的积极影响175

第三节 促进改革开放,实现互利共赢178

一、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世界178

二、中国金融机构:在竞争中提高,在合作中共赢181

三、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犹存,机遇更多183

四、中国金融业前景:潜力巨大,商机无限185

第四章 贸易机遇189

第一节 推动世界贸易快速发展189

一、对外贸易迅猛发展189

二、促进世界贸易加速发展191

第二节 促进贸易伙伴经济增长194

一、与发达国家经贸互动性增强194

二、强化与发展中国家经贸互动201

第三节 促进改革开放,实现互利共赢204

一、“中国贸易威胁论”透视204

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09

三、世界的繁荣需要中国210

四、贸易挑战与探讨211

第五章 制造业机遇214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发展概况214

一、中国制造业发展状况215

二、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218

三、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突出问题220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与国际的良性互动223

一、促进了全球制造业的发展223

二、推进了国际产业转移225

三、刺激了发达国家制造业产业转型227

四、加剧了发展中国家间的竞争和产业分化229

第三节 促进改革开放,实现互利共赢232

一、正确理解中国制造业的定位232

二、密切关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环境234

三、几点建议237

第六章 服务业机遇240

第一节 中国服务业发展概况241

一、中国服务业取得的成绩241

二、中国服务业存在的问题243

三、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246

第二节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为世界带来机遇246

一、中国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247

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中国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248

三、认真履行“入世”承诺是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坚定保证249

四、中国服务业对外资最具吸引力的四大领域250

第三节 促进改革开放,实现互利共赢261

一、重点发展和优先开放生产型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261

二、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到海外投资服务业262

三、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相关条款保护国内产业263

四、坚持国民待遇原则,避免超国民待遇的政策导向264

五、打破服务业的行政垄断264

六、加强政府产业政策调控,促进服务规范的标准化266

第七章 研发与人才机遇268

第一节 中国研发与人才概况268

一、研发投入快速增长268

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71

三、研发产出硕果累累273

第二节 中国研发与人才为世界带来机遇278

一、推动世界研发投入增长278

二、促进世界研发水平提升279

三、扩大世界研发人才供应281

四、加速世界研发转移步伐284

第三节 促进改革开放,实现互利共赢287

一、坦然对待外部世界的反应,正确理解中国的研发与人才实力287

二、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发展壮大中国的研发与人才事业291

第八章 文化与教育产业发展机遇296

第一节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296

一、自发萌芽初创时期(1978—1992年)297

二、面向市场加快发展时期(1992—2002年)298

三、明确发展战略全方位改革时期(2002年至今)299

四、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问题300

第二节 文化教育产业的发展为世界提供巨大机遇302

一、勃兴的市场303

二、丰富的资源308

三、逐步完善的法律政策310

第三节 促进改革开放,实现互利共赢313

一、中国与世界在开放市场下的互动互利314

二、中外文化产业交流发展潜力巨大315

三、世界经济大趋势有利于中国保持开放政策317

第九章 改革开放的机遇319

第一节 改革开放使中国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319

一、新中国选择了自力更生建设国家的道路319

二、内外双重压力,迫使中国走向改革开放321

三、改革开放使中国抓住了国际性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得机遇324

第二节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巨变,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328

一、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巨变328

二、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世界经济带来深刻变化335

第三节 促进改革开放,实现互利共赢338

一、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新挑战338

二、以科学发展观探索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342

三、以新的开放观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实现与世界的合作共赢345

四、中国的实践为世界经济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源泉348

附录:349

一、1980—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占世界产出的比重349

二、1980—2006年主要国家GDP的国际比较(按市场汇率计算)350

三、1980—2006年主要国家GDP的国际比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352

四、2000—2005年主要国家/地区GDP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53

五、1980—2006年主要国家/地区人均GDP的国际比较354

六、1978—2006年中国对外商品贸易情况356

七、1980—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357

八、1978—2006年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及占世界的比重358

九、1980—2005年主要国家/地区商品贸易出口额及占世界比重359

十、1980—2005年主要国家/地区商品贸易进口额及占世界比重361

十一、1978—2007年中国外汇及黄金储备362

十二、1979—2006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情况363

十三、主要国家/地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比较364

十四、主要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365

十五、1985—2006年中国外债余额及来源366

十六、1985—2005年中国外债余额及来源367

十七、1978—2005年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及构成368

十八、1985—2006年中国石油探明储量及世界排位370

十九、1995—2006年中国石油产量、消费量及世界排位370

二十、2000—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及主要进口来源国家/地区371

二十一、2003—2006年中国原油出口量及主要出口去向国家372

二十二、中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出口额373

二十三、1978—2005年国家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373

二十四、研究与发展经费和研究人员的国际比较374

二十五、2000—2005年中国及主要国家/地区军费开支情况375

二十六、2000—2004年中国及主要国家/地区军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376

二十七、主要国家/地区的军事力量比较377

二十八、常规武器进出口额的国际比较378

二十九、1978—2006年中国主要指标居世界位次380

三十、2006年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排位(世界经济论坛)381

三十一、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排位(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3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