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营方略【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宋志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信出版社
- ISBN:978750866482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37页
- 文件大小:136MB
- 文件页数:456页
- 主题词:建筑材料工业-企业集团-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营方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战略与目标3
战略赢是大赢,战略输是大输3
战略是头等大事3
再优秀的管理也代替不了战略4
思想先行:今天要为明天想清楚5
企业领导的首要责任是眺望远方7
管理者不同于领导者8
从“有什么做什么”到“缺什么找什么”10
战略是目标导向还是资源导向10
没有枪,没有炮,别人帮我们造11
变身巨无霸的一条捷径12
战略由目标倒推而来14
战略是一场取舍16
战略就是占领一个地方16
退出不占根本优势的领域17
生根大行业的意义18
战略要打特色牌19
三大竞争战略的融合21
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22
适度多元化战略22
组建业务联合舰队24
选择新业务的四个原则25
产业扩张的同心圆模式26
机遇来了——跳起来,抓住它28
失去机会是最大的失误28
兵贵神速29
机遇只留给有准备者31
“机”从“危”中来32
在经济严冬里寻找生机34
奇迹越不出规律的边界35
战略的“变”与“守”35
二次创业中的战略思考37
市场开拓的三把钥匙39
“四位一体”对接新经济41
“求新求强”战略42
跨越式成长的动因44
“四结合”特色成长模式45
站在世界500强企业的起点上47
“新常态”下的战略抉择48
拿起“放大镜”,放下“望远镜”48
整合优化:经济变局下的新活法50
企业要有复原力52
怎样提质增效、转型升级54
再造企业竞争新优势56
大企业战略应是国策57
锻造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57
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优59
大企业的五大使命60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62
中国大企业的特色成长道路64
大企业合并是大势所趋65
让世界成为中国的工厂67
做好本土市场是国际化的基础67
国际化路线的“三级跳”69
从出口导向到投资导向70
深耕“一带一路”大市场72
“走出去”要谋好篇、布好局74
建设合作共赢的经商文化75
第二章 改革与机制81
生而忧则市81
国企改革没有回头路81
市场不相信眼泪82
“适者生存”法则锻造新型国企84
改革是倒逼下的选择86
此央企非彼央企87
在改革中实现再造和重生88
央企市营:“草根”涅槃记90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制度90
做市场化改革的先行者91
什么是“央企市营”93
股权多元化不是私有化94
按照市场规则开展企业经营96
混合之道:国民融合像一杯茶水97
混合所有制是把金钥匙97
混合所有制的目的是“国民共进”99
不是与民争利,而是与民同利100
不应有“谁吃谁”的担心102
国民融合是大势所趋104
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105
混合之路:新物种创造新优势107
中国建材集团的混合之路107
宜控则控,宜参则参108
混改要建立市场化机制110
关键要让所有者到位111
混合之术:找到各方最大公约数112
混合要顺势而为112
变革就要端出“牛肉”114
“三优先”与“三目标”115
混合的“十六字”口诀117
“正三七”和“倒三七”的股权设计118
寻找优秀的职业经理人119
职业经理人制度破解改革难题119
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经理人121
吸纳优秀的民营企业家122
引才、育才、用才的“三个一”策略123
职业经理人的管理与转化125
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126
国企再改革是质的飞跃128
国企改革:从哪改,改什么128
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关系129
“改出去”与“改回来”131
混合所有制企业要脱下“黄马褂”132
管好两类公司133
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并重135
国企改革的两个层面135
稳妥推进改革的“最后一公里”136
建立容错机制137
改革是个细致活139
积极尝试优先股141
员工持股重在引入机制142
要尊重和爱护企业家143
国企老总不好当143
优秀的国企领导人也是企业家144
企业家是改革的原动力146
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147
第三章 创新与转型151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硬仗151
需求侧的故事演变为供给侧的故事151
打好八招“组合拳”152
区域整合是行业自我救赎的机会155
关工厂也是发展生产力156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158
错峰生产应当常态化159
大企业是过剩产能的终结者161
联合重组是市场经济的高级方式161
发挥“无形之手”的作用163
行业重组需要法律保障164
联合重组不应被视为垄断166
从拉豪合并看强强联合168
联合重组是一门高超的经营艺术169
有中国特色的并购169
联合重组的五原则与“三部曲”170
不能“包打天下”,而是“三分天下”172
从利润出发是前提174
只收会下蛋的“老母鸡”175
要有与人分利的思想177
收人先收心179
中国建材凭啥入选哈佛案例180
重组模式可以复制182
让我们一起走出“丛林”183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183
广义的企业管理=外部市场管理+内部运行管理184
从量本利到价本利186
杜绝比勇斗狠的坏竞争187
做好市场竞合的“四化”188
提升市场议价能力,掌握自身命运190
坚持协同性创新192
合二为一的智慧192
大企业要搭建开放性创新平台193
解决创新的两难问题195
从1到N同样重要197
集成创新:把做面包的技术用在蒸馒头上198
主动“+互联网”199
发现新的价值创造方式201
创新模式的选择不是单一的203
创新驱动锻造竞争内核204
以全面创新推动持续发展204
核心技术是“核中核”206
用重组方式进行技术创新207
创新力决定竞争力208
产学研联合创新210
科研院所转制的“第三种模式”211
牢牢掌控技术制高点213
转型是一场继承和发展214
从“两个大力”到“三条曲线”214
科研院所要进军“四大”216
向制造服务业转型218
该是告别“秦砖汉瓦”的时候了219
创业之道221
创新创业时代的来临221
战略之道、君子之道与成功之道223
创业需要智商、情商、胆商224
第四章 治理与管控229
治理是更高级的管理229
从管理到治理229
跳出“人治”的思维230
强化治理才能基业长青232
治理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管理团队234
塑造价值型企业235
赢利是企业的基本责任235
留住客户、员工、投资者的信心237
“掌门人”应该是“经济人”238
把我的真心放在你的手心240
上市妙不可言又苦不堪言241
市值是上市公司效益的第一指标243
伟大的公司需要伟大的董事会245
董事会的本质是什么245
董事会:仪式型—开放型—积极进步型246
解决政企分开的“一把刀”248
确保公司的独立性249
建立合规绩效学习型董事会251
充分发挥外部董事作用253
做好董事长是一门艺术255
积极的董事长=班长+战略家+老师255
如何开好董事会256
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个看路一个拉车258
做“双料董事长”的那五年260
“三匹马”拉好“一驾车”262
企业是企业家的孩子263
风险可控可承受265
做企业为什么会失败265
时时提防大企业病267
正确规避和应对风险268
用制度来“治未病”270
花好投资这笔钱271
决策要见人见物272
管控之道274
提高企业免疫力靠管控274
集权好还是分权好275
母子公司各司其职277
国有控股管理公司管什么?278
“格子化”:巧克力盒子里的管控哲学280
搞管理靠工法282
管理制胜的法宝282
“五集中”必不可少283
从原理出发,用数字说话285
囤积库存要不得286
点石成金的辅导员制287
对标优化:变“相马”为“赛马”289
好企业应是“六星企业”290
“增节降”工作法:生于危机的撒手锏292
质量和信誉是永远的追求293
质量永远在路上293
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质量信誉295
像办商场一样办企业297
为什么偏偏是“龙牌”298
管理的秘诀是持之以恒300
管理是永恒的主题300
厘清ABC,厂长不难当301
练得内功拿下云302
“早细精实”抓管理304
管理提升只有起点,没有终点305
第五章 团队与组织311
以人为中心311
人是最宝贵的财富311
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爱人312
管理的目的不是控制而是发挥314
小型涨落是进化过程315
点燃员工心中之火317
企业应是乐生的平台317
企业蒸蒸日上的关键318
以厂为家320
企业崛起要靠敬业精神321
怎样才是真正关爱员工323
下岗大潮中的艰难抉择324
优秀的团队必是一流的乐队326
打造高质量的团队326
多谈“我们”而不总是“我”327
企业需要“五有干部”329
做企业要精心331
六种能力至关重要332
建设优秀的总部队伍334
领导力是一种特质335
领导力可以复制吗335
企业领导的四个角色337
领导者必经的修炼338
当领导需要哪些特质339
看问题的三个方法341
关键时刻做好“四个选择”342
识人·选人·用人344
知人善用是企业成功的关键344
寻找企业“痴迷者”345
优秀的人才从哪里来346
人才创造企业,企业造就人才348
想招“金凤凰”,先栽“梧桐树”349
青青子衿351
青春是人生的给予351
用人要趁早352
做称职的接班人353
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355
管理是教育355
MBA、 EMBA是必修课356
企业需要“西点军校”式的商学院358
学习型组织建设永不过时359
建立学习型组织359
开会是重要的沟通方式360
超越自我,突破极限362
心智模式不改变,难有大发展363
把问题放到系统中思考364
学习是一种人生态度365
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把心思用在工作上365
何妨多点儿“书呆子”精神367
读书:一场与智者的对话368
第六章 文化与愿景373
文化定江山373
文化竞争的最后一场决赛373
让文化成为一种信念374
不接纳企业文化的人,再有才也不能用376
建立共同愿景377
文化是学不会偷不走的378
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378
企业文化实用第一380
解决文化融合这道难题381
提防坏文化的侵蚀383
讲好企业故事384
大企业靠文化和制度影响人386
以先进的文化指引心灵386
确立企业的价值观387
传承“和”文化389
以优秀文化提升软实力390
发扬伟大的上市精神391
做企业需要包容393
包容是必需的经营哲学393
做企业的三重境界利己—互利—利他394
在企业里开展幸福教育396
企业家应有的心态397
企业领导要能吃亏399
学会接受拒绝,学会坦诚待人400
站在道德高地上做企业401
做优秀的企业公民401
大企业要做履责先锋403
坚守企业道德高地404
打造阳光企业406
市场需要领袖企业408
蓝天是企业的第一责任409
企业应遵循的价值排序409
为消除雾霾而努力411
节能环保要抓“3+1”412
东方思想也能做出世界级企业414
东西方管理思想应兼容并蓄414
好好补上国学这一课415
以孔子为师417
半部《论语》做企业418
企业家是国家英雄420
培养世界级企业家420
企业家首先应是思想家422
弘扬企业家精神423
一生做好一件事424
企业家时代大有可为426
永远面向正前方427
忙的蜜蜂没有悲哀的时间427
常怀四种“心”428
我们总要向前再迈一步430
做一颗平凡的铺路石431
跋435
热门推荐
- 1602235.html
- 1974874.html
- 3890996.html
- 1233642.html
- 2956397.html
- 1550182.html
- 1129244.html
- 3404386.html
- 1968251.html
- 18762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91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91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98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8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4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09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08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7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73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9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