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华夏家书 第1卷 古代、近代部分【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华夏家书 第1卷 古代、近代部分
  • 屈守元,皮朝纲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成都出版社
  • ISBN:7805750858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456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华夏家书 第1卷 古代、近代部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敬民以保社稷——姬昌(周文王):诏太子发1

士须有学识,方可胜大任——晏婴:楹书4

尧舜择贤而治天下——刘邦(汉高祖):手敕太子5

人之上进,在于立志高远——孔臧:与子琳书6

金榜题名,勿忘故情——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书9

倘若显荣,也不改初衷——司马相如:报卓文君书10

谦虚谨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刘向:诫子歆书11

为人不议他人之长短——马援:诫兄子严教书12

年少难免失误,改之为贵——张奂:诫兄子书14

居官千里,不如在家同享天伦——秦嘉:与妻徐淑书16

国事重于家事——徐淑:答夫秦嘉书17

物以情重——徐淑:又报夫书19

明镜可以鉴形——秦嘉:重报妻书19

生也勤俭治家,死也薄葬为上——赵咨:遗书敕子胤21

衣不厌新,人不厌故——窦玄妻:与夫书27

饰面勿忘修心——蔡邕:女诫27

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郑玄:戒子益恩书29

圣禹不爱尺璧而爱寸阴——王脩:诫子书32

治国唯才是举,不私臣吏——曹操(魏武帝)令诸儿书34

天下为重,丧葬为轻——曹操:遗令35

与其显赫遭祸,不如贫贱全身——曹袞:令世子36

山父不贪天下之乐——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38

交友之美,在于得贤——刘廙:诫弟纬书43

取人务实道,处世戒骄淫——王昶:家戒4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蜀昭烈帝):遗诏敕后主52

谈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54

志存高远,行慕先贤——诸葛亮:诫外甥书55

性行不随禄利以堕——向朗:遗言戒子56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张纮:临困授子靖留笺57

杨雄之才,非出孔氏之门——虞翻:与弟书59

信、德、孝、悌、让,此立身之本——王祥:训子孙遗令60

恭为德之首,慎为行之基——羊祜:诫子书62

作文当自然简洁——陆云:与兄平原书64

立身行事,当清、慎、勤——李秉:家诫66

纳谏国昌,拒谏得祸——刘娥:手疏启敕陈元达68

远佞谀,近忠正,克己修身治天下——李暠:手令诫诸子69

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陶渊明:与子俨等疏73

山水之好,足以陶冶性情——雷次宗:与子侄书73

衣食养身,志气养性—颜延年:庭诰(节选)76

作文应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82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刘义隆(宋文帝):诫江夏王义恭书86

疑思问,言思审,行思恭,服思度——源贺:遗令敕诸子90

千古江山,足以壮志——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91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王僧虞:诫子书97

忠贞谨慎,不可轻论人恶——杨椿:诫子书101

遗弃之灾,不移松筠之节——谢氏:与夫王肃书104

见贤思齐,清白治家——徐勉:诫子崧书108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萧统: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112

惟学历时不废——萧纲(梁简文帝):诫当阳公大心书115

天地隔塞,难绝念子之情——佚名:为阎姬与子宇文护书117

受形禀气,皆知母亲之恩——宇文护:报母阎姬书120

立身行道,始终若一——王褒:幼训122

关河阻隔,难断家国之思——庾信:代萧悫与妇书124

禄不须多,未满则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辞——韦世康:在绛州与子弟书127

父母威严而有慈,子女畏惧而生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128

人皆观望,我不浮沉——褚遂良:与外甥书134

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徐惠(徐贤妃):谏太宗息兵罢役疏135

国有宪章,私恩难徇——李治(唐高宗):诫滕王元婴书140

位愈高而益惧,思弥厚而增忧——姚崇:遗令诫子孙142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张说:与男垍考语144

皇室之情为轻,国家安宁为重——李隆基(唐玄宗):赐金城公主书145

宽大为怀,以保社稷安宁——李奴奴(金城公主):乞许赞普请和表146

钱物非理所得,与盗贼何别——卢氏:训子崔玄玮书148

心志疏野,官帽既免,岂可复加于首——萧颖士:与从弟评事书149

为人不得苟合时俗,当守正不阿——颜真卿:与绪汝书151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李华:与弟莒书152

独立寒俗,守正不移——李华:与表弟卢复书154

少有庭训,不扶自直——李华:与外孙崔氏二孩书157

士之穷达,不在时,乃在人——李观:报弟兑书160

学通天人,文正雅俗,可抗衡当代——吕温:上族叔齐河南书164

伟人为是,踰于华章;而一非,惨乎黥刖——刘禹锡:犹子蔚适越戒168

先仁义而后文章,此文道之要——李翱:寄从弟正辞书171

行不悖于义,言不异于行——柳宗元:送内弟卢遵游桂州序173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韩愈:答李翱书175

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献身之志——元稹:诲侄等书177

剑刃砥之而光,人名砥之而扬——舒元舆:贻诸弟砥石命180

门第高者,当自畏不可恃——柳玭:戒子弟书184

无徇爱憎,无信谗构——王建(前蜀王):诫子元膺文188

子孙仕官,有贪赃枉法者,驱出宗室——包拯:戒廉家训189

临难死节,存心尽公—欧阳修:与十二侄190

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邵雍:戒子孙192

以奢靡为耻,以俭素为美——司马光:训俭示康193

爱而不教,慈母败子——司马光:家范(选)198

议婚当重学识人品——王安石:与吴司录议王逢原姻事书198

宦途寻常事,不足介意——苏斌与堂兄书200

有若无,实若虚——苏轼:付迈一首202

读史以增益,委命以直行——苏轼:与侄千之书203

华实相副,不求趋时——苏轼:与侄孙元老书204

善文者,能陶冶万物,点铁成金——黄庭坚:答洪驹父书205

谪居不废学——黄庭坚:与堂弟书207

行己须端正,临事须明敏——胡安国:与子书209

幽囚困苦,不负社稷——宇文虚中:寄夫人黎氏210

死生不移忠介之志——陈东:家书211

天下之事成于困穷败于奢靡——陆游:放翁家训·序213

不做贰臣——谢枋得夫人李氏:托孤母氏书216

游学之益在广交博见,家学之损在囿于俗务——朱熹:与长子受之218

父母求尽其慈,子女求尽其孝——袁采:袁氏世范,睦亲220

慢、伪、妬、疑,君子不为——袁采:袁氏世范,处已222

忠厚乃经营之本——袁采:袁氏世范·治家223

断千古学案,当自从心源,不得傍人篱壁——严羽: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224

刚直之气,必不下沉——韩玉:临终遗子书228

处以诚,持以义——郝经:家人箴229

夫君激义殉国,妻也死有余荣——郑氏:与方孝孺书230

一忍一让方能齐家——罗伦:戒族人书232

做人当苦切检点自家短痛——唐顺之:与二弟正之235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周怡:勉谕儿辈236

以天下事自任——沈?:与子襄书237

劳则生善心,逸则生妄念——史桂芳:训家人238

临事须外明于理而内决于心——徐媛:训子书239

从古圣贤皆以身借人——李际阳母:与子书241

以古人为鉴,莫先于读书——庞尚鹏:庞氏家训242

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杨继盛:谕贤妻张贞243

心性纯笃,操持坚定,于国于家,其理一揆——杨继盛:谕应尾、应箕两儿245

以硬立身——支大纶:示儿书252

夫死忠,妻死节,子死孝——任兵宪:子与书253

文章镕范之工,归于自然平淡——陶望龄:寄君?弟书254

山水之乐,胜于仕途——董其昌:字付常源两儿256

天理先放在头顶上——吕坤:家训258

生平耻为易节之士——黄道周:在徽州寄家书259

丈夫保家卫国,妻当分而担之——瞿式耜夫人:论兵机书261

忠臣出于孝子——史可法:与夫人书263

为臣当誓死报效国家——史可法:遗书之四264

诗应发乎心声——金人瑞:与家伯长文昌265

做官当如将军对敌,做人当如处子防身——朱吾弼:示弟书266

生子才俊,可忧勿喜——卓发之:与大儿书267

非穷愁能著留于后世之书——郑淑云:示子朔书268

积小善而成大善,戒小恶而毖大恶——陈确:示儿帖269

少年须常有一片春暖之意——彭士望:示儿婿书(一)270

无以爱憎败其德,无以智诈汩其灵——彭士望:示儿婿书(二)271

国虽亡,亦当不负国恩祖训——顾炎武母王氏:弥留书273

鉴史以资治道——顾炎武:与徐甥公肃书274

稳退林泉,以重晚节——柳如是:致钱谦益书279

兄弟间不计小利,以天下事为怀——王夫之:已已九月书授攽281

光阴易逝,日日当猛省——毛先舒:与子侄书282

戒“?”戒“褊”,方有高志洁行——魏僖:与季弟书283

不可因事废学,不可昏旦度日——魏僖:寄兄弟书286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魏僖:寄儿子世侃书291

为夫君计,为国家计,吾不得轻于一死以塞责——董白:致冒襄书294

人生孰无死,贵死得其所——夏完淳:狱中上母书297

国难当前,忠孝难全——夏完淳:遗夫人书300

游山如读书,浅深在所得——张英:聪训斋语302

以天下耳目为耳目,以天下心思为心思——玄晔(康熙帝):庭训格言303

农为国之根基——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305

教子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308

王侯将相岂有种乎——郑燮:雍正十年枕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310

知书识礼,为做人之根本功夫——陈弘谋:与四侄钟杰书311

治学贵治本,而不汲汲于末——袁枚:与弟香亭书312

博学好问善思——卢子弨:与从子掌丝书317

富贵不忘夙昔艰难——卢文弨:与弟文韶书319

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昏与愚,可限而不可限——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326

日积月累,见闻如山岳——顾若璞:与弟书328

勤政,方可泰然于世——聂继模:与子书330

虚心择友,潜心读书——陆进:与九牧侄332

敬事兄嫂——刘墉:与五哥书333

偏爱子女乃是害——纪昀:寄内子论教子书334

学术只求实在——纪昀:寄秀岚弟书335

世无农夫,人皆饿死——纪昀:训诸子书338

人到无求品自高——纪昀:训次儿书340

学诗入门须正,不染邪气——姚鼐:与伯昂从侄孙一首342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砣——钱詠:训后生343

君子小人之分,在于公和之心多寡——钱詠:示子344

雄文无定式,依其自然——吴德旋:与族弟筠墅书346

保家之道,制节谨度,保身之道,谨言信行——李兆洛:诫子书351

官位越高,生命越危——林则徐:与夫人书353

知难而退,非人臣事君致身之道——林则徐:复夫人书355

贫不足忧,义不受怜——龚未斋:答甘林侄357

事在人为——许葭村:示恬园侄358

世禄之家,鲜克有礼,骄奢淫佚,宠禄之过——曾国藩:谕子纪泽书360

雄奇之道在于行气——曾国藩:手示纪泽书362

居官以不取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曾国藩:谕纪泽、纪鸿书364

人生决不随俗浮沉——胡林翼:致枫弟书365

读书如攻贼,不可侥幸得成——胡林翼:致叔华侄书368

勉图上进,以光耀家族——胡林翼:致雄侄书368

志气与古时圣贤豪杰一般,可慰父母——左宗棠:致孝威、孝宽370

读书可以启慧,明理可以悦心——左宗棠:致孝威书374

进德以诚正修齐为归宿,修业以谋生自卫为正鹄——彭玉麟:致弟论修学方法376

太刚则易折,太柔则易靡——彭玉麟:谕子377

惓惓之情,不以生死有殊——俞樾:致亡妻姚氏379

钱财之用,当贫有所养,孤有所教——李鸿章:致鹤章弟380

求学须有恒心——李鸿章:谕文儿382

江山写入胸怀,情愫尽入江山——王闿远:与妻书383

留学在外,当念及日后为国家干城之器——张之洞:致儿书390

求学时生活宜俭——张之洞:复儿子书392

官之子孙无德,习于骄恣浇薄之故——吴汝纶:与儿书395

好强争胜,乃是居家隐患——吴汝纶:谕儿书397

爱国爱民即属行孝——林纾:示珪儿书398

人生必先苦而后甜——林纾:与琛子402

我德有阙,君实匡之;我生多难,君将扶之——梁启超:致亡妻404

水激石则?,人激志则宏——秋瑾:致大哥秋誉章405

不懂本国文字历史,不能生爱国之心——秋瑾:致侄子秋壬林407

自尊自爱,自立自治——吴樾:致未婚妻(一)408

捐现在之岁月,求将来之尊荣——吴樾:致未婚妻(二)411

男儿当建功立业——方声洞:赴义前别父书413

为天下人谋幸福,百死不辞——林觉民:与妻书416

神龙作?,灵龟刳肠,国之大悲——章炳麟:致汤夫人书(一)420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章炳麟:致汤夫人书(二)422

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孙中山:家事遗嘱4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