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2004【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2004
  • 曹新元等编著;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4367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98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17页
  • 主题词: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2004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200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国生态足迹核算3

第一章 生态足迹的基本理论3

一、生态足迹的提出3

二、生态足迹核算中的基本概念6

(一)生态足迹核算中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6

(二)生态足迹核算的标准化单位——世界公顷(gha)6

(三)生态足迹与生物供给力6

(四)产量因子与均衡因子6

(一)生态足迹核算的基本假设7

三、生态足迹的核算方法7

(五)生态赤字、生态盈余、生态耗竭7

(二)生态足迹的核算方法8

四、生态足迹方法的局限性9

五、生态足迹方法未来发展的方向10

第二章 1978~2003年中国生态足迹需求变化12

一、生态足迹总体变化趋势13

二、生态足迹各组成部分的变化趋势16

(一)耕地的生态足迹16

(二)草地的生态足迹17

(四)化石能源的生态足迹18

(三)林地的生态足迹18

(五)建设用地的生态足迹20

(六)渔业的生态足迹21

(七)水电用地的生态足迹21

第三章 1978~2003年中国生态足迹供需平衡分析22

一、1978~2003年中国生态足迹供给变化22

二、1978~2003年中国生态盈余/赤字情况23

(一)总体趋势23

(二)耕地的生态盈余/赤字25

(三)林地的生态盈余/赤字26

(五)渔业的生态盈余/赤字27

(四)草地的生态盈余/赤字27

第四章 中国各省区生态足迹分析28

一、1999年生态足迹分析28

二、2002年生态足迹分析30

三、城乡居民食品的生态足迹比较34

第五章 生态足迹的国际对比分析35

一、生态足迹总趋势对比35

二、生态赤字程度变化趋势对比35

(一)全球生态足迹组成变化特征36

(二)粮食、纤维、木材的生态足迹36

三、生态足迹组成的变化趋势对比36

(三)能源的生态足迹39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认识41

主要参考文献52

第二篇 中国能源矿产可持续评价55

第一章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55

(一)《21世纪议程》与能源可持续发展56

(二)全球能源可持续性观察团对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诠释56

一、国际层次上的能源可持续发展56

二、国家尺度上的能源可持续发展57

(一)波罗的海的能源部门可持续发展目标57

(二)美国可持续矿产圆桌会议的可持续发展概念57

(三)加拿大政府矿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概念58

三、能源可持续发展指标建设状况58

(一)综合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之能源指标58

(二)专门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指标59

(四)维持能源矿产支撑能力63

(二)社会可持续63

(三)环境可持续63

一、能源矿产可持续性的内涵63

第二章 中国能源矿产可持续问题研究框架63

(一)经济可持续63

二、能源矿产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总体思路和原则64

(一)清单式的梳理和简化能源矿产可持续领域中的问题64

(二)定性与定量结合,直接指标与辅助性指标相结合64

(三)在全球尺度上以及国内行业背景下进行研究64

(四)研究与实践结合64

(五)政策相关性64

三、能源矿产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三个层次和四个领域65

第三章 能源矿产支撑能力评价69

(二)能源储量结构70

一、能源矿产资源禀赋70

(一)人均能源储量70

(三)各类能源储量状况71

二、能源矿产生产75

(一)能源总产量75

(二)能源矿产的产量结构76

三、能源矿产消费76

(一)世界主要国家人均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情况76

(二)能源矿产消费强度77

(三)能源消费结构78

(四)能源终端消费结构78

(一)能源矿产的静态保证年限79

四、能源的安全供应79

(二)能源矿产的对外依赖程度81

五、对中国能源矿产支撑能力的总体评价和思考81

第四章 能源矿产的社会可持续84

一、健康和安全84

二、人员就业86

三、能源矿产对矿业社区的影响87

四、能源矿产社会影响的总体评价88

一、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环境问题90

二、其它环境问题90

第五章 能源矿产的环境可持续90

三、煤炭生产和消费中环境影响的总体评价91

第六章 能源矿产的经济可持续92

一、国家层次的经济可持续92

(一)能源矿产进口对经济的影响92

(二)能源矿产行业对GDP的贡献94

(三)能源矿产所有权收益95

(四)税收收入98

二、行业及企业层次的经济可持续99

(一)不同能源矿产行业间的盈利状况99

(三)能源行业的投资101

(二)不同规模企业间的盈利状况101

(四)可持续性评价103

三、能源矿产所在地社区的经济可持续107

四、员工收益108

第七章 总结和讨论110

主要参考文献116

第三篇 中国矿产资源核算119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绿色GDP、资源环境核算119

第二章 国内外资源环境核算的现状与趋势121

一、矿产资源核算的范围、对象137

第三章 矿产资源核算的理论与方法137

二、矿产资源价值核算的基本方法139

(一)当前租金(收益)法139

(二)贴现净现值评估法140

(三)交易价格法141

(四)重置成本法141

第四章 我国矿产资源核算及其结果分析142

一、矿产资源价值核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142

(一)基本思路142

(二)核算方法142

(二)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选冶综合回收率143

(一)储量、基础储量、查明资源储量143

二、矿产资源价值评价参数的获取与计算143

(三)矿产品价格145

(四)矿业行业主要经济指标146

三、2003年度矿产资源价值核算结果及其分析147

(一)我国矿产资源价值的矿类构成148

(二)我国矿产资源价值的区域构成151

第五章 我国矿产资源核算结果的应用152

一、矿产资源价值核算结果纳入国民资产负债核算152

二、矿产资源价值核算结果纳入矿业总产值、矿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和全国GDP核算153

三、矿产资源价值核算结果纳入矿产资源资产国家收益核算155

第六章 讨论与说明156

主要参考文献157

第四篇 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161

第一章 国内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161

第二章 研究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165

第三章 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168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68

二、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169

第四章 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与计算结果171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171

二、计算的步骤171

(一)人力和科技支持系统因子总得分172

三、计算结果172

(二)经济支持系统总得分173

(三)制度和管理支持系统173

(四)环境支持系统因子总得分174

(五)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177

第五章 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分析与评价178

一、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的评价和分析178

二、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180

三、环境支持系统的状况评价181

四、人力和科技支持系统的评价和分析182

五、经济支持系统的评价和分析183

六、制度和管理支持系统的评价和分析186

第六章 对未来地质环境工作的建议189

一、加强地质环境的法规建设189

二、完善地质环境的管理制度190

三、扩大公众的参与190

四、运用先进的监测和治理技术192

五、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快速有效的途径195

第七章 结论196

主要参考文献197

后记1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