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9875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55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

二、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

三、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任务和方法9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9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10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16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16

二、列宁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7

三、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20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22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和方法26

一、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6

二、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8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31

第一章 商品31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31

一、商品二因素31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33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36

四、商品的拜物教性质37

第二节 商品价值量38

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38

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41

三、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42

第二章 货币45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45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45

二、货币的职能50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56

一、货币形式的演化56

二、货币层次58

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59

一、货币流通量59

二、纸币流通规律61

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62

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65

第一节 市场经济65

一、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65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67

三、市场机制69

第二节 价值规律71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71

二、价值规律作用的局限73

三、时间节约规律74

第三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76

一、市场体系的分类和构成76

二、市场秩序的建立和规范79

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83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83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83

一、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更迭83

二、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86

第二节 资本主义所有制89

一、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89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主要形式90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征的演变94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94

二、从自由竞争到垄断95

三、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97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新发展101

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105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105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05

二、劳动力的买和卖107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108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108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10

三、剩余价值率111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112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112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14

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116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117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117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119

三、资本主义工资数量的变动趋势119

四、工资的国民差异121

第五节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新变化122

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122

二、劳动对资本隶属关系的演变124

三、劳资关系的变化126

第六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129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129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形态129

二、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132

三、流通时间134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135

一、资本周转和资本周转速度135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136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139

四、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和途径139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143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43

一、生产成本143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44

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46

四、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48

第二节 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151

一、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51

二、借贷资本和利息156

三、资本主义地租162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新变化169

一、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变化169

二、国家的福利制度170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的掠夺和剥削172

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175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75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75

二、资本主义积累及其社会经济后果178

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科技革命及其双重效应183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185

一、社会总产品185

二、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186

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187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4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原因194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199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金融—经济危机202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207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207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207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210

第二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213

一、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213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215

第三篇 社会主义经济221

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根本任务22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21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221

二、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227

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230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3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37

一、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237

二、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238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24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4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4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24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249

第十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5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253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253

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255

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2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60

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26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262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6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268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68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270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7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275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275

二、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278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28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282

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282

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84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8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288

一、现代企业制度288

二、国有企业改革290

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293

第四节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及其改革296

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296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体系298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301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301

一、国民收入基本概念301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303

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304

四、投资和消费的关系30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309

一、按劳分配及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309

二、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313

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14

四、处理好收入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31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31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318

二、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319

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途径321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325

第一节 对经济发展认识的演进325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32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28

三、国际上对经济发展问题的认识330

第二节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32

一、经济发展的涵义及其影响因素332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335

三、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338

第三节 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344

一、“三步走”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44

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347

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350

四、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54

五、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358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经济职能363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363

一、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36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作用365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主要内容36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368

一、社会供求的矛盾运动和经济波动368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372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375

四、中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经验38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监管382

一、市场监管体系382

二、经济性监管385

三、社会性监管388

第四篇 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391

第十六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秩序391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影响391

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391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393

三、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区域经济合作395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396

一、贸易全球化396

二、生产全球化397

三、金融全球化399

四、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400

第三节 国际经济秩序402

一、国家间的经济关系402

二、国际经济协调406

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07

第十七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411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411

一、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和发展411

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412

三、对外开放的简要历程413

四、对外开放的主要经验416

第二节 经济领域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418

一、发展对外贸易418

二、引进和利用外资419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421

第三节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和国家经济安全423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对外经济关系423

二、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国家经济安全426

阅读文献433

人名译名对照表437

后记4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