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体新系猜想 匡调元医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匡调元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10817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体质学:中医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体新系猜想 匡调元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2
绪论2
我的治学心路2
一、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举世无双2
二、“宏观整体全息调控医学”4
三、学术创新与“医学未来学”5
四、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6
一、比较见真谛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8
二、实践出真知10
三、哲理为核心12
四、思路要正确13
五、创新是目标14
六、风景这边独好17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7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创立中医体质病理学到人体新系的设想19
一、为中医学补上些“形迹”研究20
二、创立中医体质病理学、体质食疗学与人体体质学20
四、提出创建“人体新系”设想22
三、分析中医学辨证、辨质与辨象三法22
五、结语23
中医药学之特色探讨25
论传统中医学之特色25
一、中医学之特色25
二、发扬中医学之优势29
中医之魂今何在32
一、关于“观象”33
三、关于“元气”34
二、关于“道”与“器”34
四、“研几”论35
五、“医意”论36
六、心神论37
七、“功能动态”论38
八、宏观整体论38
九、“全息”论39
十、“制约关系”论39
十一、“无为”论40
十二、有情人文医学41
十三、结语41
“宏观整体全息调控医学”纲要43
一、宏观论44
二、整体论45
三、全息论45
四、调控论46
五、一点反思49
中西医比较研究51
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之比较51
一、中西医论争的历史根源分析52
二、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53
三、直觉领悟是传统中医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54
四、关于中医“是经典意义上的自然哲学”问题56
五、关于中医理论“详于气化而略于形迹”的探讨57
六、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逻辑:归纳与演绎问题59
七、中医药理论中的个案性原则与现代科学的统计学原理61
八、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念不等于现代系统论61
九、要重视中医药理论在语言学释义上遇到的若干问题63
十、中医药理论的潜科学性质探讨65
十一、中医理论发展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67
十二、结束语68
一、西医病理学发展概观、纲要及特点70
中西医病理学之比较70
二、中医病理学发展概观、纲要及特点80
三、中医病理学的科学阐释92
四、中、西医病理学原理与思维方式的同一性94
五、由中西医病理学比较研究引出的启示100
“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对待——论中西医学的交流与结合102
一、“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对待102
二、中西医学研究的对象都是有生命的人106
三、再探中西医结合的途径107
辨象论治原理探讨113
辨象、辨证、辨质与辨病论治113
一、中医学的特色究竟是什么114
二、研究藏象学说的方法论探讨115
辨证论治原理探讨——整体制约论116
一、辨证论治概述116
二、关于“证”的概念117
三、整体制约论130
四、小结132
附:中医“证型”的结构及其研究思路133
一、体质病理学研究138
辨质论治原理探讨138
二、两纲八要辨体质154
三、辨证与辨体质160
四、气质体质学略论167
五、体质食疗学原理176
六、人体体质学——中医学个性化诊疗原理182
医学未来学研究187
中医病理学建设187
一、中医病理学的特色187
二、中医病理学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地位188
三、中医病理学的主要内容189
四、中医病理学的研究方法190
五、中医病理学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191
六、中医病理学研究的远期目标192
体质要素理论193
一、体质要素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194
二、体质要素的特性196
三、体质要素的维度199
四、体质要素的测定与评价201
五、体质要素理论的实践意义205
六、结语206
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207
一、人是什么208
二、“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论208
三、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的核心是人——整体的人209
四、结语212
中医学“肾论”213
一、探讨“肾为先天之本”213
二、探讨“肾主生殖”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215
四、色欲房劳伤之病机探讨216
三、体质病理学与中医“肾”的研究216
五、节欲护精,养生之要227
六、结语229
从睾丸病理探讨其与“急病及肾”、“久病及肾”的关系232
一、资料与方法232
二、结果232
三、讨论234
优质学235
一、优种于种子之前236
二、择辰于种子之时238
五、优育于出生之后239
三、优胎于受精之后239
四、“优生”于出生之时239
“人体新系”猜想241
“人体新系”设想241
“人体新系”猜想249
中西医学的发展与展望260
中医药学之过去、现状与未来260
一、中医学从何而来261
二、中医药学的现状262
三、发展中医药学的对策264
四、对中医药学发展前景的展望265
关于当今中药药理研究的若干思考266
一、中药药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267
二、中药药理与中医病理的关系268
三、中药药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269
四、正确领悟传统中医药学的理论境界271
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分化与重建272
一、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实用科学形态272
二、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分化272
三、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建275
五、结论277
四、论发展中医理论体系的人才建设277
试论21世纪中医药学之发展战略278
一、中医药学的科学性究竟反映在何处278
二、该继承什么279
三、对中医药学现代化的理解279
四、当前中西医结合的几个原则问题280
五、关于创新问题281
六、几点建议282
一、还原论与分析法的片面性283
试探21世纪西方医学之发展趋向283
二、线性因果论是西医发病学说的逻辑基础284
三、对抗疗法285
四、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家已经开始转向[7]286
五、传统中医学的特色[16]287
六、新医学将从东西方文化双向接轨中诞生288
七、结语289
附录291
主要学术著作、论文一览291
热门推荐
- 1430676.html
- 191878.html
- 3331188.html
- 3287660.html
- 2854138.html
- 3474520.html
- 1586628.html
- 3699414.html
- 606517.html
- 36323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04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34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49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82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05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26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71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31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15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2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