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百万千瓦级核电自主化依托工程-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建设与创新 自主化卷 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百万千瓦级核电自主化依托工程-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建设与创新 自主化卷 下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主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 ISBN:978750225888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973页
  • 文件大小:235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核电站-建设-成就-深圳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百万千瓦级核电自主化依托工程-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建设与创新 自主化卷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17

总述17

第一篇 自主设计17

第1章 综述17

第2章 设计的组织与管理20

2.1 概述20

2.2 自主设计策划21

2.2.1 自主设计能力的分析与评价21

2.2.2 设计院的选择25

2.2.3 自主设计的分工25

2.2.4 自主设计的组织28

2.2.5 问题反馈及建议29

2.2.6 小结31

2.3 技术组织措施31

2.3.1 工程公司的技术组织措施32

2.3.2 核二院的技术组织措施33

2.3.3 核动力院的技术组织措施35

2.3.4 广电院的技术组织措施37

2.3.5 小结39

2.4 人力组织与投入39

2.4.1 工程公司的人力组织与投入39

2.4.2 核二院的人力组织与投入40

2.4.3 核动力院的人力组织与投入41

2.4.4 广电院的人力组织与投入42

2.4.5 小结45

2.5 技术咨询与支持45

2.5.1 技术支持的必要性45

2.5.2 技术支持的策划46

2.5.3 技术支持的管理47

2.5.4 技术支持的执行情况和效果47

第3章 总体方案设计50

3.1 概述50

3.2 核岛总体方案设计51

3.2.1 技术路线和技术目标51

3.2.2 核岛技术方案的确定52

3.2.3 设计依据和技术标准52

3.2.4 核岛总参数的确定52

3.2.5 主要改进项选择54

3.2.6 核岛设计方案56

3.2.7 核岛总体设计小结60

3.3 常规岛总体方案设计61

3.3.1 引言61

3.3.2 常规岛技术方案选择原则61

3.3.3 常规岛主机选型61

3.3.4 常规岛机型与核岛堆型的匹配66

3.3.5 汽轮发电机组的原则性热力系统68

3.3.6 汽轮发电机组、辅助设备及其配套系统69

3.3.7 其他主要系统72

3.3.8 常规岛厂房布置方案73

3.4 电气总体方案设计76

3.4.1 引言76

3.4.2 电气设计标准和原则76

3.4.3 电气设计方案77

3.4.4 主要的设备选型81

3.4.5 主要的布置方案82

3.4.6 小结82

3.5 数字化控制总体方案设计82

3.5.1 引言82

3.5.2 仪控系统的设计基准与功能83

3.5.3 仪控系统设计原则84

3.5.4 仪控系统的总体结构87

3.5.5 数字化控制方案设计小结92

3.6 总平面规划及工程总平面布置92

3.6.1 总平面规划原则92

3.6.2 场地标高92

3.6.3 总平面方案92

3.6.4 主要技术指标93

3.6.5 主要建构筑物93

第4章 核岛工艺自主设计95

4.1 概述95

4.2 核岛主要系统设计96

4.2.1 引言96

4.2.2 反应堆堆芯设计96

4.2.3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设计107

4.2.4 一回路冷却剂系统源项设计119

4.2.5 反应堆本体屏蔽设计126

4.2.6 主设备应力分析131

4.2.7 反应堆堆顶结构设计138

4.2.8 余热排出系统设计146

4.2.9 安全注入系统设计151

4.2.10 辅助给水系统设计158

4.2.11 核岛非能动氢复合器布置设计160

4.3 核岛辅助系统设计166

4.3.1 引言166

4.3.2 设备冷却水系统设计167

4.3.3 重要厂用水系统阴极保护设计172

4.3.4 核岛消防水系统设计177

4.3.5 核岛厂房消防布置设计184

4.3.6 压缩空气系统设计191

4.3.7 核取样系统取样间布置设计194

4.3.8 防火分区改进引起电气厂房布置的变化202

第5章 常规岛及配套设施工艺自主设计209

5.1 概述209

5.2 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组转速的选择211

5.2.1 引言211

5.2.2 半转速与全转速汽轮机的技术比较211

5.2.3 半转速与全转速发电机的技术比较216

5.2.4 半转速与全转速汽轮发电机组的技术经济分析218

5.2.5 半转速与全转速汽轮发电机组的国内外经验比较221

5.2.6 半转速和全转速汽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自主化能力比较222

5.2.7 转速的选择结果222

5.2.8 岭澳二期实践对转速选择的验证223

5.3 常规岛工艺系统设计224

5.3.1 引言224

5.3.2 主要设计内容224

5.3.3 主要系统流程及特点224

5.3.4 自主设计的难点和改进229

5.3.5 建议233

5.4 半速机选型下常规岛主厂房布置设计234

5.4.1 引言234

5.4.2 常规岛主厂房布置设计235

5.4.3 常规岛主厂房布置设计优化236

5.5 常规岛三维布置设计239

5.5.1 引言239

5.5.2 三维设计流程240

5.5.3 三维设计成效244

5.6 直流供水核电站汽轮机冷端优化244

5.6.1 引言244

5.6.2 影响冷端优化的因素244

5.6.3 冷端优化经济分析245

5.7 常规岛管道材料选用248

5.7.1 引言248

5.7.2 常规火电厂与核电站常规岛的主要区别249

5.7.3 国内核电站常规岛管道材料选用标准249

5.7.4 常规岛管道材料选用原则249

5.8 常规岛放射性含油废水收集和处理系统设计255

5.8.1 引言255

5.8.2 SEK设计分析255

5.8.3 SEK设计难点分析258

5.8.4 小结259

5.9 热机修车间清洗去污系统自主化设计259

5.9.1 引言259

5.9.2 SBE1系统设计简述260

5.9.3 SBE1系统的主要设计改进260

5.9.4 SBE1系统设备国产化及技术改进的意义262

第6章 数字化仪控系统自主设计263

6.1 概述263

6.2 数字化反应堆保护系统设计265

6.2.1 引言265

6.2.2 保护系统功能265

6.2.3 系统结构设计266

6.2.4 多样性设计267

6.2.5 表决逻辑退化设计269

6.2.6 停堆断路器设计269

6.2.7 信号接口设计270

6.2.8 定期试验设计270

6.2.9 未能停堆的预期瞬态(ATWT)缓解系统设计271

6.3 数字化反应堆控制系统设计272

6.3.1 引言272

6.3.2 数字化系统的特点272

6.3.3 数字化反应堆控制系统设计273

6.3.4 数字化设计可进一步提升的地方276

6.4 核仪表系统设计276

6.4.1 引言276

6.4.2 系统功能276

6.4.3 系统设计准则276

6.4.4 系统组成277

6.4.5 系统设计277

6.4.6 系统运行279

6.4.7 设计工作回顾279

6.4.8 设计重点难点281

6.5 松脱部件和振动监测系统设计282

6.5.1 引言282

6.5.2 系统功能283

6.5.3 系统设计283

6.5.4 设备研发285

6.5.5 系统改进285

6.5.6 问题及建议285

6.6 反应堆棒控棒位系统设计286

6.6.1 引言286

6.6.2 RGL系统设备简述286

6.6.3 RGL系统的重要改进和可靠性设计287

6.6.4 经验反馈289

6.7 堆芯冷却监测系统设计291

6.7.1 引言291

6.7.2 CCMS功能需求291

6.7.3 CCMS设计关键技术292

6.7.4 堆芯冷却监测系统设计改进295

6.8 先进主控制室与人机界面设计296

6.8.1 引言296

6.8.2 设计法规、标准和规范296

6.8.3 先进主控制室设计297

6.8.4 数字化人机界面设计304

6.8.5 工程设计验证平台的使用308

6.8.6 运行经验的使用310

6.9 人因工程设计311

6.9.1 引言311

6.9.2 法规要求312

6.9.3 技术基础312

6.9.4 人因工程设计活动313

6.9.5 人因工程设计的组织317

6.9.6 人因工程设计成果和创新点318

第7章 电气系统自主设计320

7.1 概述320

7.2 全厂电气系统设计321

7.2.1 引言321

7.2.2 设计原则和标准321

7.2.3 电气系统设计321

7.2.4 电气设计关键技术323

7.3 主输电系统设计331

7.3.1 引言331

7.3.2 厂内500kV输电通道设备选型331

7.3.3 离相封闭母线选型332

7.4 厂用电系统设计336

7.4.1 引言336

7.4.2 厂用电系统设计准则336

7.4.3 厂用电负荷分类及电压等级336

7.4.4 厂用电原则接线337

7.5 电气系统的数字化设计340

7.5.1 引言340

7.5.2 电气监控数字化设计分析341

7.5.3 电气监控数字化设计342

7.5.4 问题及建议347

7.6 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源系统设计347

7.6.1 引言347

7.6.2 系统结构347

7.6.3 设备设计349

7.6.4 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源系统改进349

7.7 电缆敷设协同设计351

7.7.1 引言351

7.7.2 电缆敷设设计352

7.7.3 电缆敷设软件存在的问题354

7.7.4 电缆敷设与系统设计的密切配合354

7.7.5 电缆敷设与防火保护设计的配合355

7.7.6 电缆敷设的科学管理355

第8章 土建自主设计359

8.1 概述359

8.2 电站总图平面布置设计360

8.2.1 引言360

8.2.2 全厂总体规划360

8.2.3 厂区总平面布置362

8.2.4 总平面布置设计优化364

8.2.5 总平面布置设计探讨367

8.3 核岛厂房土建设计367

8.3.1 引言367

8.3.2 核岛厂房的组成368

8.3.3 核岛厂房设计采用的标准368

8.3.4 核岛厂房设计输入369

8.3.5 核岛厂房土建设计369

8.3.6 专题探讨374

8.4 RP龙门架结构设计380

8.4.1 引言380

8.4.2 龙门架简介380

8.4.3 场地相关设计信息381

8.4.4 构筑物分级及结构布置381

8.4.5 结构整体计算及复核分析381

8.4.6 现场问题反馈及分析384

8.5 常规岛厂房土建设计385

8.5.1 引言385

8.5.2 常规岛厂房简介386

8.5.3 常规岛厂房结构布置387

8.5.4 常规岛厂房整体结构模型分析388

8.5.5 常规岛厂房结构抗震设计392

8.5.6 汽轮发电机组基础设计394

8.6 常规岛防甩装置动力荷载分析394

8.6.1 引言394

8.6.2 管道破裂甩击运动过程分析395

8.6.3 U形箍最大甩击荷载分析396

8.6.4 管道屈服前的弹性变形影响397

8.6.5 工程实例398

8.7 联合泵站后进排水构筑物结构设计399

8.7.1 引言399

8.7.2 循环水进排水管沟400

8.7.3 虹吸井402

8.7.4 交叉口构筑物403

8.7.5 排水口404

第9章 核电站事故分析406

9.1 概述406

9.2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断裂事故分析407

9.2.1 引言407

9.2.2 分析方法407

9.2.3 分析模型407

9.2.4 计算结果409

9.2.5 计算结论411

9.3 一、二回路超压分析411

9.3.1 引言411

9.3.2 验收准则411

9.3.3 超压分析过程412

9.3.4 计算结论413

9.4 蒸汽发生器二次侧16N传输时间计算414

9.4.1 引言414

9.4.2 计算方法研究414

9.4.3 计算输入415

9.4.4 计算方法415

9.4.5 计算结果及分析418

9.4.6 计算结论418

9.5 事故源项分析419

9.5.1 引言419

9.5.2 事故源项分析的范围419

9.5.3 分析程序420

9.5.4 主要假设421

9.5.5 分析结果及评价422

9.5.6 推广应用的可行性423

第10章 概率安全分析424

10.1 概述424

10.1.1 改进项的概率安全分析424

10.1.2 主要分析结果425

10.1.3 结论427

10.2 状态导向法事故处理规程和数字化仪控系统的概率安全分析427

10.2.1 技术方法427

10.2.2 状态导向法事故处理规程和数字化仪控系统对概率安全分析要素的影响428

10.2.3 结果比较434

10.3 系统改进项的概率安全分析435

10.3.1 系统改进项概述435

10.3.2 系统改进项对PSA模型的影响和评价436

10.3.3 主要结果436

10.4 概率安全分析的应用438

10.4.1 主给水隔离可靠性评价438

10.4.2 严重事故缓解措施有效性评价441

第11章 总体运行自主设计444

11.1 概述444

11.2 正常运行导则编制445

11.2.1 引言445

11.2.2 策划445

11.2.3 编制447

11.3 事故处理导则编制447

11.3.1 编制背景447

11.3.2 事故处理导则编制的策划448

11.3.3 事故处理导则的编制450

11.4 事故处理导则编制的问题及对策452

11.4.1 状态导向法事故处理规程编制的困难及解决452

11.4.2 失电事故处理导则设计的困难及解决455

11.4.3 GS导则设计的问题及处理456

11.4.4 上游文件出版与导则编制进度矛盾的问题及处理457

11.5 失电分析难题的处理458

11.5.1 失电分析在核电工程中的意义和作用458

11.5.2 失电分析工作的特点458

11.5.3 失电分析工作的组织459

11.5.4 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459

11.5.5 小结461

第12章 设计软件与管理平台的应用462

12.1 概述462

12.2 自主设计的设计工具与分析软件463

12.2.1 堆芯核设计与流场计算463

12.2.2 三维设计软件465

12.2.3 电缆敷设软件PERICLESⅢ468

12.2.4 取得的成效及对后续项目的建议469

12.3 设计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应用470

12.3.1 建立设计管理平台的必要性470

12.3.2 设计管理平台概况470

12.3.3 设计管理平台的开发471

12.3.4 设计管理平台功能简介472

12.3.5 设计管理平台的应用体会474

第13章 自主设计成果及评价477

13.1 概述477

13.2 自主设计及成果477

13.2.1 自主设计的策划和组织477

13.2.2 设计改进与技术指标478

13.2.3 设计管理及成果481

13.3 自主设计综合评价488

13.3.1 自主设计的成绩和贡献488

13.3.2 自主设计存在的不足与改进建议492

下卷497

第二篇 设备成套自主化与设备制造国产化497

第1章 综述497

第2章 设备成套自主化502

2.1 概述502

2.2 设备采购模式策划503

2.3 设备成套自主化实施506

2.3.1 核电设备供应资源培养506

2.3.2 采购平台建立510

2.3.3 组织与协调512

2.3.4 合同管理精细化与标准化514

2.3.5 设备供应合同进度管理信息化516

2.3.6 设备制造质量监督521

2.4 设备成套自主化成果526

第3章 设备制造国产化529

3.1 概述529

3.2 国产化意义530

3.3 国产化策划及推进531

3.3.1 国产化历程531

3.3.2 国产化推进路线532

3.3.3 设备国产化面临的挑战533

3.3.4 国产化推进535

3.3.5 国产化突破540

3.3.6 对后续核电项目国产化的重要影响541

3.3.7 对核电产业链的深远影响542

3.4 国产化主要成果543

3.4.1 核岛主设备国产化543

3.4.2 汽轮发电机组国产化563

3.4.3 主变压器及高压厂用变压器国产化578

3.4.4 核岛环吊国产化582

3.4.5 常规岛主行车国产化590

3.4.6 核燃料装卸储存辅助吊车国产化592

3.4.7 核岛除盐器滤头国产化594

3.4.8 核级泵国产化600

3.4.9 阀门国产化602

3.4.10 安全壳消氢设备国产化606

3.4.11 离线啜吸检测装置国产化612

3.4.12 通风空调设备国产化615

3.4.13 核级碳钢管道预制国产化620

3.4.14 核1级耐高温控氮不锈钢无缝钢管的研制622

3.4.15 核电站常规岛用无缝钢管的国产化627

3.4.16 核岛软管国产化633

3.4.17 单级限流孔板国产化634

3.4.18 常规直流及不间断电源系统国产化636

3.4.19 K3级控制、测量电缆国产化638

3.4.20 保护机柜设计与采购国产化641

3.4.21 硼表系统国产化644

3.4.22 辐射监测系统国产化646

3.4.23 主泵密封水窄量程流量计国产化649

3.4.24 核岛通风控制系统设备国产化650

3.4.25 核取样系统流量显示装置国产化656

3.4.26 核岛部分涡轮流量计国产化660

第三篇 自主建设667

第1章 综述667

第2章 自主施工670

2.1 概述670

2.2 施工组织策划与管理673

2.2.1 引言673

2.2.2 承接成熟的管理体系673

2.2.3 打造系统、完善的六大控制体系676

2.2.4 完善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机制680

2.2.5 推动核岛施工资源建设681

2.3 施工自主化全面实现684

2.3.1 核岛负挖工程685

2.3.2 主体土建工程688

2.3.3 半速机弹性支座施工695

2.3.4 循环水廊道水压试验701

2.3.5 核岛安装704

2.3.6 数字化仪控系统(DCS)安装716

2.3.7 半速机安装725

2.3.8 役前检查实施733

2.3.9 安全壳预应力材料国产化737

2.3.10 安全壳钢衬里材料国产化740

2.3.11 核岛厂房特种门国产化742

2.3.12 核级电缆桥架国产化745

第3章 调试自主化747

3.1 概述747

3.2 调试准备748

3.2.1 调试组织准备749

3.2.2 调试技术准备753

3.2.3 调试物资准备758

3.2.4 调试文件编制762

3.2.5 调试人员培训和授权767

3.2.6 调试进度计划策划773

3.3 调试管理783

3.3.1 引言783

3.3.2 调试管理体系784

3.3.3 移交接产过程管理790

3.3.4 调试变更管理795

3.3.5 遗留项管理800

3.3.6 工作票管理806

3.4 调试过程与调试技术812

3.4.1 引言812

3.4.2 单体调试812

3.4.3 系统调试817

3.4.4 数字化仪控系统调试820

3.4.5 装料前的联合调试833

3.4.6 临界后的联合调试837

3.4.7 专项试验846

3.4.8 试验结果分析与评价870

3.5 调试自主化成果及评价873

3.5.1 引言873

3.5.2 自主化调试成绩873

3.5.3 小结885

第四篇 自主运营889

第1章 综述889

第2章 生产准备自主化893

2.1 概述893

2.2 出人才893

2.3 出经验895

2.4 出标准897

2.5 求发展898

第3章 自主运行900

3.1 概述900

3.2 从模拟到数字,从EOP到SOP——全能的数字化运行队伍901

3.3 提前谋划、严防死守——核安全管理907

3.4 承前启后、技术创新——化学环保910

第4章 自主维修913

4.1 概述913

4.2 设备自主维修的发展之路913

4.3 已有自主维修能力的提升915

4.4 维修核心能力自主化的突破919

第5章 自主技术支持926

5.1 概述926

5.2 技术支持从继承到创新927

5.3 自主化能力提升928

第6章 自主培训932

6.1 概述932

6.2 高起点起步,拓宽人才培养的自主之路932

6.3 新机遇、新挑战,全面形成基于CPR1000技术特点的培训体系933

6.4 不断创新,提升自主化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937

附件943

附件A 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参建单位943

附件B 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系统代码951

附件C 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厂房代码970

本卷撰稿与审校人员9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