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行政管理新探【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行政管理新探
  • 彭国甫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ISBN:7540211717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63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行政管理新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一、什么是行政管理学1

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意义3

三、新中国建立前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4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成就5

五、迈向新世纪的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趋势8

第一章 行政组织11

第一节 行政组织概述11

一、行政组织的内涵11

二、行政组织的特点12

三、行政组织的类型13

四、行政组织的建构原则14

第二节 行政组织职能17

一、行政组织职能的特点和作用17

二、行政组织职能的主要内容18

三、行政组织职能的实现手段20

四、行政组织职能的转变22

第三节 行政组织结构26

一、什么是行政组织结构26

二、影响行政组织结构的因素27

三、层级化与分部化的关系29

四、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30

第四节 行政组织体制31

一、行政组织体制的类型32

二、行政组织体制的创新37

第五节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策略45

一、严格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45

二、着眼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宏观战略47

三、科学处理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的辩证关系49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51

五、着力在人员分流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52

第二章 行政领导54

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54

一、行政领导的本质54

二、行政领导的方式55

三、行政领导者的本质规定56

四、行政领导者的基本职能59

五、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61

六、行政领导者的学而“仕”与“仕”而学62

第二节 行政领导集体65

一、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65

二、行政领导集体的结构66

三、优化行政领导集体结构的原则71

第三节 行政领导者成才的基本要素73

一、机遇73

二、素质75

三、环境81

四、方法82

第四节 行政领导者凝聚下级的方法与艺术84

一、科学地遵守凝聚的基本原则84

二、科学地拨动下级的心弦88

三、科学地让下级发表意见90

四、科学地表扬和批评下级92

第三章 行政决策95

第一节 行政决策概述95

一、行政决策的特点95

二、行政决策的分类96

三、行政决策的程序97

四、行政决策的地位100

第二节 行政决策模式101

一、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式101

二、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101

三、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103

四、埃特奥尼的综合扫描决策模式104

第三节 行政决策体制105

一、行政决策中枢系统105

二、行政决策咨询系统106

三、行政决策信息系统107

四、行政决策监控系统107

第四节 行政决策的非理性因素影响108

一、行政决策中的非理性因素108

二、非理性因素对行政决策的影响109

三、充分发挥非理性因素对行政决策的积极作用112

第五节 行政决策的价值评价114

一、行政决策价值评价的本质114

二、行政决策价值评价的标准117

三、行政决策价值评价的过程119

第四章 行政执行123

第一节 行政执行概述123

一、行政执行的特点123

二、行政执行的原则124

三、行政执行的地位和作用125

第二节 行政执行过程126

一、准备阶段126

二、实施阶段128

三、总结阶段130

第三节 行政执行偏差分析132

一、行政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132

二、行政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134

三、行政执行偏差的纠正方法136

第五章 人事行政138

第一节 人事行政概述138

一、人事行政的内涵138

二、人事行政的功能139

三、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140

四、国外现代人事行政的发展趋势141

第二节 现代人事行政制度146

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46

二、我国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147

三、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色148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的“入口”和“出口”制度150

一、录用制度150

二、辞职辞退与退休制度151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的管理制度152

一、义务、权利及职位分类制度152

二、考核及奖惩制度155

三、职务升降、任免及交流制度156

四、培训及工资、保险和福利制度159

五、回避、纪律及申诉控告制度160

第六章 公共财政162

第一节 公共财政概述162

一、公共财政的内涵162

二、公共财政的职能164

三、公共财政的宏观调控168

第二节 国家预算169

一、国家预算的内涵和类别169

二、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审批171

三、国家预算的执行172

四、国家决算的编制和审批173

第三节 公共财政收支管理174

一、公共财政收入的形式、结构和规模174

二、公共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和效益179

三、正确处理公共财政收支矛盾181

第四节 公共财政管理体制183

一、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183

二、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185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税制187

第七章 行政法治192

第一节 行政法治概述192

一、行政法治的特征192

二、行政法治的内容194

三、行政法治的意义195

第二节 行政法治的基础196

一、常备不懈,培育守法之心197

二、学法懂法,苦练守法之功198

三、严于律己,规范守法之为199

四、敢于斗争,力扬守法之威200

第三节 行政立法与行政执法201

一、行政立法的体制201

二、行政立法的程序和方法203

三、行政执法的主要手段205

四、行政执法的法律效力208

第四节 行政司法与行政诉讼210

一、行政司法的意义210

二、行政司法的类型211

三、行政诉讼的作用213

四、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程序214

五、行政赔偿制度216

第五节 行政法治监督216

一、行政法治监督的意义216

二、行政法治监督体系217

三、行政法治监督机制222

第八章 行政文化227

第一节 当代行政管理的主题227

一、文化制胜的实践依据227

二、文化制胜的基本特征231

三、文化制胜的实施途径234

第二节 行政文化的结构与功能238

一、行政文化的结构239

二、行政文化的功能246

三、行政文化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52

第三节 行政文化的形铸途径254

一、行政社会化的特征254

二、行政社会化的途径256

三、行政社会化的功能259

第九章 机关管理262

第一节 机关管理概述262

一、机关管理的内涵262

二、机关管理的任务262

三、机关管理的要求265

第二节 机关管理的内容266

一、会议管理266

二、文书管理268

三、档案管理270

四、财务管理272

五、后勤事务管理273

六、其他机关事务管理275

第三节 机关管理现代化276

一、机关管理现代化的本质276

二、机关管理现代化的原则276

三、机关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277

第四节 政府采购制度279

一、政府采购制度的本质要求279

二、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意义281

三、建立我国的全国性政府采购制度283

第五节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286

一、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紧迫性286

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内容287

三、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途径288

第十章 行政效益290

第一节 行政效益概述290

一、行政效益的本质规定290

二、行政效益的类型296

三、研究行政效益的意义298

第二节 行政效益测量299

一、行政效益测量的基本内容299

二、行政效益测量的客观标准300

三、行政效益测量的基本方法303

第三节 机构规模效益分析305

一、机构数量规模效益306

二、公务人员规模效益308

三、公共事务规模效益311

四、可用财政规模效益314

第十一章 行政发展317

第一节 行政发展概述317

一、行政发展的实质317

二、行政发展的特征319

三、研究行政发展的意义320

第二节 行政发展的力场分析321

一、行政发展的两类作用力322

二、行政发展作用力的“边缘性效应”324

三、行政发展作用力的有效利用328

第三节 行政发展规律330

一、行政发展适应律330

二、行政发展不平衡律332

三、行政发展相对稳定律334

第四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行政发展335

一、社会价值取向:从“官本位”走向“知识本位”336

二、行政体制:消除高度集权和“全能主义”弊端337

三、行政运行机制:从“礼治”和“人治”走向“法治”与“德治”的统一338

四、行政管理制度:从传统的权威主义向民主行政转变339

五、行政人员的素质要求:从人文知识结构向复合型结构转化341

附一: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343

一、创立时期的行政管理学343

二、科学管理理论时期的行政管理学344

三、行为科学理论时期的行政管理学346

四、系统理论时期的行政管理学348

附二:邓小平对机构改革的探索与贡献350

一、深刻揭示了机构改革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紧迫性350

二、全面论述了机构改革的性质、地位和作用352

三、系统阐明了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354

四、科学概括了机构改革的奋斗目标和基本内容355

五、明确提出了机构改革的方法和步骤359

后记3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