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践之后:对马克思实践思想的一种理解【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实践之后:对马克思实践思想的一种理解
  • 董晋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6541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实践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践之后:对马克思实践思想的一种理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对实践本体论的反思——如何理解马克思实践思想1

一、“实践”成为“恒常在场(Constant Presence)”偶像1

(一)实践蜕变成本体;马克思实践思想被严重“黑格尔化”,产生了新的迷信和偶像1

1.实践本体论化定义的界限1

2.“恒常在场”的实践违背了马克思的实践观5

3.实践本体论化否定了实践的确实性12

(二)马克思实践思想的意义14

1.思维方式上的超越意义15

2.哲学功能上的批判意义17

二、“游荡的幽灵”: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弥漫19

(一)“本原”——“本体”——“本体论”:构建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关键环节19

1.关于“本”与“末”、“本体”、“本原”等概念的界定与澄清19

2.“本体论(ontology)”与“实践本体论”22

(二)由“实践本体论”向“实践本体论化”的下坠29

1.“实践本体论化”产生的客观原因31

2.中外“实践本体论化”的种种表现33

三、实践本体论化对马克思哲学的危害44

(一)“实践本体论化”就是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化44

1.对于马克思哲学根本态度上的差别44

2.对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化的一点分析45

(二)批判实践本体论化的现实意义47

1.实践本体论化的理想47

2.实践本体论化的科学范式48

3.实践本体论化的社会基础50

(三)实践本体论化的宿命52

1.实践本体论化的根本特征53

2.实践本体论化的表现特点56

3.实践本体论化形成的历史路径58

4.所谓实践本体论化的前提承诺与否定立场之间的矛盾问题62

第二章 马克思实践思想的“超越”性65

一、马克思实践思想的主要内容65

(一)马克思实践思想的逻辑起点65

(二)马克思实践思想的主要内容67

1.实践是主客体分化与统一的基础67

2.实践使主观存在转化为直接现实性的存在68

3.实践使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68

4.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69

二、“消灭哲学”——马克思实践思想对传统本体论的彻底超越72

(一)“实践的观点”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72

(二)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特征74

1.归本论75

2.超科学75

3.思辨性76

4.封闭性76

5.独断论76

(三)不能把“实践”概念化77

(四)实践思维对于本体论思维的克服79

(五)实践思维的根本特征81

1.实践思维实现了哲学思维从逻辑演绎向辩证综合的转变81

2.实践思维是对还原论思维的扬弃82

3.实践思维是对绝对确定性思维的否定82

(六)马克思实践思想的超越性84

1.马克思对超越的理解不同于西方传统哲学84

2.马克思实践思想超越性的侧重点84

三、“实现哲学”——马克思实践思想对实践本体论化的根本超越88

(一)国内马克思实践思想研究的主要成就90

1.马克思实践思想的核心和基础的地位90

2.对实践思想的理论内容和研究方法作了多方位探讨90

3.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90

4.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确立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原则91

5.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创新效应91

6.促进马克思实践思想与西方哲学等展开对话91

7.为现实提供合理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方法论92

(二)当前马克思实践思想研究的主要问题92

1.对实践范式理解的“杂乱”制约着马克思实践思想研究92

2.对“实践”理解仍然存在着较大分歧和偏差93

3.对当前实践的新变化及其人的自由解放缺乏哲学反思93

(三)马克思实践思想对于实践本体论化的根本超越93

1.马克思实践思想的现象学特征95

2.马克思实践思想的超越性特征96

3.马克思哲学实践思想的辩证法特点98

4.马克思实践思想的自为性99

四、“改变世界”——马克思实践思想的根本目的101

(一)“此岸实践的真理”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101

(二)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当代功能103

(三)马克思实践思想的人学根据104

五、“实践的真理”——马克思实践思想的革命性变革106

(一)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划时代意义106

(二)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划时代意义108

(三)马克思实践思想的现实性111

(四)马克思实践思想的人性自由维度112

(五)马克思实践人学的特征115

1.生活是人的根本116

2.生活是人的社会本质的表现117

3.人在现实历史过程中才能发展118

4.现实生活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具体体现118

(六)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确立119

(七)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特征121

附注125

第三章 马克思实践思想的“断裂”性127

一、“断裂”性之一:与古代伦理实践理论135

(一)古代实践理论的产生及其特征135

(二)亚里士多德对于“本体”“实践”的认识137

(三)亚里士多德实践理论的特征141

(四)亚里士多德的实践观代表了古希腊实践理论路向142

1.关于“实践”等的划分142

2.实践本体概念的产生143

3.对于实践的目的性的分析146

(五)马克思实践思想与亚里士多德实践理论的比较147

二、“断裂”性之二:与德国古典理性实践理论150

(一)近代“本体”“实体”理论的新发展151

1.近代“本体”特性之一:与感性相对的无限性存在152

2.近代“本体”特性之二:建立在主客对立之上的单一实体153

(二)康德的实践理论及其重大的历史贡献155

1.“哥白尼式革命”对于实践理论的巨大作用156

2.康德理性实践理论的巨大意义158

3.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的思想161

4.对于康德实践理性无限性的分析167

5.马克思实践思想的“断裂”意义172

(三)费希特的实践理论及历史意义176

1.实践是一种创造性活动176

2.费希特实践理论的历史意义178

(四)黑格尔实践理论的重大贡献181

1.黑格尔实践理论的基本原则181

2.黑格尔实践理论对马克思实践思想发展的重要作用183

三、“断裂”性之三:与费尔巴哈感性实践理论186

(一)费尔巴哈的感性实践理论186

1.在批判理性实践理论的斗争中构建新理论186

2.费尔巴哈的感性实践观186

3.费尔巴哈的感性存在论“回到事情本身”187

(二)费尔巴哈的感性一元论189

1.实践感性与自然关系的本体论证明190

2.实践感性与人的本体论证明191

(三)马克思实践思想的诞生是合逻辑的必然196

附注202

第四章 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当代性——对实践本体论化的分析203

一、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当代进程203

(一)东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本体论化的失误204

1.东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204

2.东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失误206

3.东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化倾向208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黑格尔化倾向209

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209

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界定211

3.“社会本体论”派和“实践本体论”派214

4.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215

5.萨特、阿尔都塞的理论217

6.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征219

二、对实践本体论化实质的分析222

(一)对卢卡奇“黑格尔化”的分析223

1.卢卡奇对待马克思思想态度上的“最终”终极性224

2.卢卡奇对于“总体”和“历史”等的黑格尔哲学的立场225

3.卢卡奇将实践“黑格尔化”了226

4.对卢卡奇的“总体论”辩证法的分析228

(二)实践本体论化的抽象性232

(三)实践本体论化的概念性237

(四)实践本体论化的绝对性239

1.追求先天本质239

2.追求绝对理性239

3.在两极对立间追求绝对统一240

三、对实践生存论和哲学解释学的分析241

(一)对实践生存论的分析241

1.什么是实践生存论241

2.实践生存论的本体论化倾向242

3.马克思实践思想不能归为实践生存论246

(二)对哲学解释学的分析255

1.解释学本体化的历史进程255

2.本体论化使理解(解释)获得优先地位257

3.伽达默尔实践哲学的本体论化倾向259

第五章 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开放性——“实践之后”267

一、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开放性267

(一)马克思实践思想的现实合理性267

(二)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定义域268

(三)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可能性维度269

二、实践本体论化的建构性271

(一)实践本体论化承袭近代哲学思维方式271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271

2.现当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生在世272

(二)实践本体论化来源于马克思哲学极端化274

三、实践本体论化的自我解构性276

(一)实践本体论化的症结276

1.实践本体论化的内在矛盾276

2.实践本体论化的自我终结277

3.马克思实践思想发展的紧迫性278

(二)实践本体论化的自我解构282

1.人与世界关系同主客二分关系的差别283

2.哲学是一种对待多重世界的思维方式理论285

3.实践本体论化完成了对“旧教科书哲学”的清算286

四、“实践之后”的哲学走向287

(一)“实践之后”的提出287

1.“态度决定一切”287

2.“实践之后”谋求一种哲学态度288

3.“实践之后”的视域289

(二)“实践之后”的哲学走向290

1.我们不能离开马克思290

2.哲学走向的“阿基米得支点”294

3.提出“实践之后”的意义295

4.对马克思实践思想认真理解的现实意义297

5.“实践之后”哲学思维方式的重大意义299

后记3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