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编辑学人丛书 编辑创新论纲【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编辑学人丛书 编辑创新论纲
  • 张金柱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08910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71页
  • 主题词:编辑工作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编辑学人丛书 编辑创新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为什么要研究编辑创新1

第一节 人类知识信息的增长与全球图书出版的增长情况5

第二节 出版业转企改制与编辑创新11

第三节 编辑创新的研究范畴、目的、意义与方法17

第二章 创新的基础:创造学视阈下的创新23

第一节 创造(创新)活动的一般分类27

第二节 创造(创新)活动的基本技法30

第三节 创造性人格的基本素质38

第三章 创新环境研究的新视野49

第一节 时代特征对创新的决定意义51

第二节 制度设计对创新的推动力量58

第三节 城市规模对创新的催化作用66

第四节 办公环境对创新的积极影响71

第五节 信息网络对创新的提升功能76

第四章 原创型创新与编辑创新83

第一节 社会生活对编辑创新的基础作用87

第二节 社会生产对编辑创新的主导作用91

第三节 科学研究与科技发展对编辑创新的引领作用98

第四节 文学艺术对编辑创新的示范作用112

第五章 再创型创新与编辑创新121

第一节 从对前人见解的批判、否定中确立新理论124

第二节 从对前人观点的修订、补充中提出新看法130

第三节 从对前人成果的拓展、变异中开拓新市场133

第六章 集成组合创新与编辑创新139

第一节 主体附加与编辑创新141

第二节 异类组合与编辑创新148

第三节 集成组合与编辑创新154

第七章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编辑创新163

第一节 引进是一种创新方式166

第二节 引进的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172

第三节 图书出版中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178

第八章 大众出版与编辑创新187

第一节 大众出版的主要特征190

第二节 虚构类图书的编辑创新195

第三节 非虚构类图书的种类及其他200

第四节 非虚构类图书的编辑创新206

第九章 教育出版与编辑创新211

第一节 教育教学研究类图书的编辑创新214

第二节 基础教育课程类图书的编辑创新219

第三节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类图书的编辑创新223

第四节 中小学教辅类图书的编辑创新228

第十章 专业出版与编辑创新235

第一节 专业类图书编辑创新的一般方法239

第二节 专业财经图书的编辑创新243

第三节 专业法律图书的编辑创新248

第四节 专业科技图书的编辑创新253

第五节 专业医学图书的编辑创新260

第十一章 畅销图书策划与编辑创新267

第一节 畅销图书的板块构成269

第二节 畅销图书的主题选择与内容锤炼273

第三节 畅销图书营销策划的程序观察277

第四节 畅销图书的宣传营销方法283

第十二章 图书选题策划常用方法289

第一节 主题策划法292

第二节 专业策划法294

第三节 特色策划法296

第四节 补白策划法299

第五节 渠道策划法301

第六节 延伸策划法303

第十三章 思维视角与编辑创新(上)307

第一节 肯定—否定—待定视角311

第二节 昨天—今天—明天视角313

第三节 宏观—微观—中观视角316

第四节 自我—大我—非我视角320

第五节 有序—无序—可行视角323

第六节 求同—求异—求合视角327

第十四章 思维视角与编辑创新(下)329

第一节 理论—实践—综合视角331

第二节 哲学—艺术—实用视角334

第三节 感性—理性—理想视角337

第四节 红海—蓝海—紫海视角341

第五节 线性—立体—互联网视角343

主要参考文献347

图书文献部分347

论文文献部分351

后记:不幸做了编书匠,一入深宫三十年355

热门推荐